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
22471900000007

第7章 生命留痕(4)

今天的三江留给游人的印象是山美水美风景美,我想当游人了解了三江一百多年前,还有这么一段震撼人心可歌可泣的历史,他们一定会记住三江的美景,更会记住真正为国捐躯的三江英雄们。三江的后人心里记得他们,知道这段历史的人们永远记得他们。

今天我也记下了他们。

二〇一四年十月十五日

玛吉阿米

拉萨八廓街东南角有一间藏式餐吧。招帖画下部四个大大的汉字“玛吉阿米”,上部黑底白描一帧藏族美少女图。旁边还有英文和藏文书写的店名。这幢不起眼的两层黄色藏式楼,注定成为拉萨的一张名片飞向世界。

餐吧一楼,一袭藏式风格。木质定制藏式餐桌餐椅,藏式羊毛地毯椅垫,显得韵味十足。四周墙壁依然是一丝不苟的藏式壁挂画,内容大多取自佛经故事。过道稍显窄了一些,楼梯在靠右的转角处。

二楼显然比一楼的采光好多了,由于楼上面积小了一些,适合处放了轻型餐桌餐椅。我在夕阳斜照的靠南窗边坐下,观之二楼更像休闲读书喝茶的吧。流行的书和杂志随处可见,这里是休闲的好地方。

我要了一壶奶茶,边喝边看着窗外。游人渐渐稀疏,喧嚣归于平静。下午的阳光把街道的明暗分得那么清楚,似要把这座圣城更立体的梦留在你心里。

七八十厘米宽的窗台,像我们住房的飘窗。窗台上摆满了书和杂志,夹杂其中的两本记事簿引起了我的注意。信手翻来饶有兴趣。翻开扉页,上边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亲,望着窗外如水的月光,你在想什么呢?澎湃了吗?请拿起笔,把你的思念、把你的愿望、把你的追求、把你的爱情写下来吧。当年神王仓央嘉措,就坐在这里。望着窗外皎洁的月亮,写下了最美的情诗:在那东方高高的山巅,/每当升起明月皎颜。/玛吉阿米醉人的笑脸,/冉冉浮现在我心田。亲,写吧,这里是产生爱情的地方;这里也是成熟爱情的地方。扉页的下边画了一幅童话般的漫画:一对纯情的男女,双手托腮凝神远望。繁星点点夜空浩瀚,弯月上挂着一颗星。再下面有一行签名的小字:记事簿购于楼下,实在太感动。留下这幅图和文字,作为我和她的爱情见证。希望多年后带上小孩再来翻这本记事簿。西南交大装潢设计二〇〇五届,李晓东、张依依,二〇〇六年八月十一日。

这间藏式餐吧,是否就是三百年前,仓央嘉措和情人玛吉阿米幽会的地方,已无从考证。但拥有至高无上神权的仓央嘉措,他写下的六十多首情诗却是不争的事实。传说他的大部分情诗,都是在这间小酒馆里,等待和幽会情人时写下的。他用短暂的一生,践行了人和神在人世间统一的爱。并把爱刻进了每个藏族人的心里,把爱刻进了每个来这里寻求爱的人心里。

记事簿翻到第七页,上面的字写得较大,所以占去了一页:MaYa,这个夜晚在玛吉阿米,定然想到和你一起的日子,短暂、炫目。在这个充满奇迹的城市,我对自己说,如果能再次遇到你,我一定不会再次错过!这是一个无遇的际遇,也许只能存在于想象中。最现实的还是祝福彼此一切顺意。ViVian,二〇〇六年九月十日。

从藏南藏区走来的十五岁少年,自他坐上达赖六世神位那一刻起,他便不再是凡人,不再是至高无上的神,是一个人神情爱交融的综合体。他用人间最纯洁的真爱,和梵界最哲理的思维,倾诉了他神人的凡心: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仓央嘉措用青春的萌动和神戒的思辨,表达着他心灵的那份渴求。渴求回到藏南的家乡草原,重新放牧两小无猜的岁月。

记事簿的第四十七页:生命中的仓央嘉措什么时候才能出现,能够一起拉着手在那东山顶上的月光下狂奔。不辨方向,只为那一刻的疯狂。西安赵宴,二〇〇七年六月十八日。在这一页的右下角留下这样一句:文字是悲伤的符号,用来记录留不住的过往。此处没有签名,也没有留时间。

观世音托梦于仓央嘉措,让他在人世间寻找圣洁的度母。并告诉他人间的度母,往往是最惊艳的少女。于是神王在这小酒馆里创造了一个新名词:玛吉阿米(纯洁少女)。占满仓央嘉措整个心灵的玛吉阿米,最终殃及于神王一时大意。雪地留下了秘密的足迹,雪地也隐去了摄政王的罪恶旨意。悲伤的神王能把玛吉阿米放下吗?

