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遇鬼同眠,鬼王大人晚上约
22480400000351

第351章 包青天

这就是青叶的故事,晴文看见青叶直接问到:“青叶,你师傅呢?”

“我师傅他们……他们……”青叶好像不好意思说是的。

“怎么回事?”晴文问到。

“是这样的,我师傅这几世轮回都是帮忙我给一下需要帮助的人送钱财,这也是河蚌哥哥最后一次轮回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却投胎到了一个农夫身上,这个农夫的生活还是可以的,条件也非常的不错,但是就在前些天开始,他就喜欢去赌场,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去的也勤,我也不能去那个地方,所以就拜托师傅帮忙看看,千万别在这一世出事情,否则就前功尽弃了,师傅可能也是大意了,就跟着哥哥去了赌场,就在刚刚进去不久,突然衙门的人来这里不知道做什么,然后让大家都靠墙站着,要收身,于是很快的就在哥哥的身上收到了一张财神像,这让那些差大哥很生气,说什么来赌场还带着财神啊?真的牛啊!于是就带着那张财神像会到了衙门,还有我的河蚌哥哥,我的师傅也在那张财神像中,所以到现在还没出来呢?”晴阳说到。

“不对啊!按理说,财神在衙门也是没有事情的,怎么会出不来呢?”晴文说到。

“后来我也去打听了一下,是因为地府的包拯包青天在里面办案,所以就不放了,师傅们也不敢出来了,就是这样的。”青叶把自己知道的都说了。

“包拯啊!哈哈哈……他来这里干嘛?”晴文笑着说到。

话说这包拯包青天,大家都很熟悉吧?包拯名包文正字希仁,北宋官员,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仁宗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死后成为地狱第五阎王殿阎罗王,大家都叫他包青天或者包黑炭。要说这包青天啊!被列为死后去地府的事情还真有段巧事,我们先来说说这个包拯是怎么被玉帝看上的哈!这事情还要从那次玉帝微服私访说起,这个玉帝大家都知道,他有时候受不了王母娘娘的唠叨的时候,就会去人间走走散散心,顺便看看人间有没有可以用的人,将来上天庭,所以这天就走到了现在的安徽天长,这里的知县就是包拯,这事情也是说巧不巧的遇到了包公审案,玉帝也就饶有兴趣的看了看,这是一个农民哭丧脸到县衙告状,说是有人割掉了他家耕牛的舌头,请求官府缉拿凶手,此等小案,要是昏官是不会管理的,但是包拯爱民如子,知道一头牛对农家小户的价值,他受理了这个只有苦主没有被告的无头案,包拯自己想:人犯割牛舌并没有利益,不过为苦主的敌家报复的手段罢了,包拯沉思片刻,计上心来,便对那个农民说到:“牛被割了舌头也活不长了,你先把牛杀了,卖牛肉换回几个钱吧!但是不要说是我同意你杀牛的,否则就破不了案了。”那个农民也不明白到底怎么回事?不但农民不明白,就连玉帝也不明白,这朝廷可是有规定的:禁杀耕牛,这包拯知法犯法还了得了?农民也是这样想的,但是县老爷让杀,咱们就杀被,好歹还能换回几个钱不是?于是就把牛杀了,没过多久,就有人来县衙告状说有人私自屠宰耕牛,包拯立即升堂,大声的问到:“大胆歹徒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头还来高人私自屠宰耕牛?快快从实招来!”那人一听,心中非常震惊,以为事情败露,只好招认了与牛主有积怨先害其牛后害其人的罪行,这件事让玉帝对包拯有些刮目相看,然后拍太白金星下届跟着观察包拯,后太白金星有爆出了很多关于包拯的事迹比如:折叠反对覃恩:皇祐二年九月,大涝之后天气放晴,仁宗皇帝认定这是吉兆,除了在京城举行祭祀天地的盛大庆祝外,还下诏大赦天下罪犯,给所有文武百官每人晋升一级。这就是所谓“覃恩”。包拯对此提出异议,对仁宗说,罪犯服刑,那是对他们以往犯下的罪行所给予的惩罚,怎么可以因为洪水退去而减轻对他们的惩罚呢?至于官员晋升,更是要考核他们的政绩。假如这样马马虎虎地随便升迁,对那些确有政绩的官员不是太不公平了吗?这样的话,以后谁还会勤勉地为朝廷出力呢?

