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心语
22474800000004

第4章 让孩子学会做人比什么都重要

要望子成“龙”,先望子成“人”

◎家长应教育孩子,不要在吃、穿、用上讲究高档次,而要在如何做人做事上追求高层次。

◎给孩子买一件高档用品会让他高兴一阵子,让孩子懂得一个人生道理,可能影响他一辈子。

◎父母给儿女留下金钱和物质,孩子可以快乐“一阵子”;父母给儿女留下人品和人格,孩子可以享用“一辈子”。

◎人生的真正精彩在“人”字上,人生的真正财富也在“人”字上。

◎让孩子懂得生存的价值观,比给他们金钱更重要。

◎要望子成“龙”,先望子成“人”,成“人”比成“龙”更重要,更实际。

◎父母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教他好好做人,只要这一条做好了,就算尽了最大责任。

◎孩子从小最应该看到的是父母如何做人,父母老了最应该看到的是孩子已经成人。

◎父母给孩子一块金砖,不如让他真正懂得一个人生哲理。

◎为了让孩子成为家中的“宝”,一定要让他懂得孝敬家中的“老”。不懂得孝敬老人的孩子难成“宝”。

◎人生,真正值得你珍藏的财富是健康和快乐,真正能让你站立起来的力量是人格和人品。

◎儿女对父母孝敬,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心灵上的“笑”敬,或者说是敬“笑”。让父母心里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有人说,生一个忘恩负义的孩子,还不如养一条通人性的狗。话说得有些难听,但它从一个侧面警醒人们:让孩子好好做人多么重要啊。

◎父母教育子女,许多话可以不说,但有一句话一定要说,要反复说,说一辈子,“要好好做人”。

◎养育好一个孝子,胜过百万家私。

◎父母教育孩子,如果不在如何做人上下功夫,在其他方面功夫下得再多也是徒劳,在其他方面钱花得再多也是白费。

◎教子“八之”:俭中有富,富则俭之;险中有安,安则险之;民中有官,官则民之;贱中有贵,贵则贱之;凡中有杰,杰则凡之;苦中有乐,乐则苦之;曲中有顺,顺则曲之;疏中有亲,亲则疏之。

◎当父母的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人生所有成功,归根到底是做人的成功;人生所有失败,归根究底是做人的失败;人成功成,人败功败;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品德和健康是孩子成长的关键

◎一位伟人如果能够在人民大众心目中永远屹立,首先是因为他的道德力量强大。

◎为了孩子成长,家长要在许多方面尽心尽责,但最要尽心尽责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孩子的健康,二是孩子的品德。有了这两点,其他没有今后也会有;缺了这两点,其他有也等于没有。

◎诚实是一种智慧,智慧本身也是一种诚实。

◎孩子养成一个好的品德,胜过修几个优秀的学分。

◎只要孩子品质好,身体好,不愁他们长大没饭吃。

◎家福从“孝”起,业兴靠心齐。

◎儿女让父母欢心,胜过给父母黄金。

◎品德和健康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基础,这个基础打牢了,其他问题就不难解决。

◎父母要千方百计教育孩子,让他从小就懂得:孝,是天下第一美德;感恩,是人生的第一责任。

◎事业是银,父母是金,故土是根。

◎如果孩子能真正懂得“伟大的成功首先不是才智而是人格”这一真理,他会一生无忧。

◎孝,是天下第一美德。一个道德缺失的家庭,即便住进宫殿,也没有迷人的光彩;一个道德缺失的人,即便是亿万富翁,也算不上成功。

◎如果父母省吃俭用,而孩子却大手大脚,铺张浪费,那就是家教中的一个失败。

◎称职的老师培育学子,人格引路;优秀的父母疼爱子女,德育在先。

◎父母要重视孩子身体上的冷暖,更要重视孩子心灵上的冷暖。要重视孩子生活上的营养,更要重视孩子精神上的营养。

◎父母要留给孩子的东西很多,但最重要的是留给孩子正确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对待困难的精神,他们只要真正拥有这些,就会一生无忧。

