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2015中国年度精短散文
22484200000048

第48章 门子(外)

蒋勋

《红楼梦》多读几次,会越来越注意到一些微不足道的人物,像第四回的冯渊,一出场就被打死了,也没有什么后续的故事,当然不会被一般读者关注到。

第四回还有一个有趣的人物,连名字都没有,就被称为“门子”。

“门子”在衙门官署工作。大老爷升堂判案,“门子”就站在大堂案边,看大老爷有什么吩咐,可以在一旁侍候。

“门子”大概相当于我们今天法院的警卫或随扈,地位不高,也不参与判案,但因为靠近老爷,有时也可以说一点儿体己的话,影响案情。

《红楼梦》第四回这一个“门子”,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

第四回主要说贾雨村复职,到应天府上任做官。贾雨村原来是一个穷酸文人,住在葫芦庙里,没有路费,无法到京城赶考。幸好遇到甄士隐,十分爱才,就资助了他五十两银子做路费,还送了两件冬衣,贾雨村才有机会启程进京。不多久贾雨村考取,外放做了官。但是刚做官,贾雨村不懂人际关系,得罪了人,就被革职了。

革职以后,贾雨村做了林黛玉的私塾老师,有机会认识黛玉的爸爸林如海,林如海的妻子是贾敏,也就是贾政的妹妹。贾雨村因此攀缘上贾府,依靠贾政的有力推荐,就又复了职,补了应天府的缺。

贾雨村到任第一件差事,就遇到一件人命官司。

人命官司主凶是薛蟠,一个豪门青少年,为了争夺一个女子,让奴仆打死了她的未婚夫冯渊。依照案情,贾雨村觉得人命关天,主凶薛蟠打死了人,竟然也不出庭,就白白走了。贾雨村大怒,立刻要发签,下令捉拿薛蟠到案。

这时候,一旁站着的“门子”就使眼色,暗示雨村不要发签。

贾雨村纳闷,不了解这个“门子”有什么话要说,就暂且退堂,单独跟这个“门子”密谈。

这个“门子”其实认识贾雨村。雨村寄居葫芦庙落难的时候,他也就在庙里做小沙弥。后来葫芦庙失了火,这小和尚也还年轻,不耐寂寞,就蓄了头发还俗,改行到衙门当差。

雨村知道是自己穷困时的旧友,就放胆问这个“门子”,为何不让他发签拿凶手。

“门子”问贾雨村:“你来做官,没有抄一张‘护官符’吗?”

雨村不知道什么是“护官符”。“门子”这才告诉贾雨村,要当官保命,都得有一张“护官符”,“护官符”上写的都是要当官的人不能得罪的家族。“门子”就拿了“护官符”给贾雨村看: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薛),珍珠如土金如铁。

“护官符”上讲了四大豪门家族——贾家、薛家、王家、史家,彼此联姻,官官相护,一荣俱荣,一败俱败。

“门子”这才告知雨村,他方才要发签捉拿的人犯薛蟠,正是皇商薛家的独子。薛蟠的妈妈就是京营节度使即刻要升九省统制的王子腾的妹妹,另一王家姊妹嫁给贾政,就是贾宝玉的妈妈。

“门子”特别提醒,这次贾雨村复职出来做官,也正是贾政引荐的。“门子”把官场亲属关系一说清楚,贾雨村即刻明白,薛蟠不是捉拿不到,而是没有一个“官”敢抓他。谁捉了薛蟠,就是与官官相护的四大权贵家族作对,不但官做不成,恐怕连性命都要送掉。

“门子”这一番话改变了贾雨村一生。一个原来穷困过的读书人,一个苦读诗书、怀抱理想的读书人,一个考取功名出来做官的读书人,一个做了官相信可以执法公正的读书人,一个坐在公堂上明断是非、认为自己可以为冤屈者伸张正义的读书人,然而,此刻,他的手中有了一张“护官符”。他开始衡量,他要伸张正义吗?他还能怀抱理想吗?还是他只是和历来的“官”一样,好好护住自己的官位,不敢得罪“护官符”上所有的豪门权贵?

“门子”像一记当头棒喝,让一直做官做得不顺利的贾雨村忽然有了领悟。

“门子”像一个包打听,什么事情都知道,他也告诉贾雨村,引起人命官司的女子,正是甄士隐从小被拐卖的女儿英莲。贾雨村一时或许也会心动,这是大恩人的女儿,于公于私,他都应该秉公处理这件官司,然而,一张“护官符”压得他喘不过气。“雨村低了头,半日说道:‘依你怎么着?’”

一个读书人“低了头”,一个执法的官员竟然问一个“门子”应该怎么办。

“门子”虽不读书,却很知道世俗人情。他教雨村如何虚张声势,假作要捉拿人犯,一面买通冯渊的亲戚,撤回告诉,一面用扶乩降仙,历述薛蟠与冯渊前世冤孽,冯渊鬼魂已勾索薛蟠暴病身亡。

贾雨村后来就“胡乱”判了这场人命官司。官司一了,即刻修书两封,一封给贾政,一封给京营节度使王子腾,告知他们“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

“门子”的“护官符”果真对贾雨村这个官场菜鸟产生了作用,以后一路平步青云,官场顺遂得意,都应该感谢这个无名无姓的“门子”。

但是“门子”因为知道太多事情,又知道雨村贫贱时的窘况,雨村不安,还是找了一个机会,抓到这“门子”的不是,把他充发了事。

“门子”毕竟斗不过已经历练了的读书人贾雨村。

王狗儿

《红楼梦》第六回一开始,写贾宝玉遗精。青少年发育,到别人家做客;午睡时做了一场春梦,“迷迷惑惑,若有所失”。等他醒来,丫头袭人来替他系裤带,手伸到大腿处,冰冷黏湿一片。袭人吓了一跳,问是怎么了?宝玉红了脸,捏捏袭人的手,不让她声张。袭人是十五岁上下的少女,也略懂得性的事情,飞红了脸,赶紧替宝玉换了干净衣裤。又趁没有人,问宝玉:“那是哪里流出来的?”

