书城传记高道李真果
22515000000027

第27章 修真之旅(3)

李真果感到自己心里的重担正在减轻。回顾以前的生活,自己的心被各种痛苦、烦恼、仇恨的情绪所占据,这个心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心的本体,失去了真我,找不到自己,没有能量和智慧。

此刻,一线天光从山洞的穹窿漏下来,清气流动,光芒四射。他的心被光芒笼罩,整个人也变得神清气爽。

“你现在有什么感觉?”默默注视他的无尘道长问道。

“我……感觉心头翻滚的乌云被一束光驱散了,照亮了。……好像没有那么重,轻松多了,心静了。好像……身体内产生了一股能量,一股清气……”他试图解释自己的感觉,却又说不清楚。

“这就对了。”无尘道长嘉许地点头,“这说明你开始回归到你那个本源的状态,归复原本就不生不灭的道——自性真我,必然透发出本性的道光,照亮你的身心内外。你会发现,你一直没有意识到心的本体,原来跟道一样灵明广大,像无限的天空一样,没有了后天的挂碍,进入了无我的宁静状态,如日月照临。”

对呀,是这样的感觉!李真果沉浸在无尘道长的解说中。

“那么会发生一个什么结果呢?”吕无尘道长询问地看着他,却并不要他回答,“你的心清静以后,无为无欲,气也就变成一股清气。宇宙之间那种清静、平和、和谐的能量,与我们生命本体的能量结合,互相吸引,从而使你心中的道体与宇宙的道体相印,发生共鸣共振,就天人合一了。”

李真果灵光一现:“当我的心回归到德行淳厚、宁静无念的本性,与道合一,必然就会与整个宇宙道德能量相应,就会激发成一股无穷无尽、无与伦比的能量,无为而无所不为,就可以像吕祖那样铲除天下不平事,行化度人。仙师,我这样理解对吗?”

无尘道长抚摸着白胡须,目光慈爱地看着他,微笑不语。

李真果当即向无尘道长跪拜:“谢仙师赐教!真果谨记仙师开导,遵道、学道、守道,一生济世度人!”

无尘道长满意地点头:“今天就到这儿,以后再传你吕祖的剑术。”

李真果惊喜万分,感激得又要跪拜。

“哎哟,年纪轻轻,怎么如此多俗套?快起身。”老道长笑道,摆摆手。

这时,山上云板敲响,清脆的声音传入山洞。

“快去诵经吃饭吧。”

李真果起身,向老道长告辞。

走出洞,他看到天空还是那么蔚蓝,风还是那么清凉,但心情和进入山洞前截然不同了,整个人好像脱胎换骨。

第三节 解密

午夜的云灵山,一片静谧。一轮玄月高挂在广袤无垠的夜空,投下如水的清影。

月下,一袭白衣的李真果正在苦练剑法。他手中挥舞的玄冰剑,与月色的光芒浑然一体,剑光与天地间的清和之气相投,一切虚掉了,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障碍,一丝不挂,万缘不染,进入了虚无的道境。他感到自己的生命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集合成一股强大无比的能量,剑影变化莫测,出入无形。

这时,他缓缓扬剑,划出一道优雅的弧形,突然,朝一块岩石击去。夜色中,只见火花四溅。清朗的月光,照见石上留下的一道蛇一样深深的剑痕。

“手中气概冰三尺,石上精神蛇一条。”这不是吕祖诗中的写照吗?

我成功了!李真果激动地喊了出来。

静寂的山中,回荡着他的声音。

原来不久后,无尘道长将吕仙天遁剑术传授给了李真果。凭着过人的聪明颖悟,他很快掌握了剑法口诀要窍。为了学成剑术,他起早贪黑苦练。加上本身武学根基深厚,又得到老道长的心传口授,终于练到了吕祖诗中所描述的剑境。

就在这时,云灵观响起了当当的钟声,这声音缓而深长,肃穆而凝重,在天宇中久久低回。

李真果的心头一颤,午夜谁在敲钟?蓦然间,一条很细的、银白的光亮慢慢从迢遥的星际划过来,擦出无比奇异的光芒。流星!他抬起头惊异地看着那道美丽的光,它似乎并没有像其他流星一样转瞬即逝,在天空停留了一会儿,才慢慢沉了下去,一点一点消失在极夜。

李真果的心头掠过一丝不祥之念。

夜色中,一位道士疾步走来,面色凝重对他说:“师父西归了。快去神仙洞!”

什么?不可能!他不敢置信,仿佛后脑勺被钟槌猛地敲了一下,脑中一片空白。

“无量寿福,师父升仙了。”道士面朝天空拱手拜揖。

李真果猛醒过来,拔腿朝神仙洞飞奔。

还没有走进山洞,一阵低沉的诵经声从里面传了出来。他一个箭步冲进去,顿时呆住了。

无尘道长像往常一样盘腿席地,垂着双目,手中执一拂尘,似乎在闭关打坐。几十个道士身着白衣,朝向师父跪地诵经。

“仙师!”李真果上前跪倒在地,急切地呼唤,“真果学成了天遁剑法!仙师,弟子练剑给您看!”

