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有单位的伦理,这是任何一个研究企业文化的人都知道,但却不能点破的事实。在所谓单位伦理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不能容忍害群之马。所谓害群之马,不是指那些在业务上给单位造成巨大损害者,甚至也不是那些贪污受贿,损公肥私之辈,一般专指那种替人出头,跟领导为难的人。在古代,作为亲民之官的县令,最痛恨的人就是替人打官司的“讼棍”,还有那些替民众说话的民间精英,或早或晚,都要找茬给收拾了,收拾不了,在他们看来,就是隐患。这些人,就是那个时代内部人面目的害群之马。现在,内部人的范围,缩小到了单位,无论什么单位,哪怕是外资企业,只要进了中国,过不了多久,这种特别的“单位伦理”,都会形成。
一个工会主席,为自己的会员维权,看起来理所应当。但是,这种事情,在中国一向都行不大通,替工人维权,就等于站在了企业的对立面,企业自然不能容忍。这种事,如果私下里暗中交涉,也许企业还可以容许,但是像唐晓东这样公开发文,在企业看来,等于内部人反叛,因为尽管唐是工会主席,在企业看来,也是自己的员工。虽然说,工会在理论上是为工人说话的组织,但落实在具体的单位里,每个工会都是单位领导的一个辅助组织,做点儿福利和娱乐活动还可以,帮助领导解决困难更好,但如果替内部员工维权,就大逆不道了。说白了,单位是不大能够允许自己内部出现员工自己的组织的,那岂不等于出现了另一个权力中心?更可悲的是,只要有人犯了此禁忌,那就等于是所有单位领导的公敌,走遍天下,也别想有人会接纳他。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单位的“安定团结”,将任何来自下面的挑战,都消灭在萌芽里。单位里的个人维权,成不了气候,而别人帮忙又被严惩,因此,天下太平。
就怕贪官有文化
反腐败战线有好消息了,卫生部专家说, “人越腐败,死的越块”。专家不是在诅咒腐败者早死,宣扬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据说,这种说法有科学根据,根据就是凡腐败者,心理压力都大,因此容易致病。专家还列举了巴西的一份调查,说明贪官比清官更容易得不治之症。只是,专家最后举的一个例子,却让人感觉这种说法,至少在中国,并不那么准确。专家说,他给“某位被‘双规’的高层官员看病,几个月前他还红光满面,很健康。可这时,他面容消瘦,精神不振,判若两人。”(2009年2月18日《羊城晚报》)
当然,但凡知法违法者,总会有些心理压力,压力大,容易不健康,因此早死,当然可能。但是在中国,这种事情也许就不一定。专家所举的中国例子,只能说,腐败而且被抓住的人,才更可能早死,因为那位高层官员,双规前还“红光满面,很健康”嘛,不健康的原因,似乎应该是被捉,而不是贪腐。
事实上,在现实世界里,像专家所举的这样的事例是很多的。翻开一些贪腐官员的案卷,我们都会发现,贪官在没有被揭露之前,其实大多吃得好,睡得好,每日里神气活现,红光满面,心理有压力,感到紧张的情况,仅仅在刚开始作案的时候,时间一长,不仅胃口越来越大,而且胆子也越来越大,心理反倒没什么压力了。再次感到有压力,紧张害怕,惶惶不可终日,那是在被抓了以后,所谓生病乃至早死,也大多发生在出事之后。
为什么偏偏我们的天地里有这样的贪官,难道说,我们这块土地上的人心理素质特好,盛产脸皮特厚,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或者说,我们反腐败的力度还不够,贪腐者被抓的可能性太小?其实都不是。现在每年一个省市,各级检察机关、监察机关,处理的腐败案件数以千计,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每年会有这么多的贪官落马。中国人也是人,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表明,中国的心理素质超群,只要法律还在,惩治腐败的行动还在继续,贪腐,都会有心理压力的。
但是,在中国的特殊环境,由于某些地方,某些部门存在着特别的官场文化,这种文化,可以释放和转移贪腐造成的压力。首先,不可讳言,我们某些地区和部门,的确存在着买官卖官的现象,在这些地方,做官就成为一种投资行为,买官者,将本求利,收回投资,获得盈利,是当务之急,贪腐就像生意,无非是多挣钱,快挣钱,一本万利,只要利益足够大,获利的冲动和喜悦,自然会压倒犯法的恐惧。就像在商海里冲浪一样,只要有300%的利润,上绞架也无所谓了。