折叠三弹张尧佐:张尧佐是宋仁宗宠妃张美人的伯父,没有什么才干,却凭借张美人的关系,官运亨通。最初,张尧佐被委任为“三司使”。包拯极力反对,向皇帝谏议说,像张尧佐这样的人,就连小官也没有资格做,更不用说“三司使”这样显赫的大官了。但是,仁宗不但不理会他的谏议,反而又加封张尧佐为节度使。包拯非常痛心,继续上谏,坚持怒责张尧佐,可是仁宗仍然置若罔闻,到了第二年,更加封张尧佐出任宣徽南院使。包拯第三次向皇帝进谏,痛加陈词,甚至在朝廷上跟皇帝当面辩论起来,终于迫使皇帝罢了张尧佐的官。

折叠参倒张方平:“三司使”张方平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假公济私。有一次,东京城一个名叫刘保衡的商人,开了一间酒坊,经营不善,欠下官府的小麦,折合现钱一百多万贯,他一时拿不出,张方平下令刘保衡变卖家产抵偿欠债,同时,又趁人之危,用极低的价格买下了刘保衡的家产。包拯获悉之后,大为震怒,认为张方平作为朝廷命官,却利用职权,巧取豪夺,罪不容恕,于是上书皇帝,参了张方平一本。张方平因此被罢了官。

折叠执法如山:嘉祐二年(1057年),包拯被授以重任,出任北宋都城开封的知府。开封知府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职务,以往一般都是由亲王、大臣兼任。历来京官难当,一是皇权可以随便干预地方事务,二是皇亲国戚都聚集在这里,仗势欺人,无理可讲。在北宋政权存在的一百多年间,出任开封知府的竟有一百八十多人,平均每个知府的任期只有半年多。包拯在开封知府的任期内,秉公理政,铁面无私,虽然得罪了不少皇亲国戚,但是因为他行得正、坐得直,谁也拿他没有办法。等等,这些事情玉帝都已经知道,所以很高兴,当时就下旨等包拯寿终正寝的时候,就让他上天庭为官,还给了包拯白天审人,夜间审鬼的特权,还怕将来找不到,就在包拯的额头上面留下了月牙的印记,还在他寿终正寝的时候,知道了怎么算自己的命,当然这是后话,我们现在来说说眼前。

但是有件事让天庭的官员有异议了,就是包拯披麻戴孝送嫂子的事情:包拯生下之后,他父亲因他皮肤太黑,把他当作怪物抛弃了,是他大哥捡他回来的。这时大嫂王凤英生下包勉才一个多月,同时带两个孩子,不仅精力照顾不过来,奶也不够吃。为了养活包拯,王凤英忍痛将自己的儿子寄养到别处,抚养包拯到7岁。所以包拯喊大嫂叫“嫂娘”,包拯成说过,如果嫂娘去世,他作为儿子披麻戴孝的去送嫂娘,这件事大家都知道,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惹起了争议,这是包拯嫂娘的邻居没事出的主意,就说,你说包拯都坐了那么大的官了,怎么就不把你接到京城里面享福呢?还要你在乡下吃苦受累的,还说什么冠冕堂皇的话,让大家都认为他是多孝顺呢?其实谁不知道啊?他几年都不回来看你了,你还惦记他啊?我们看啊!这人你算是白养了,所以他说什么,你也就别信了,呵呵……这包拯的嫂娘不相信,就与人辩论,但是人家都这样说,她也说不过人呢?所以就气的哭了,这事情啊!不怕没有好事,就怕没有好人啊!所以大家就说,你家包拯不是说,你死了她披麻戴孝的从京城来吗?你这就告诉他说你死了,看他能不能履行他的话,如果真的披麻戴孝的回来了,我们就不说你白养了他,也不说他是白眼狼了,这样行不?包拯大嫂开始不同意,但是大家不信啊!没办法,大家还说,你对他那么好,就是知道你是装死,他也不能把你怎么样,这不是还能看看他的孝心吗?这样你也放心不是?于是这包拯大嫂就动了心,于是就托人去京城说包拯嫂娘死了,让包拯去奔丧,那个时候交通不发达,而且通讯也不发达,包拯知道自己的嫂娘去世了,伤心欲绝的跟皇上请了假,皇上还给了很多的赏赐,这包拯也履行了自己的诺言,披麻戴孝的回去奔丧,因为路途遥远,这包拯真的是一路披麻戴孝的回去的,所以这一路上,大家都知道这个嫂娘死了,包拯回去奔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