翻开记事簿的第四十八页:向往拉萨已久,带着梦想终于来到这里。对着纳木措湖许下的愿望,希望真的实现。有一种爱叫作放手!!!静,1/7.在这一页的上边,写下了一行娟秀的字:我的爱,在拉萨放手!永远放手!二〇〇七年九月二十二日。没有签名。从上述文字,你可以想象一个情景:一位美丽而忧伤的少女,远足从内地来到玛吉阿米,她倚窗深深望着蓝天白云,满眼泪水。过了好一会儿她才破涕而笑,可以放下了!来到这里疗伤的都能放下吗?

翻到记事簿倒数第二页,也就是第四十九页。整页记述的一段文字,读来让我也有些感动。现摘抄如下:周周,你的可儿此时坐在玛吉阿米,脑子想的念的都是你。你说我们是前世的情缘,我也有同感。来西藏之前,怀着很复杂的心情。一度想在这个地方结束对你的所有爱恋。可是,却发现对你的感情更加难以割舍。此刻,多希望你就在我身边,默默地看着我。看着前世的我、看着今生的我、看着来世的我。想哭,却又充满感激。感谢你在我最美的时候出现,以及所有的一切。假如有一天,你来到玛吉阿米,偶然看到可儿此时的心声。那来世我一定还做你可爱的妻。吻你!可儿。二〇〇七年七月六日。左下角画了一双脚印,脚心里画了一对眼睛。

掩卷沉思。但凡能产生爱情的地方,多有浪漫的情愫。或环境优美引人入胜;或名人效应引人趋同。而玛吉阿米的经营者却另辟蹊径,在一个民族文化沉淀里,选择了一个三百年前的凄美爱情传说。在拉萨城里打造了这间文化品位不低的餐吧。老实说我非常钦佩经营者的胆识和智慧,他把永恒的主题发挥极致到如此,已实属不易。让善男信女们像朝圣一样来到这里,述说他们的衷肠,疗养他们的心伤。我还真想再次回到那浪漫的地方。

在点菜单上有这样一段广告词,据说是一位背包客写的。

我就把它用作结束语吧:你何时来/你何时走/你走了之后是否再来/你再来是否会回到这里/你回到这里是否会回到今天/那时的你是快乐还是忧伤。

二〇一三年九月二十五日

丽江古城的小河

经过七八个小时的颠簸,大巴终于到丽江了。车在一段长长的林荫道缓缓前行,望着车窗外的烟雨蒙蒙,心里不免有几分遗憾。川西平原阴郁的天气给我们太多的压抑,只想阳光灿烂的丽江带给我们旅途的愉快。

下午到客运中心来接站的,是我们早在电话里联系好的阿亮客栈的老板小河。小河在车上兴奋地告诉我们说:“你们真幸运,丽江快两个月没有下雨了。连上天都眷顾你们,雨虽小但却能给丽江洗个尘,也在给你们接风洗尘哦。”我们几个哈哈大笑,都说小河太会说话。小河更来劲了:“我今天亲自下厨,给你们做几个当地的特色菜,为你们接风洗尘。”同行的女性居然尖叫了起来,夸赞小河和阿亮客栈名不虚传,与网友们的介绍是一致的。

到客栈放下行李刚想躺下小憩一会儿,即听见院里小河在喊:“现在五点左右,晚七点准时开饭为你们接风洗尘。还有两个小时,你们完全可以到丽江标志性的大水车下留个影。阳光灿烂的丽江风景好找,烟雨蒙蒙的丽江景色难得哦。”

站在丽江古城的北门入口处,望着两个标志性的大水车,顿觉全身疲劳皆无。远处和近处已有红灯笼和彩色装饰灯亮起了,给雨蒙蒙的丽江古城平添了不少亮色。站在大水车前留下标志性的纪念照时,不经意我们竟成了别人纪念画面中的风景。

丰盛特色的晚餐如约而至,比晚餐更有特色的是这纳西小院的情调和老板小河的热情。小河除了再次在晚餐上致辞欢迎我们外,首先给我们介绍了他的妻子燕子。其次给我们介绍了阿亮客栈的由来和他们小两口的故事。还说:丽江的白天是游人晒太阳发呆远足旅游的时间,晚上才真正属于丽江。晚上没有逛过丽江的游客,就不算真正到过丽江。

小河和燕子是八〇后的上海人,二〇一〇年双双从上海辞掉收入颇丰的白领工作。来到丽江接手阿亮客栈,投入资金按照政府的规定,还原了一个二百四十年前马帮生活的纳西小院。三房一照壁、四合一天井,典型的丽江纳西族人生活的院落。全木结构的房屋和板壁,粗狂的线条中显现出不简单的神韵。庭前院内的两棵百年柳树,在那里静静地述说着那段悠悠的历史。高山杜鹃是这里特有的花卉,四月天正是高山杜鹃盛开的季节。小院的房前屋后过道旁,一袭漫过杜鹃花的艳丽。小院的那份自然典雅和沉静,一定和小河小两口的生活经历、爱好情趣有关。

