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朝天关风云
22514100000018

第18章 相亲

阆中城北,江边驿道上,两个商客模样的人骑马向北疾驰。

十多天前,汉中府衙内,肃亲王豪格与严自敏进行了一次长谈。豪格道:

“我受朝廷重托,屯兵汉中进剿献贼,时近两年。时局变化之快,出人意料。前年北方平定。去年,扬州、南京、江阴相继被攻下,东南平定。而今所余者唯献贼也。皇上对我恩重如山,而我对朝廷尚未有尺寸之功。每念及兹,顿觉汗颜。四川有‘四塞之国’之称,易守难攻。而今献贼拥兵七十余万,占据四川大部。若久攻不下,待其羽翼丰满,必成割据之势。那时图川,必将更难。刘备、李雄、王建、明玉珍等据川称王便是前例。而今大清一统天下之势已定,岂容割据之事复出?前者,韩建泽败露,唐存前等覆亡,招潜河惨败,致使夺关之事功亏一篑,前功尽弃。将军此次入川,务必会同吴宇英,共谋筹划,及早定出夺关之策。此事如箭在弦,不容迟延。如此重任,全赖严将军了。”

“殿下不必太过自责。所以至今未能入川,全因朝天关之故。雄关险峡,咽喉之道,自古易守难攻。即使多铎抑或摄政王亲临关下,未必一举能克。此次入川,在下定不负殿下重托,尽心竭力,及早定出夺关之策。请大人放心。”严自敏劝道。

“那好,我静候佳音。赏赐吴宇英三百两银子,不要忘记。”豪格道。

入川之后,严自敏立即拜会了吴宇英。得到了肃亲王的赏银,吴感激不尽。

“现在天下大定,唯四川尚为献贼所据。朝天关成为入川的最大障碍。肃亲王嘱托你我,尽快定出夺关之策,迎接清军入川。”严道。

“朝天关位置险要,只能智取,不可强攻。若论智取,关上有人做内应最好。”吴沉思片刻道。

“可这样的人不好找。”

“有一个人,他能做这件事。”

“谁?”

“此人姓吴。”

“不会是吴三桂吧?”严笑道。

“是吴之茂。他胆大心细,富谋略,近期将北上广元,他做这件事最合适。”

“为何北上广元?”

“西王有旨,命刘进忠北上广元,加强朝天关的防守。吴是刘的心腹,定会一同前去。”吴道。

“这真是天赐良机啊!可我怎么接近他?”

“这事包在我身上。”

在吴宇英的引荐下,他和吴之茂的接触取得了成功。

四天后,严自敏将偕吴之茂北上汉中。临行前,吴宇英一再叮嘱:“此次北上相亲极为重要,这是取信于吴之茂的绝好机会。他这个人贪婪而凶狠,其心计、胆识远甚于刘进忠,抓住了他则大事可成。有道是‘世路难行钱做马’,你大把银子撒给他们,他们能不对你好么?北上广元,他俩并不情愿,现在正是接近他们的大好机会。事在人为,机不可失,你当谨慎行事。”

吴宇英的一席话,令他茅塞顿开。事不宜迟,他和吴之茂装成商客,动身北上汉中相亲。

三月十六日黄昏,两个疲惫的商客牵着马住进了汉中城西的悦来客栈。吃过晚饭,两人一阵耳语后,一个商客牵着马匆匆向城东走去,此人就是严自敏。他是去安排明日吴之茂与他表妹见面之事的。

表妹苏小丹,因倾慕“江东二乔”,遂改名苏小乔。她哥苏由良在汉中府衙做护卫,曾邀严去他家做客,严认识了苏小乔。由于严年长于苏由良,对苏小乔自然以表妹相称。

严牵着马边走边想,用银子摆平苏大伯和苏大娘,接纳吴之茂最易。由自己出面打招呼,苏由良自无话可说。凭着苏小乔的容貌,吴之茂定然喜欢。只是这个生性孤傲而任性的苏小乔,若看不中吴之茂则此事就难办了,更难办的是还定了一条“以文会面”的规矩,即上门求亲者须先写一篇诗词歌赋之类的东西交由她看,若如意,婚事将有希望,否则此事免谈。这规矩他已告诉了吴之茂,不知他如何应对?

