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大事者处世101箴言
22505200000066

第66章 为人处世,在于变通

成大事者认为,人要学会变通,千万不要认死理,不要过于迂腐。人在社会中不应过于迂腐,过于迂腐只会让自己吃亏。

春秋时期,齐国发生内乱。这个时候宋襄公联合各诸侯国,呼吁大家共同护送公子昭回到齐国去接替君位。有三个小国响应了宋襄公的号召。

宋襄公便率领着这四国的兵马共同攻打齐国。齐国大臣一看到有四国的人马打了过来,就立即投降了宋国,迎接公子昭即位,公子昭就是齐孝公。当时的齐国虽然发生了内乱,但是仍然是诸侯中的盟主国。齐孝公登上君位后,自然对宋国感恩戴德,宋国的地位自然就水涨船高。

但是宋襄公并没有就此满足,他雄心勃勃,试图继承齐桓公的霸主事业。他很快就约见诸侯,但此时仍然只有三个小国听从他的命令,而那些传统的大国根本就不把他当回事。宋襄公想如果能够借助大国去压服小国,自己的霸业何愁不成。于是他派人去联络楚国。他的如意算盘是,只要楚国答应与他合作,那么那些在楚国势力下的国家自然会服从他。

一切准备就绪后,宋襄公邀请楚成王和齐孝公在宋国开始商议诸侯订立盟约的事情。楚成王和齐孝公都表示同意。很快他们就在楚国开大会。宋襄公赴约之前,有大臣提醒宋襄公,让他多带些兵马去,免得到时候受到强大的楚国侮辱。宋襄公立即回绝了这个建议。在他看来,他们开大会就是为了不再打仗,如今自己反倒带兵马去,别人会怎么想?

然而,在开大会时,楚成王和宋襄公都争着要当盟主,于是争吵得十分激烈。当时楚国的势力十分庞大,多数诸侯自然附和楚王。宋襄公感到特别生气,还要去理论,这个时候楚国的随从官员立即脱了外衣,露出亮堂堂的铠甲,把宋襄公给抓了起来。

最后,幸亏有鲁国和齐国从中调解,一致推举楚成王做了盟主,楚成王才把宋襄公放了回去。

大难不死的宋襄公回去以后很难咽下这口气。他特别痛恨大多数诸侯国站在楚国那边,尤其痛恨邻国郑国的国君居然也联合楚王一起反对他。于是他决定发兵攻打郑国。

宋襄公组织了大批人马进攻郑国。郑国只好向楚国求救,楚成王答应救助,但是他不是直接去救郑国,而是派了大将带领大队人马去攻打宋国。宋襄公得到消息后,立即带着军队往回赶。宋国军队在泓水的南岸驻扎下来。两国军队隔岸对阵,这个时候楚国军队开始渡过泓水去进攻宋军。宋国大臣看到楚国军队正在忙于渡河,就对宋襄公建议说,现在正好是出击的时机,现在楚国人仗着他们人多兵强,公然在白天渡河,根本不把宋国军队放在眼里。我们完全可以趁他们没有渡完时,给他们一个痛击,这一定是个不小的胜仗。

宋襄公听了以后,直摇头,他说宋国是讲究仁义的国家,如果敌人渡河还没有结束,我们就打过去,这哪里还有仁义可言?就这样,他延误了战机。等到楚军全部渡河上岸,摆好了阵势,他才开始考虑进攻。可是没等他下达进攻的指示,楚军就像大水冲堤坝一样直冲过来,宋国的军队根本就没有办法抵挡。

事情到了这个时候,宋襄公还试图抵抗,然而他大腿上已经中了一箭,最后将士们拼命保护才使他脱离重围,逃回了国都商丘。宋国人对此议论纷纷,都埋怨国君不该跟楚国人打仗,更不应该采用这种打法。

有人将百姓的埋怨告诉了宋襄公。宋襄公非常生气,他说道讲仁义的人就应该这样打仗。看到已经受伤的敌人,就绝对不应该再去伤害他;而那些已经头发花白的敌人,绝对不能再让他当俘虏。大臣听了以后都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打仗就是为了打胜敌人。既然国君那么害怕伤害了敌人,干脆不如不打;如果国君不让士兵对头发花白的人下手,干脆不如让人家抓走。此后一年,迂腐的宋襄公死掉了。虽然这个人迂腐之极,但是他临终时嘱咐太子说,楚国是宋国不共戴天的仇人,一定要想办法报仇。

成大事者认为,有些人始终恪守着一些不肯变通的原则活在这个世界上,结果处处吃亏,处处受到排挤。他们把自己的原则看得太高,已经变得十分迂腐,不能适应这个社会。在社会丛林中,要有狼性,要学会入乡随俗,要把自己的原则隐藏起来,不要太过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