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朝天关风云
22514100000037

第37章 后记

1644年,张献忠攻陷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权。清军奸细严自敏化装成商人入川,策反了把守朝天关的将领刘进忠。朝天关失守,清军入川,张献忠在西充凤凰山为清军射杀。这些,在历史上确有其事。

在史学界,张献忠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是农民起义的英雄,也有人说他是杀人恶魔。至今还在民间流传的“八大王,剿四川、李瞎子,剿河南”的说法便是例证。

明朝末年,政治极度腐败,极大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推翻这样的王朝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李自成、张献忠是明朝末年势力最强、影响最大的两股农民起义军,在推翻明王朝的过程中,他们功不可没。

从1644年张献忠入川,到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乱”平定,四川人口由明朝万历年间的三百多万锐减为八万,相当于当今一个较大乡镇的人口,因此才有以后的“湖广填四川”之移民潮。张献忠镇压明军残余的反抗,清军入川后对川民的镇压及后来的“三藩之乱”,再加上天灾频仍、瘟疫流行,这些都是造成四川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康熙授意编纂的《明史》中,把四川人口的锐减全部归罪于张献忠的“屠蜀”,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张献忠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这是由他的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造成的。他英勇善战,凭其优秀的军事才能,战胜了强大的明军,壮大了自己,避免了被另一强大对手李自成吞并,最终在四川称帝登基。清军入关,天下情势大变。他看不清形势,不能因势而变。他迷信自己的几十万大军,迷信朝天关、剑门关这样的天险,终致败亡。

他刚愎自用,心胸狭窄,身边没有一个可用的谋臣,他的败亡是必然的。即使他侥幸称帝成功,其统治也是短命的。

本书是把张献忠当成一个犯有严重错误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来定位的。书中只对他进行了侧面描写,虽如此,也是肯定与批评并重。这并非用今日之标准苛求古人,只是想从他的失败中得到一些教训。

我是一名教师,一生忙碌,最怕无所事事。退休之后,总想找自认为有益的事去做,于是选择了写作。殊不知,这是件最辛苦、最不易做好的事情。由于自己的知识、才能有限,其间所遇到的困难自不待言。

在写作过程中,承蒙粟舜成、何国辉、李忠学、付正华、袁丕学、张怀政、华昌贵等同志的指导和建议,以及郭舒强、柳文祥、乔大洪等同志的鼓励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201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