华人社会避讳谈性,但是人人都好奇。青少年对性懵懂模糊,找不到询问对象,没有年长成熟的人可以指导解说,只有胡乱摸索。

《红楼梦》写青少年的性,写得真切,也不耸动夸张。第六回宝玉与袭人的对话,是许多青少年性事萌芽年龄的真实写照吧。

以后宝玉生理上的需求欲望大概也都与袭人分享,两人早已有了肉体关系,只是贾府上上下下都还以为宝玉只是个不懂事的孩子。

《红楼梦》作为一部长篇小说,有特别错综复杂的线索编织结构,第六回一方面交代豪门贵族青少年贾宝玉的遗精,另一方面就编织新的一条线索,开始讲述一个与贾宝玉毫无关系的人物——刘姥姥。

如果贾宝玉是一条青金色的线,青春华丽细致,刘姥姥恰是一条暗灰沉滞老气的线,两条线在同一章节中交错,经纬错落,相互并行对比,使《红楼梦》一部大小说织出繁复的图纹锦绣。

刘姥姥第一次出场就在第六回。为何作者会安排一个豪奢家族青少年的遗精事件之后,接着写一个乡下穷老太婆的生活窘况?大小说的铺排耐人寻味。

刘姥姥与贾府本来无瓜葛,是她女儿刘氏嫁给一个叫王狗儿的穷小子,这王狗儿的爸爸叫王成,王成的祖上做过小官,因为都姓王,就跟王熙凤的父祖辈认作了亲戚。以后王成这一家没落了(若不是没落,儿子不会取名狗儿吧),狗儿迁到乡下务农,养了一男(板儿)一女(青儿),姐弟没有人照管,便把岳母刘姥姥接来同住。

刘姥姥是精明世故的乡下女人,一个大字不识,但通达人情,阅历丰富,求生意志坚强。

王狗儿在小说里也不是重要角色,一个祖上做过小官又落魄了的穷小子,没有办法做本分的农民,在家里喝闷酒,心情不好,怨天骂地,打孩子,骂老婆。刘姥姥看不过去,拿出岳母的身份教训了狗儿一顿。

王狗儿像许多没有出息的男人,刘姥姥骂得好:“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了什么男子汉大丈夫了!”

对刘姥姥来说,村庄上长大,农民都本本分分,“守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红楼梦》里刘姥姥来自生活的乡土语言太漂亮了,她一出现,常常就对比出书里某些无能的贵族知识分子生活的贫乏、语言的空洞。

刘姥姥把女婿教训了一顿,顺便提醒他,王成家族当年跟王子腾家族连过亲戚,现在王成家族没落了,可是金陵王子腾家族可是飞黄腾达,做了京营节度使,马上要升九省统制。刘姥姥觉得这一条线虽然久未来往,还可以攀上关系,无论如何,对景况穷困、一筹莫展的王狗儿是一个机会。

王狗儿一听,觉得这岳母头脑出了问题。狗儿说了一句现实的话:“只怕他们未必来理我们呢!”

王狗儿是负面思考的个性,任何事到他口中都没有了希望。刘姥姥恰好相反,乐观积极,她总是从正向去想事情,绝不放弃任何一点儿可能的机会。刘姥姥大概代表了千千万万在最底层讨生活的穷苦百姓吧,穷到这样子,没有什么会失去,豁出去都可以赌一赌,有任何机会都可以去试一试。

我喜欢刘姥姥骂女婿的三个字“拉硬屎”,有点儿像民间的歇后语——“茅坑里的砖头,又臭又硬!”“拉硬屎”更简洁传神,让人一下子就看懂了王狗儿真是一个没有出息、没有担当,还爱撑个老爷架子的窝囊男人。

在家里跷着二郎腿,打孩子,骂老婆,临到有事,头一缩就躲起来,王狗儿当然也就把出面求人帮忙的事都推给岳母,现实里这样的男人也不少。刘姥姥知道这女婿没用,也只好自己想办法。

刘姥姥是《红楼梦》所有女性中最有生命力的一个。这种生命力不来自知识,像是根源于生活的历练,也根源于母姓原始的求生本能,接近于“大地之母”的类型。只是刘姥姥滑稽戏谑,常常装疯卖傻,掩盖了她内在“地母”庄严的本质。

从一件事就可以看出这外表憨傻的穷老太太的精明仔细。她对八竿子打不到的王子腾家族系谱做了分析,知道当年见过一面的王家的二女儿如今嫁给了贾政,正是荣国府邸当家的夫人,贾宝玉的妈妈;刘姥姥甚至打探到王夫人“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这样的信息就给了又“贫”又“老”的刘姥姥莫大的希望,她准备好要进京到豪门前试一试机会了。

一个社会,穷苦过一段时间,人就容易养成刘姥姥这种生命力,白手起家,从零开始,懂得低声下气讨生活,懂得谦卑求活,通常会在艰难困顿中创造许多发达的机会。反过来看,一个社会,富有安逸太久,就容易出王狗儿这样的人物,靠着过去一点儿得意趾高气扬,觉得世界所有人都亏待了他,失业是经济低迷,生不逢时,没有一点儿机会,能做的就只有跷着腿骂老婆打孩子了。

王狗儿这个角色令人深思警惕。

(选自中信出版社《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