第二天早饭后,严自敏带着吴之茂进了苏家大门。客厅内,两位老人矜持地并坐在堂上的八仙桌旁。吴之茂身穿蓝色绸袍,头戴灰色方巾,脚穿黑色低帮软靴,显得格外精神。吴施礼完毕,上前一步双手呈上包袱道:

“这是小的孝敬二老的一点心意,望勿推却。”

苏大娘笑呵呵地站起来,连忙接过包袱道:

“难得你一片孝心,请坐吧。”

严自敏知道,这一关算过了。

苏大娘收拾好银子,转身对严自敏道:

“贤侄,到我家求婚的规矩你是知道的。”说完,指着桌上预先摆放好的文房四宝道,“请吧。”

“大娘,我这位表弟刚到,是否……”严道。

“贤侄,我女儿的脾气你是知道的。”苏大娘打断他的话道。

“严兄,别为难她老人家了,我写。”吴之茂道。

他拿过纸笔,稍加思索,便笔走龙蛇,一挥而就。

严吃了一惊。心想,平日里说他文武兼备,只不过是奉承之言。难道他肚内真有文章?上前一看,抬头写着“录李贺《凌烟阁》赠小乔”,正文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落款为:“吴之茂敬书。”严心里道:“虽是书录,其内容用以表达志向还是合适的,这吴之茂果然机灵。”

“在下吴之茂,久闻小姐芳名,千里迢迢,欲与小姐一晤,一睹芳颜。今特书录《凌烟阁》赠予小姐,望大娘详为告之。”吴对苏大娘道。

不一会儿,苏大娘笑呵呵地从苏小乔房中出来,走近吴之茂道:“恭喜你了。”说罢拿出一张纸来,吴一看,“书录东坡《赤壁怀古》赠吴君”。“……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看着这个虚有其表的愚蠢的书呆子终于就范,严自敏顿时松了一口气,心中暗喜道:“大事办成了。”

苏小乔的婚事,一开始苏由良就不同意,碍于总兵大人的面子才没明确反对。他清楚严牵线联姻,是以妹妹为饵去钓吴之茂这条鱼。《三国演义》中施用美人计后的那些女人谁有好结果?

苏家祖上算是殷实人家,父辈时家道衰落。虽如此,兄妹二人还是读完了私塾。苏由良读书不行,经人举荐在汉中府衙混了个差使。清军占据汉中,他归到严总兵帐下。他妹妹从小娇生惯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识田中稻粱黍禾,不知人间艰辛险恶,读书入迷,成为名副其实的书呆子。吴之茂何人?他不了解。把一个不谙世事的弱女子托付给一个千里之外的陌生人,能放心么?他曾劝母亲推掉这门亲事,可母亲说小妹已经二十二岁了,难道要养个老姑娘在家不成?况且严大人的面子你总得给吧?一席话说得他无言以对。

中午,父母、小妹及严总兵在酒楼上和吴之茂见了面。苏由良匆匆吃了几口菜便借故离去,回家后一人喝着闷酒。正喝着,严总兵帐下书办杨连宽来访,便向杨倒起苦水来:“以我妹妹为代价,去策反一个献贼中军,书办大人你评评,这合情理么?”杨闻言一惊,没有回答。

杨识文断字,为人机敏,是刘文秀的亲信。崇祯十七年九月,刘将李自成部逐出川北,在汉中褒城的鸡头关遇伏战败。杨身负重伤被留在褒城附近的一家农户里,刘给他留下足够的银两便匆匆撤走了。清军占据汉中后大肆招兵,一月后,伤愈的杨连宽去投军被委为书办,很受严自敏的赏识。杨和阆中城内的蒲老板很熟,而蒲又是刘文秀的内亲。他便有意结交汉中的一些商户,利用他们去川经商之机传递情报给蒲老板,从而转交刘文秀。自任书办后和苏由良相处甚洽,算得上好友。见杨不吭声,苏道:

“咱们算是朋友吧?我有事了你怎能不管呢?”

“你这事我很难回答。”

“照实回答。”

“此事有三种结局:策反成功,吴安全来归,此乃大好事;其次是事不能密,吴为西军所杀;再其次是吴借相亲为名来刺探军情。若此,肃亲王绝难容忍。如何办理你自己拿主意。”

苏想了想道:“我有办法了。”

杨起身告辞离去。

晚上,悦来客栈楼上,吴之茂躺在床上兴奋异常,不能入睡。

中午,在一家气派的酒楼上,由严自敏作陪,他和苏小乔全家见了面。小乔果然容颜不凡,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不为过。特别是在席间对自己侧目一笑,更使他失魂落魄。相比之下,常小玉则黯然失色。多亏了严自敏,为自己操心、费力,还花大把的银钱,他从心里感激这位新交的朋友。

