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记者型主持人语言智略研究
22472300000021

第21章 优秀案例分析(12)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到一个小的细节就是我们怎么来到这个现场。在今天早上的时候,7点33分,我们是乘坐了成都军区的空军的一个运输机抵达思茅机场,我们也请导播帮我迭出这样的一个画面,那么,在这个画面当中,我们其实可以看到这样的几个细节,首先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运输机的一个驾驶舱,在我们飞行的过程中,我观察到了这样的一个小的细节,就是我们比平时的运输机的飞行高度下降了1000米,而在抵达震中上空之后呢,我们围绕着整个震中上空大概有一个侧向的空中的盘旋,在空中画了一个大圈,而我们的正下方呢就是震中的所在地,通过飞机的舷窗,包括飞机下方的一个观察舱,飞机上的工作人员,包括空记的工作人员是在进行一个地面的观察,那么这一次我们现在所得的消息是震中的受损情况可能没有我们最开始所想象的那么严重,但是从空中下去进行进一轮的评估,也是我们今天来到现场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

再跟大家说一个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消息,就是为了保证接下来的一个抢险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成都军区的空军目前已经在思茅机场这个军民两用的机场设置了一个前线的指挥部,它能够去协调军方运输机还有我们包括进行航拍的直升机和民航飞机之间的一个航路的调配,包括下一步救援物资的抵达,都会通过这样一个前线的指挥所来进行一个空路的协调,能够保证所有的物资及时地运到灾区。

以上就是我们刚刚抵达灾区所带来的一些直播的情况,稍后我们会有更多的情况,进行一个紧急地编辑,我们也希望在下一档直播的过程中把我们了解到的更多情况为大家带回。

文静:谢谢蒋林,我们期待你更多更加详细的画面,能让我们了解到震区中心的情况,另外你也注意安全。

如果说芦山地震报道蒋林在央视的“首秀”还略显青涩的话,这次普洱地震报道中,已经成为央视员工的蒋林就成熟沉稳多了。在这段报道中,他依然保持了自己语速快而清晰的风格,笔者做了统计,在5分钟的现场报道中,蒋林的话语量在1600字左右,每分钟300多字,信息量非常大。整段现场报道围绕“交通情况”展开,分地面和空中两个路线,着重介绍地面交通。这样安排报道布局符合实际情况,既让人们知道了最新的地面路况,又从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空中视角介绍了震区的情况,报道面直观立体,报道视角丰富多样。

这段报道主题明确,结构完整,其总体架构是:先介绍地面交通的总体情况是基本顺畅的,接着播放插片介绍重点地段的情况,再介绍空中拍摄到的震中的相关情况,最后补充成都军区在思茅机场设置指挥部这一信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次插片的播放过程都出现了失误,但是蒋林都不着痕迹地将报道完成了,第一次是蒋林请导播播放交通咽喉堵塞点的插片,本来应该是播放之前编辑好的录像,但是播出时却没有声音,蒋林在介绍到“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画面就是我们在最开始抵达……”这句话时,突然画面中出现了之前自己的录像画面,他马上暂停了自己的语言。在稍作停顿后,他先是强调“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画面就是我们在最开始抵达现场的时候拍摄的”紧接着有补充“我给大家做一个讲解吧”,这样的处理打消了观众不知道电视中播放的“声音蒋林”和“图像蒋林”哪一个是在直播的疑虑,也弥补了后期制作中的编辑失误。在第二个插片播放时,蒋林的语言表述是“我们也请导播帮我迭出这样的一个画面,那么,在这个画面当中,我们其实可以看到这样的几个细节”,在这段话中,蒋林在知道了上一个短片的失误后,不敢保证这个短片是否能正常播出,于是自己直接在现场解说画面内容,这实际上是遵循了现场报道中“不清楚后方情况,前方记者就不停地说”的原则,从电视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到蒋林时不时地在往镜头的右边查看,这应该是在看播出监视器中的图像,为了能让自己的解说和播出画面同步,他放慢自己的语速,加入了“那么,在这个画面当中,我们其实可以看到这样的几个细节”这一句“废话”,这句“废话”实际上是有效信息和有效信息之间的一个缓冲,目的是起到了提醒导播播放插片的作用,让解说和画面同步,保证了新闻信息的准确传播。笔者认为,蒋林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源于他的三个“了解”,即:对直播相关技术的了解,对团队成员的了解和对新闻现场的全面了解。在这三个“了解”的基础上,他以流畅自然的语言样态为大家介绍了交通情况中的表层信息,又归纳出其深层信息,带领观众获取新闻内容,了解新闻现场,成了新闻空间的导游。

(三)介绍川藏电力联网工程最大看点:导线飞跃金沙江

川藏电力联网工程是一项国家战略工程,被誉为全球最具挑战性的输变电工程。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惠及更多农牧民的用电,结合具体地理环境,工程五跨金沙江才将国家电网主网与昌都地区电网联通,“导线飞跃金沙江”作为联网工程中最大的难点和看点,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于2014年7月底派出两路记者前往施工现场采访,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做好这次新闻报道(参见http://baike.baidu.com/status=404&uri=/link&args=url= EGhf Lld G3h Is68pd0VQa Ip Lh-HXYzk8115IGk Na V3PCe2aog Xv L-Obrp ZALZn X1QN. ARnnq WW6G64Ca JHTL_。)是新闻中心给报道团队提出的要求。而如何给普通大众讲清楚这个专业性极强的输变电工程的操作过程?如何通过电视画面展示这次工程的不易,凸显这次工程在国家战略地位上的重要性?蒋林和他的报道团队通过现场报道和制作背景短片的方式展开报道。