客栈的客厅里挂满了小河的摄影作品,听小河说他原来是上海一家公司的摄影策划,难怪那些摄影作品都拍得那么专业、那么大气。我和小河的交谈,是从他的一组《天路》摄影作品开始的。这组照片打头的一张,就给你十分震撼的冲击:照片的近景右下角,一对年轻美丽的藏族母女,向远处疾驰而来的列车挥手示意。画面上下五分之三处,一排整齐划一的火车桥墩,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一列由远而近的火车,恰好在画面的中间定格。其余的画面即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和蓝天。

照片显然是火车翻过唐古拉山口后,在进入藏北大草原的某个高台错落的地方拍的。作者的主旨意图是要突出画面中的那条天路,所以作者把视角提高到了整个画面的极限,这样难免出现画面上重下轻的不平衡感。由此作者在画面的右下角安排了年轻美丽的藏族母女,这样既平衡了整个画面;由挥手致意的母女俩极其自然的情感外化,又很好地衬托和加强了作者要表现的主题。

这组照片中的其他照片,尽管也费尽了作者的心机,拍得也非常精美,也不乏有些亮点。但是总体来看显得叙述平直,视觉张力不够,整个画面形式大于内容。打头那张照片就不一样:所有的构图设计都围绕主题在展开;所有的图像都在为主题服务;丰富的色彩无不都在为主题增加厚度。特别是年轻的藏族母女俩的出现,让天路的承载意义有了更深的内涵。似乎有了人,画面就有了生命,就开始灵动,就有了交流,就和观赏者的心灵感念有了一份契合。

小河在听我上述一通“高论”时,他一脸的惊愕:这老头子是干什么的?他疯了吗!他居然敢评一位青年摄影家的作品。好一阵小河依然沉浸在他那一脸的惊愕中,似乎想从突然混乱的思绪中,理出一点头绪,怎么对付这老头!

小河和我的儿子同岁,典型的八〇后思维。拿小河的话说:不愿意像父母的人生一样,一条路走到黑。希望自己的人生多些经历、多些磨炼、多些精彩。干一些自己喜欢并且愿意干的事情,和自己相爱的人一道走完人生。到老来尽量少一些遗憾,多一些美好的回忆。我非常认同小河的观点,只是少不了父母放心不下儿女的那种复杂心态。祝福他们把握好当下,继往开来走好明天。

说笑着时间快到九点,小河提议陪我出去认识认识丽江的夜晚,我欣然同意前往。

丽江的夜晚美景确实让人过目难忘:美轮美奂的霓虹灯,炫照在夜空、倒映在水渠。那不断变幻的彩光,虚幻得置身其中的人,不知在天庭还是在人间。由于丽江古城里河随街行、渠与巷伴、沟流宅绕,因此家家户户、宅宅院院、街头巷尾挂满的红灯笼、彩色灯,看起来天地浑然,走起来如影随形,好一个东方威尼斯之说。

下午我们路过古城中心大石桥时,我还被那里的自然景色感动得一塌糊涂。这座建在中河上的明代古石桥,虽然桥身和桥墩留下了一些沧桑岁月的痕迹,但是依然不失它的典雅大方和古朴。十米长四米宽的桥面铺满了五彩石,清澈见底的中河水里倒映着终年不化的玉龙雪山。再加上周围的明清建筑,你说这幅场景是在当今还是在几百年前的古代。

夜晚的大石桥竟是另一番景象,周围的古雅建筑只剩下线条和轮廓。在一明一暗的灯光闪烁中,显得那么神秘、那么迷离,让你总是想起千里之外的秦淮河边。倒映在中河水里的街影和行人,好像在重演一段久远的往事。

行进中小河不无担心地提出了一个问题:丽江古城这种存在形式和旅游形式,能维持多久呢?小河这个问题虽然问得有些表面化,但是对于旅游资源的过度索取和过度开发,还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我不愿意无端地触及这个沉重的话题,我很快就把话题岔开了,和小河谈起了对丽江古城特点的一些感受。

丽江古城镇和小河的阿亮纳西族小院,这种极具民族特色的民居建筑,本身就是纳西族人社会生活的物化形态。它的特点在于:它比那些官府衙署、庙宇殿堂建筑,更能反映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经济和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它和那些建筑最大的不同还在于,民居建筑没有一统的构成机制。所以明显反映出依山傍水、穷中出智、拙中藏巧、自然质朴的创造性。

我们在往回走的时候雨似乎停了,小河说丽江明天又是个艳阳天。

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一日

拉萨印象

日月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