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敖自传(节选)
22490000000014

第14章 《虚拟的十七岁》

《虚拟的十七岁》是一九三五年后七十三年的小说,也就是说,我七十三岁写的。苏惠昭写了一篇书评,其中几段如下:……没错,小说是有缺点,缺点就在它“滔滔不绝”(remorse eloquence),删掉十分之一后还是滔滔不绝。滔滔不绝有错吗?萧伯纳也一样滔滔不绝。萧翁笔下每个角色都仿如萧翁化身,争相为之立书,《虚拟的十七岁》亦复如此。这一回李敖创造了两个知识暴露狂,比八年前的《上山,上山,爱》多了一张说个不停的嘴,一个博学多闻深不可测的大师“我”,一个头脑被植入芯片的超神童,十七岁高中女生朱仑(怎么可能不漂亮?漂亮到任何形容词都被摧毁了),这一老一少因为一段奇缘而相识相遇,在一幢天母豪宅中展开一段,应该说是五百七十页的声色纠缠,知识大飙车。小说的设定是,朱仑脑中虽然有一部百科全书加上古往今来的经典,但需要有人来为她开启,解开封印,所以天降大师,合情合理创造出一个卖弄和炫耀知识的机会。六十七岁进入十七岁的灵魂和身体,这完全是李敖为李敖所量身定做。

至于六十七岁和十七岁谈些什么,随手拈来的就有时间、佛法、文学、艺术、快乐、爱情、纳米、生物芯片、人工智能……就像在Google搜寻,最终将会连结到一个出发时候无法想象的地方。小说情节和真实之间最大的差距,“就是真实的我没有那么多次勃起,”李敖说。十七岁的故事纠缠李敖许久,应该说从他六十七岁那年认识一个十七岁的高中女生开始。二〇〇四年以后,他断断续续写了许多个小章节,这中间又“浪费老年”去当了三年“立法委员”,花掉“国家”两千七百万,还清欠税,为香港凤凰卫视开节目,因罹患摄护腺癌住院开刀,下海“陪选”台北市长,如此一阵拖延下来。一直到二〇〇七年,为了向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证明他李敖在“逃出”凤凰后,人生依然快意充实,没有浪费,便快马加鞭完成小说。新书发表会主持人不是别人,就是刘长乐。刘长乐主持了《虚拟的十七岁》新书发表会,他的公司为了戏剧效果,特别找来两位十七岁的少女来持书作态。其中一位,很快就走红变成×××。×××青春美丽,但太快乐了、太肉感了。她应该知点“愁滋味”,可惜她跟不上。十七岁怎可那样?青春美丽不等于世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