胡蝶(演播室主持人):我们继续关注的是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在之前的报道中我们介绍了川藏电力联网线路是在金沙江上有五次跨越,每一次跨越都要经过展放导引绳、放线、安装间隔棒三个阶段,昨天我们在其中的一个跨越点给大家直播报道了电力工人利用遥控飞行器成功地把最细的导引绳临空跨过了金沙江的场景,而在另外一个施工段呢,现在已经开始展放导线了,那么导线是怎么样来展放的,跨越金沙江又有哪些难点呢?我们现在呢就要连线前方的两位记者,一位是朱兴建,一位是蒋林。蒋林现在所处的位置呢是在巴塘电站旁边的张力场,也就是释放导线的作业点,而朱兴建呢是在牵引场,也就是收线的地方,这两个人的直线距离不过6公里,但是导线行走的线路却将近10公里,中间还要经过两次跨江,我们先来连线蒋林。蒋林,你好,请你介绍一下现场的情况。

蒋林:好的。我现在就是在张力场,也就是大家俗称的放线场,在我身后有许多巨大的线轮,未来将会正式进行通电的导线就在这些线轮上,通过我身后的张力机缓缓地进入到金沙江的河谷地带,向我们说到的下游的牵引场前进。

那么我给大家讲一下我身后的这一级铁塔吧,大家往远处看,在铁塔的上面会有一个黑色的下垂的导线,下面会牵着一个黑色的滚轮,其实就是我身旁的这样一个实物,它的名字叫滑车,它的作用就是帮助导线在整个金沙江河谷中可以平稳地去渡过每一个现在已经架好的电力铁塔,怎么来完成这个牵线的过程?我们来看看这个,这就是我们昨天在节目结尾时告诉大家的,通过五次换线,最后一根,也就是最粗的主牵引绳,这根钢缆将会带着我身后的这样一个走板,在走板的后方有四个连接点拖着四根导线一起工作,也就是我们每一次放线,每一个滑车上都会有四根导线在徐徐地向前进,这也是增加我们的一个工程效率。

说到工程效率,最重要的一个还是要关注安全方面的一个细节,在我身后的目前正在作业的施工机械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很小的装置,一个圆盘,上面还有一个小的轮子,给大家讲一下,这个叫作接地滑车,在整个释放线路的过程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保障。首先,我们的线路在徐徐前进的过程中会摩擦起电,通过这样一个接地滑车,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接地滑车下方的导线,它其实就是一根地线,把我们摩擦起电的电量及时导入地下。另外,我们现在的跨江作业是有9.6公里的线路,在它前进的过程中,还会跨越一些已经建好的高压线路,线路和线路在相逢的时候还会感应起电,所以,接地滑车也要把感应起电传导回来的电量及时地传导到地下。更重要的是,也许大家从我们的直播镜头中可以看到,我身后是蓝天白云,似乎天气非常好,但是在我们整个高原作业的过程当中,我们这两天随时有可能会遭遇到的就是突如其来的雷阵雨,如果雷击击中了前面一个操作点,它会瞬间顺着我们已经架好的导线把电量传导到我们现在的张力场,对于这里的操作人员和机械来说是完全没有防备的,因此我们滑车的作用也是要把雷击的电压及时地导入地下,一切的安全都是为了让我们的放线过程更加安全有序。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航拍的镜头,我们的飞行器呢正在迎着我们现在张力场最近的这一级铁塔徐徐地飞去,大家在画面当中可以看到非常美的金沙江的河谷的景色,马上,当它飞过这一级铁塔之后,您会关注到的一个细节就是我们整个线路就会进入到金沙江的河谷地带以及横断山脉的峡谷当中。当然,前方放线的长度有将近9.6公里,刚才主持人也说到了,我们还会两次跨越金沙江。今天我要给大家讲到的最后一个细节就是现在的风非常大,如果现在河谷中的风力超过六级,我们展放导线的工作可能就会暂停,因为这可能会让现在释放的这四组导线在空中产生缠绕这样一个不安全的隐患,所以,前方的情况怎么样,过一会儿将由我们前方的记者朱兴建为大家带来,时间交还给演播室。

胡蝶:好的,谢谢蒋林的报道……

在整段报道中,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蒋林没有使用过多高大上的专业词汇来表述,而是发挥电视传播声像结合的特点,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视角来介绍专业的设备和用途,比如,在说到接地滑车的作用时,他的表述是:“在整个释放线路的过程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保障。”一个“非常重要”就勾起了观众继续观看的热情,想知道这个滑车的重要性在哪儿。接下来他从“传导摩擦起电电量”“传导感应起电电量”“传导雷击电量”三个层次展开讲述,每次讲述都以画面为辅助,并伴有自己的感性体会,比如谈到雷击放电时,他说“也许大家从我们的直播镜头中可以看到,我身后是蓝天白云,似乎天气非常好,但是在我们整个高原作业的过程当中,我们这两天随时有可能会遭遇到的就是突如其来的雷阵雨”。这样感性认识的加入,增添了报道的人性温度和可信度,使整段报道更加直观具体。为了更具体地展示这次工程的不易,蒋林和他的报道团队用八旋翼飞行器航拍了巴塘变电站周围的环境,介绍了电力导线行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