月光从穹隆投射下来,无尘道长沐浴在一片清辉中,依然慈目微闭,寂然不动。身上的白色宽袍如清光一尘不染。

一位年纪稍长的中年道士走到李真果身旁,对他说:“小师弟,仙师羽化升仙前嘱我交给你。”

李真果战抖地打开书简,一行飘逸的字迹展现眼底:

真果弟子:

贫道知你已练成吕祖剑法,心愿已了,不日即去拜会太上老君和吕祖仙人,望你用道剑精神行化度人。贫道西归后,下山去吧,你的那位师父已在路上等你了。

无尘道长

李真果含泪读完,朝无尘道长深深跪拜,一颗泪珠,落在了洁白的书柬上。

无尘道长神态安详,像生前闭目打坐一样。

李真果遵照无尘道长临终的嘱咐,离开了云灵山。

虽然在山中仅有一年的时光,但对李真果而言,这一年具有不寻常的意义。他的人生轨迹从此改变,进入了一个清修的道门世界,与尘世脱离。

他怀揣着无尘道长的书简,行走在山路上。

一路上,他满脑子被一堆问题困扰着,无尘道长说,师父已经在等我了,这是什么意思?我的那位师父是谁?又在哪里等我?他长什么模样?叫什么?为什么无尘道长不能说明白点?难道有什么玄机不可道?

他漫无目的地走着,下山,上山,逆流而上,顺流而下。

他又开始了漂泊的生活,只是,与过去不同的是,他心里已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找到无尘道长所讲的那位师父。

但,上哪儿找去?师父,您在哪里?他站在云霭里,茫然地望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没有尽头。

这是一个秋天的清晨,在缥缈的云烟中,李真果看到了一个奇异而无比绚丽的景象,雨后铜青色的天空,渲染出一片紫红的云彩。在天的东方,红日正在上去,织成一幕荒古的紫色晨光。起伏的山峦笼罩在东来的紫气中。而另一边,冷而高白的月亮正在下去。

奇异的天象,让李真果想起了在《史记》和《列仙传》里读过的老子的传说——

两千五百年前,也是这样一个奇异的清晨,函谷关的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有圣人出现。于是,他日夜守望在关楼之上,等候圣人的到来。

一天,在紫气缭绕的黄昏,一位白须皓首的老人从东方来到关前,留下一篇五千言,飘然西去。这位老人叫老子,这部经文就是《道德经》。而紫气东来的传奇由此引出了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佳话。

几年间的学习,李真果对天象略有所知,所以他知道紫气象征着圣人,天上的异象预示有不凡之人出现或到来。而这位不凡之人会是谁呢?难道是无尘道长暗示的那位师父?李真果没有答案。

既然紫气从东而来,我就沿东而去,兴许能遇见高人?李真果拿定了主意。

他朝着紫气飘来的东方而去。

不知走过多少路,翻过多少座山,过多少条水,李真果来到了一个叫渠县的地方。

渠县地处四川东部,位于雄奇的大巴山境内。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了人类活动。在历史上,曾为殷商时期的国都城——城。秦国统一蜀、巴、后,于公元前314年推行郡县制,设置宕渠县。明洪武九年(1376),改称渠县至今。

李真果走在县城的古街上,一条清澈的渠江从大巴山而下,缓缓穿城而过。码头商埠云集,水面画舫游弋。而远处黛青色的山峦飘着淡淡的云雾,成为它水墨般朦胧的背景。这是一座安静而繁华的小城。外面的烽火似乎还没有打扰到它。

集市十分热闹,时逢一年一度的乞巧节。李真果站在一座石拱桥上,举目望去,茶坊酒肆挑起一盏盏花灯,笙箫管弦从青楼画阁悠悠传来,街上丽影飘动。做生意的商贾,看街景的士绅,观舞狮的百姓,骑马的官吏,叫卖的小贩,乘坐轿子的大家闺秀,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听说书的街巷垂髫小童,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各色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从小到大饱受苦难的李真果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繁华、祥和的景象,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如果每一个地方都像这座小城一样没有战火,没有饥饿,人人过着太平的日子,像老子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小国寡民”,该有多好!他一边走,一边看,心里发出无限感慨。

转到街角,一股刚刚出炉的烧饼的香味扑鼻而来。李真果不由馋得直流口水。一路上翻山越岭,仅靠野果山泉充饥,他实在太饿了。

他从衣袋里掏出几个铜板,犹豫了一下。这是他离开云灵山时,大师兄送给他的盘缠,一共有十几个铜板。他一直舍不得花掉。

“小师父,给你,不要钱。”卖烧饼的大叔从炉边夹出一块金黄的烧饼,用纸包好,递给他。

这个卖烧饼的大叔个子很矮,样貌丑陋,看上去老实巴交。不知为什么,他想起《水浒》里的武大郎。

“这哪行啊,使不得。”他连忙摆手,将铜钱递给烧饼大叔。

“小师父是出家人,我收你的钱,就折福了。”烧饼大叔不肯收,硬把烧饼塞给李真果。

突然,一只脏兮兮的手从他身后偷袭过来。他感觉到,竟不回头,翻手一把抓住了那只脏手。只听“哎哟”一声。原来是一个老乞丐,蓬头垢面,脸皮皱得像一张老树皮,像饿了几十天一般。