人生就是这样,当苦苦追寻自己所欲时,往往得不到,而在不经意间又得到了。“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运,还是命?追随了刘进忠,得到了金钱;结交了严自敏,得到了“红颜”。交了好运,肯定就会有好命。正在喜滋滋地想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楼梯处传来,逐渐走近了房门。吴之茂翻身坐起,正要下床,突然门被打开,一队持枪的清兵堵在门上。一个清兵小校道:“吴之茂,跟我们走一趟。”

吴之茂被清兵簇拥着出了客栈,拐过了两条街,来到一座深宅大院前,被推进了院内,院门随即关上。院内灯烛明亮。院中央,一张条桌后,一个长脸清军头目面南而坐,桌边摆着几样刑具。

“吴之茂,你可知罪?”长脸道。

“我无罪。”吴道。

“大胆流贼,竟敢抵赖,跪下!”长脸大怒。

两个清兵上前扭住吴的胳膊,一个清兵在背后对着他的小腿一脚,吴之茂被踢,“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既然你不肯说,那我就来告诉你。你是献贼的部下,在贼都督刘进忠帐下任伪中军之职。四月初一,你们将奉献贼之命北上广元防守朝天关。我说的没错吧?告诉你,在四川,上至你们的所谓朝廷,下至各府州县,到处都有我们的眼线,你们川中的一举一动我们都了解得清清楚楚。以你为例,昨天傍晚你前脚到了汉中,后面即刻就有人送来了消息。怎么样?没想到吧?”长脸道。

吴之茂跪在那里,一言不发,心想,若没有眼线,何以知道得这样清楚。可谁是眼线?他脊背一阵发凉。他不知道谁是眼线,又仿佛谁都是眼线。

看着一言不发的吴之茂,长脸怒喝道:

“献贼派你来打探什么军情,从实招来。”

“我并未打探军情,我……”吴申辩道。

“不给点厉害,你是不会开口的。大刑伺候!”长脸大怒。

两个清兵上前,把吴结结实实地捆在房柱上,长脸拿起一条皮鞭,没头没脑地打了起来。吴之茂心里叹道: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啊!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瞬间便雷雨交加。命运是这样的无常,心中的兴奋之情一扫而空。他不知结局如何,只能听天由命。正在这时,门被踢开,严自敏闯了进来,怒喝道:“住手!”上前对着长脸就是几脚。长脸被踢翻在地,跪地求饶道:“小的是奉命办事,望总兵大人饶命。”严想,这事肯定是苏由良干的,便恨恨地骂道:“滚!”长脸带着清兵鼠窜而逃。严随即放了吴之茂。

吴之茂如梦初醒,五味杂陈。原来这个对自己关怀备至的“大哥”竟然是一个清军总兵!所有的示好,包括相亲在内都是有目的的。天上从来就不会掉馅饼。他们的目的么,应该是策反我,再接着是策反刘进忠,进而夺取朝天关。哎,事已至此,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他看着略为尴尬的严自敏,叫了一声“严大人”。严一摆手道:

“还是兄弟,还是朋友吧。事已至此,我也实言相告,我是大清国的人。弟处四川一隅,天下之事,未必尽知。前年,闯贼败亡,北方平定。去年四月,清军攻陷扬州,史可法战死。五月攻占南京,八月又攻陷江阴,东南很快就会平定。而今大清一统天下之势已定,平定四川是早晚的事。弟文武兼备,胆识过人,实为当今豪杰,正是我大清所需之干才。可惜明珠暗投。和弟交朋友,是想让弟能与大清合作,不知弟意如何?”

“合作了怎样?不合作又怎样?”吴道。

“如若合作,你的生命安全有保障,你的荣华富贵更有希望。肃亲王思贤若渴,归顺了他,岂止一个中军职位待你?若能这样,你还是回西军继续做你的中军。一切如常,只是暗中为我们做事而已;若不合作这一切都将不复存在,望弟三思。”

“你们的最终目标恐怕是朝天关吧?”

“弟果然是明智之人。”

吴想到自己屡不得志,如不是攀上个无能的刘进忠,恐怕连个中军都当不成。大丈夫在世,理应博取功名富贵,光耀门庭,而此正当时啊。便道:

“愿为大清效力。”

“好,好。吴弟不愧为当代俊杰。”严高兴道。

说罢拿出一张纸道:

“请弟在上面签上名字,以备将来封赏之用。”

吴一看,是对肃清王的效忠信,大意是誓死效忠大清之类的话。心里“咯噔”一响——这可是卖身契约啊。事已至此,无法回头。随即拿起笔来一挥,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严收好效忠信,欣喜道:

“苏小姐为汉中名媛,容貌倾城。弟乃当今豪杰,英雄配美人,实为天作之合。我当尽快为你们完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