要教育孩子知道感恩和责任

◎不忘恩负义,知道感恩,懂得责任,是一个人最珍贵的品德,父母必须让这些观念从小就在孩子的头脑里扎根,使之成为他成长的行动指南。

◎教育的第一责任,就是让受教育者懂得人生,珍惜人生,不失责,不忘恩,如果这一任务不完成,就是最大的失误。

◎父母一定要让孩子牢记人生的三个不能愧对:不能愧对老天,不能愧对祖宗,不能愧对恩师。

◎教育孩子知道感恩、懂得责任并不容易,但它是人生的安全所在,价值所在,希望所在。

◎人生的路很长,但关键只有几步。

◎人生有许多岔路口,在岔路口上的决断,往往影响人的一生。父母应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把关人。

◎父母教育孩子千条万条,其中最最重要的一条是让孩子永远不要丢根忘本。

◎孩子是否懂得感恩和责任,是检验家庭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社会财富越丰富,生活条件越好,越要加强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和责任教育。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少年得志不如大器晚成。

◎家长给孩子在“起跑线”上的压力越大,对孩子的期望值越高,就越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在“起跑线”上的输赢,并不能决定孩子人生的输赢。

◎孩子人生“起跑线”的定位,主要不在于知识和技能,而在于品德和健康。

◎孩子学习文化知识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学得越快乐、越有兴趣越好。

◎孩子的成功,应该在快乐和兴趣中获得。硬逼着孩子在痛苦中学习,有时不是疼爱而是伤害。

◎孩子要有知识,还要有见识,更要有胆识。

◎年轻父母一定要当心,不要让孩子在自己最好的动机下,养成坏的习惯,带来不良的后果。

◎家长不应只在意孩子眼前的考试分数,更应关注孩子的生命成长历程。

◎努力学习是孩子应基本做到的,家长不能在孩子缺乏学习动力的时候还一味用物质作为奖励。考试没取得应有的成绩,就应当让孩子接受自身行为带来的后果,承担生命里应有的痛苦和挫折,这样对孩子成长成熟有好处。

培养孩子诚实守信

◎失信和失足一样可怕。

◎诚实,是孩子健康人格的最重要方面。

◎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虽然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成为杰出人才,但应该让每个孩子都成为人格健全的人。

◎真,是立身之本;诚,是处事之魂。

◎建立人格的第一步是“信”,建立人格的最后一步仍然是“信”。“信”是人格的生命线。父母如果希望儿女有成功的人生,一定要把“诚信”二字铸进孩子的心灵。

◎有的父母为了哄孩子好好学习,会随口给出承诺,结果又忘了,但是孩子往往会记住。这样的“空头支票”会伤害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和对诚信的理解。因此,家长对孩子要慎许诺言,言而有信。

对孩子的希望和要求不要好高骛远

◎对孩子的教育和要求,要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不能拔苗助长,异想天开。

◎家长一定不要以损毁孩子的健康和快乐为代价,让孩子去追求所谓的辉煌和成才,因为那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

◎对孩子的希望和要求,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要好高骛远,盲目攀比。好高骛远的结果往往是失望大于希望。

◎孩子应该有自己的人生梦想,不应该成为父母追梦的替代品。

◎父母千万不要用自己的价值观去绘制孩子的人生图景。硬按着牛头喝水是愚蠢的。

◎为了给祖宗添光彩,也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的父母常常按照自己的意志给孩子指方向,定坐标,逼着孩子在痛苦中“翻山越岭”。

◎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成为郎朗,但所有孩子都应像郎朗一样努力。

◎在自己的最好状态下,获得自己的最好成绩,这应该是你的孩子最完美的追求。

◎你的孩子最好的成绩单就是明天总比今天好。

引导孩子从平常、平凡的小事情做起

◎家长应该明白,孩子每一步都迈得扎实而有意义,每一刻都活在健康和快乐之中,就足够了。

◎“平凡、平常、平实”是孩子人生起跑的基点,也是未来人生大厦的基石,父母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并牢记这一点。

◎人,不一定活得大富大贵、大红大紫,但一定要活得扎扎实实、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家长不要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一定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孩子提出恰当的要求。过高的期望,对孩子、对家长都意味着要承受过大的压力和过多的痛苦,弄不好期望就可能变为失望。

◎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夺得自己必须拥有的“三块金牌”。第一块金牌是健康的身体,第二块金牌是良好的品德,第三块金牌是一定的文化知识素养。这“三块金牌”顺序不能颠倒,要求不能缺失。