虽然被抓住,老乞丐也不反抗,冲着他笑嘻嘻地,一双浑浊的眼珠直盯着他手上的烧饼,嘴角流着口水,李真果松开了手,同情地把烧饼给了老乞丐。老乞丐抓起烧饼就大口吃起来。

“小心烫嘴!”李真果好心提醒老乞丐。刚出火炉的烧饼,很烫。

老乞丐像没有听见,自顾自地大口啃着烧饼,仿佛那烫手的烧饼他一点也没感觉。

李真果把铜板放在烧饼大叔的案桌上,离开了。

然而,他没有走出多远,老乞丐又追了上来,那只脏兮兮的手摊开在他面前,依旧是笑嘻嘻地,满嘴沾满了烧饼的糖油。

李真果怜悯地看了老乞丐一眼,从口袋里又摸出五个铜板,放在老乞丐污黑的手上。

可是,老乞丐却没有走的意思,低下眼睛盯着他的口袋,嘿嘿地傻笑着,摊开已经放了几个铜板的手。

李真果的口袋只剩七个铜板,如果给了老乞丐,他就没有钱买东西吃了。而此时,他早已腹中空空,饥肠辘辘。

看着可怜的老乞丐,李真果毫不犹豫地把口袋里仅剩的铜板悉数给了他。

老乞丐捧着叮叮当当的铜板,笑嘻嘻地走了,也不道谢。

李真果又继续漫无目的在城里走着。

这时,一阵锣鼓声传来。他循声而去。只见八位身着彩服的脚夫抬着一顶五颜六色的亭子,亭上的少儿穿着鲜艳的戏剧服装,舞袖摆动,翻转滚动。亭子晃晃悠悠,似坠非坠,似斜非斜,高而险,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亭上少儿非一般功夫,令观者叹为观止。

原来县城正在举办亭会,人们将流行的川剧剧情扎于高亭,抬起彩亭,伴以彩灯、彩旗、吹打乐游行大街。李真果一边走,一边看,十分惊奇。

突然,一个白发披散,穿着千补百钉紫袍的老道唱着歌,喝着葫芦酒,似疯似癫地出现在人群中。

李真果远远看见老道,觉得似曾熟悉,连忙追去。老道身影一晃,又不见了。

难道是白胡子爷爷疯癫老道?他的心里一动。因为老道头发披散,看不清楚样子,加上时隔十多年未见,李真果无法判定。

他无心再观看集市的热闹景象,一路寻找着疯癫老道。可是,老道消失得无影无踪,一点线索也没有。

蓦然,那白发紫影一晃,在城门又出现了。李真果连忙急追而去,但飘忽的身影出了城门,又消失不见了行踪。

我看错了吗?还是产生幻觉?李真果甩甩头,有些怀疑自己。

忽然,他又看见那白发紫影从远处掠过,忽隐忽现,朝山上方向飘去。

李真果一阵惊喜,正要追去,突然眼前一片晕眩,四周景物仿佛旋转起来。原来长时间的饥饿,使他体力不支。

他急运内功,想用“虚空吸气”大法抓气补食。然而,他没有丝毫力气运功。

蓦地,他感觉口袋里好像有个热乎乎的东西,伸手一摸,竟摸出一块烧饼。

他不敢置信。

这口袋里装的是路上用的盘缠,里面的铜板全给了老乞丐,怎么会有烧饼?难道是老乞丐悄悄放的?这怎么可能?他的脑子回放着先前的情景,完全想不通。

他顾不上多想,先吃起烧饼来。不到片刻,一块烧饼下肚。他浑身又充满了力气,元气渐渐充盈体内。

李真果出了城,朝山上而去。

通往山上的路有一条河。河上有一座摇摇晃晃的窄木桥,桥上铺着薄薄的木板,已经很破旧了,看上去像要断裂一般。

李真果来到河边,见一位姑娘站在桥头迟迟不敢过去。姑娘手提薄纱罗裙,长身玉立,一头青丝随意地扎成一根长长的辫子,搭在曼妙的蛮腰处。鬓发间插着一朵鲜花,容色秀丽俊俏。

姑娘胆怯地低头看着桥下湍急的河流,仍然不敢举步过桥。

“不怕。你跟着我走。”他对姑娘说。

话音刚落,突然狂风呼啸,木桥剧烈地摇晃,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瞬间,桥上的木板掉了几块。

姑娘吓得花容失色,猛地抱住他,颤声地:“我害怕。”

“不用怕。”李真果镇定地安慰她,轻轻拿开她的手。可是,姑娘却紧紧地抱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