其次,贪腐者如果官做得足够大,为了便于作案,往往会刻意营造一种贪腐的小气候,在这个小气候里做官,若要保持清廉,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可能先被人诬陷成了贪官,在政治斗争中率先落马,即使为了自保,也干净不了。所以,凡是有这样小气候的官场,一露馅,往往就是窝案,一个单位大小官员没一个干净的。当然,在没有被揭露之前,这样的官场,由于大家都一样,你黑,他也不白,自然心理压力就小得多。
人们都说,不怕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我们也可以说,不怕贪官,就怕贪官有文化,这个文化,不是平常说文化水平的文化,而是官场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反贪腐,首先要反掉这种文化。
密切隔开群众
石家庄市委门前的路禁止出租车通行,外地来市委办事的人,打车走不到市委门口。消息传出来,网上一片热议。我很诧异,这是新闻吗?只要稍微大一点儿的城市,哪个市委市政府门口,没有点儿针对老百姓的限制?政府机关,像河南某县那样,在平房里办公,早已是凤毛麟角。不仅正经的市委市政府,就是法院、税务局、公安局,也一律高大辉煌,门禁森严。我家乡一个小小的县级市,公安局大楼,看起来跟外交部差不多大。这些地方,从权力建筑到权力广场,再到权力马路,一律戒备森严,里面的官员出来,动辄警察开道,沿途道路管制。
中国经历过很长的帝制时代,在那个时代,政府衙门,从来都门禁森严,现在据说唯一保存完好的省级政府衙门,在河北保定的直隶总督衙门。门前规矩是,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当年如果有出租马车的话,肯定也拉你不到衙门口。哪怕是个七品的县令,出门也鸣锣开道,两虎头牌:回避、肃静,老百姓离得越远越好。如果是知府大人、总督大人,那排场就更了不得。那是个讲究等级的时代,讲究政治隔离,通行黑箱政治,维持政治神秘性的时代,门禁森严,隔绝闲杂人等,有它的道理。可是,教科书告诉我们,那个时代早已过去了,现在是人民政府。
历史的记载告诉我们,共产党人是打破等级界限的人,斯诺先生在《西行漫记》感慨道,一系列被国民党政府悬赏十万大洋的中共领导人,从毛泽东到彭德怀,门口只随随便便地放了一个警卫,人们相互串门,推门就进。根据很多当时人回忆,延安时期的老百姓想要见到领袖,似乎很容易,在什么地方都可以见。看那时候的老照片,领导人的合影,似乎并不按严格的等级,大家随便一站,位于中间位置的,往往是地位相对低的人。然而,在今天,不知怎么一来,当年密切联系群众的原则,悄然变成了密切隔开群众。官员但凡到了一定级别,衣食住行,在制度设计上处处考虑的是跟老百姓的隔离,住是有人把门的大院,办公是有人站岗的官邸,出行是警察开道的一路畅通,就算是下来走访群众,有关部门也事先安排好,人不能随便见,路线不能随便走。老百姓如果有事想见领导,即使领导有心见,也难过上青天。
当然,如果我们是一个恐怖主义活动猖獗的国度,动辄暗杀,爆炸,这样戒备森严,也有道理,但是好像我们中国在外人看来,是个相当安全的地方,恐怖袭击不是一点儿没有,但大体限制在某些特定边远地区。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政府机关的这种门禁森严的状况,在20世纪80年代还不严重,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财大气粗之后,摆阔摆出来的。富裕地区摆.不富裕的地区跟着,巍峨气派的政府大楼盖出来,讲究和排场也就来了,辉煌气派的大门,门前宽大的广场,没有人站岗怎么行?不设几条禁令怎么了得?权力建筑,得有森严的岗哨与此相配,豪华的座驾,得有警车相配,更得有相应的制度规定与之相配。就这样,政府机关人为地跟自己的人民隔得好远好远。干部和群众,被精心地随时随地地跟人民群众隔开,越远越好,时间一长,被隔开的人民群众有了怨气,干部还真的有了危险,当然,也就更有理由,加强保卫,加强隔离,但是我们不知道,这样下去,将要伊于胡底?
中国版的波将金村为何总是生生不息?