◎现在每个家庭孩子少了,孩子也就显得更金贵了,全家人“众星拱月”,把孩子的位置放得很高,对孩子的希望、要求也很多,管理不得法,不择法,甚至没有法,凭着感觉走,弄得孩子苦,家长累,希望往往变成失望。

◎做家长的最好办法,就是将孩子“设置”为普通人好好养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好好做一个普通人,过平凡生活,还拥有快乐,这就是人生最最重要的本领。

教育孩子不要害怕困难、挫折和失败

◎家长要教育孩子树立正面思考人生的态度,懂得感恩、懂得责任,对挫折、困难、失败,甚至灾难,要敢于面对,敢于斗争。

◎人生,没有挫折和失败,就难有觉悟和成功,也谈不上前进和进步。这一点,家长一定要反复给孩子讲清楚,让它在孩子的思想和行动上扎根。

◎赛场上的比赛,是参赛者体能和技能的比赛,更是他们意志和精神的比赛,后者比前者更加重要。人生也是竞技场,父母培养孩子,一定要特别注重意志、品格和精神的培养,因为这是他们决胜千里的最重要保证。

◎做父母的必须明白,不亲历艰难曲折,人生许多道理很难读懂,人生的智慧也很难获得,艰难曲折是人生的必修课。能否成功就看你在这堂课上的得分。曲折是人生不可缺的“磨刀石”。

要教育孩子敢于认错,勇于改错

◎对于孩子的要求,不是不犯错误,而是懂得错误,避免错误。真正懂得了错误,避免了错误,就等于收获了成功。

◎教育孩子懂得错误比懂得成功更实际、更有必要。不懂得错误就难懂得成功,也不会成功。

◎欣赏孩子不只是赞赏他的优点、长处,还应包括正确地看待他的缺点和不足。

◎自觉、自律、自理、自强,这“四自”对孩子人格和品格培养至关重要,缺乏这“四自”,人生就难有成功。

◎没有不犯错误的孩子,只有不尽心尽责的家长。

◎孩子做好事,家长对他鼓励、表扬很重要;孩子做错事,家长用心引导、帮助更加重要。原因是孩子做好事往往是“学”来的成绩,而做错事往往是“闯”中的失误,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闯”劲,对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和好动手、好奇、好学的良好习惯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家长要鼓励和引导孩子学好事、做好事,更要支持和鼓励孩子勇于担当,不怕挫折,独立做事。

不能把孩子惯成家中的“小霸王”

◎父母应该给孩子尽可能多的爱,但孩子不能成为家庭中关爱的唯一对象和中心,一旦成为唯一对象和中心,高尚无私的爱就会在孩子的心目中失去它应有的价值和光彩。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因此不懂得爱,也不会爱,甚至失去爱。

◎要想自己的孩子能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就一定不要把他惯成家中的“小霸王”。

◎父母在时时为孩子着想的同时,一定要启发和引导孩子也要为父母着想、为他人着想、为家庭着想,这样孩子就会在被爱中学会爱人。这样,父母与子女相互的爱就一定会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孩子无理取闹往往是父母的不当教育方式造成的。由于父母过分溺爱和袒护孩子,对孩子不恰当的要求,往往无条件答应,这就在无形之中助长孩子无理占三分的毛病。

◎父母如果娇惯孩子,就要做到两个“想一想”。一想,孩子现在在家里很“宝贝”,家中一切都围绕着他转,他是家中这座宝塔的“塔尖”。如果他走出家门,人家还会“宝贝”他么?还会把他当“塔尖”么?这样一来,他能不失落、不痛苦么?二想,孩子现在在家衣、食、住、行,一切的一切都由大人一手安排好,一点不用他操心,也不让他操心!将来他开始自己的生活,走向社会,到了新环境,还能有这种条件、这种待遇么?如果没有,他怎么生活?怎么适应?

◎家庭教育应该以帮助培养孩子进入社会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为目标。过于娇惯、疼爱孩子,恰恰背离了这一目标。家长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如果父母总是当孩子的“拐杖”,时间长了,孩子就不会自己“走路”了。帮扶适当,关爱有度,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