沙俄叶卡捷琳娜女皇时代的大臣波将金,在世界史上大大的有名,他的出名,不在于他是女皇最得宠的宠臣兼面首,而是他为了讨女皇的欢心,在他的领地用画笔搭建了一些美轮美奂的假村庄,从而在世界史上留下了一个专有名词,代表弄虚作假的“波将金村”。
波将金先生已经死了好几百年,但是这老先生的创意,却总是有人继承过来,发扬光大。这些年来,中国版的波将金村,总是压不住地往外冒,一会儿是甲地,一会儿是乙地,虽说是中国版,但路数跟波将金都差不多,无非是迎接领导视察,参加文明、卫生之类的城市评比,把路边街旁显眼的地方,领导有可能看得见的所在,能涂就涂,能抹就抹,实在抹不了、涂不上的地方,就建道墙给遮上,墙上画上最好看的画。稍微有点儿创意的地方是组织群众摆样子,彩旗飘飘,锣鼓喧天,人人穿上漂亮衣服,摆成各种姿势。比如前段时间大学评估,有些学校组织学生在校园装模作样看书、讨论,背后还有步话机遥控,提前告知做样子的学生,评估委员正在接近你处,马上进入状态!
网友爆料,河南焦作,为了迎接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活动,居然又开始在全市建设“波将金村”,“不仅关闭了市区内所有中小饭店、报刊亭、中小理发店,而且某些路段的饭店还在一夜之间被迫‘转行’。饭店变成了五金批发店,卖冰棍的变成了拉丁舞培训中心。害得市民和外来的旅客,吃不上饭,理不了发,买不到报纸。” (《华商报》2009年3月17日)
当年的叶卡捷琳娜女皇,是沙俄历史上最明智的皇帝之一,几乎跟彼得大帝齐名,在俄国历史上,也被尊为叶卡捷琳娜大帝。画匠画出来的假村庄,骗得了小孩子,骗不了成年人,更何况聪明透顶、历经风雨的叶卡捷琳娜。同样,我也不相信我们这些中国版的波将金村,真能蒙得了视察的领导、评审的委员,造假的手段并不高明,眼睛只要不是高度近视,一眼看过去,就会知道怎么回事。就算作假做得很逼真,但这样大规模的造假,弄得几乎尽人皆知,想不知道都难,如何保得住密?作假的人怎么就敢冒这样大的风险,在光天化日之下蒙骗领导?
实际上,这种“波将金村”式的造假,一般都属于下面刻意逢迎,上面心知肚明的一场游戏。以各种评比为例,多数无非是有关部门为了某种目的刻意制造出来的名堂,说白了,就是通过这种活动,让下级单位永远意识到上级职能部门的重要性,往往开始评的时候,还正经一点儿,几届过后,就成了游戏,提前告知被评城市或者单位,领导什么时候来,评委何时进入,潜台词无非是让对方事先准备。这准备嘛,就难免造假,不,其实是化妆,大规模的城市化妆,当然,就跟女孩子脸上有青春痘雀斑需要去掉似的,如果城市看上去存在有碍观瞻的东西,比如小饭店、修鞋铺、报亭之类的地方,该遮就得遮,该掩就得掩,遮掩不了的,就得改名字、换招牌。上级来的时候,只要该遮的遮了,即使遮得不那么严,也就算下级体会到了上级开展活动的良苦用心,表示了自己对上级机关的重视,加上接待时功夫到了家,什么称号,该给就会给,评到最后,全国山河一片红,大家都是先进典型。
中国版的“波将金村”,是个皆大欢喜的游戏,唯独苦了当地的百姓,遮掩是要花钱的,羊毛出在羊身上,更苦了那些在评比期间不能开业的饭店、报亭、理发店,不知道他们的营业的损失,有没有人给补?皆大欢喜的人,其实损失也大,那就是百姓对他们的信任,没了这种信任,以后办什么事都是假的。
自家人骂得,别人骂不得
意大利甲级足球名旅尤文图斯主帅最近有点儿晦气,球队输了球,自家抱怨裁判不公,不仅裁判不高兴,连中国人也得罪了,因为他随口说道,裁判像个中国人,老给他们黄牌。这下子捅了马蜂窝,中国人不干了。
当然,老外不该这样说,尤其是很有名的老外更得嘴上有个把门的,否则,一下子得罪人得罪得太多,光吐沫星子就可以淹死你。不过,话说回来,好像一直以来,中国人自己似乎也没断了批评自家足球的黑哨,自己球队的教练埋怨,球员抱怨,球迷则叫骂。在我这个外行眼里,好像中国足球哨子吹得黑跟脚丫子踢得臭一样的有名,名扬海外。显然,大家都知道,尤文图斯教练嘴里说的“中国人”,不是指中国人的全体,应该是中国人中吹哨的人,虽然说,吹哨的中国人不见得个个都黑,但黑哨比较多,却是中国人自己也认账的事,所以,那位教练的话,好像不应该是什么大逆不道,惹来这么多人声讨。
自家孩子自家管,自己人打骂都行得,两姓旁人插不得嘴。在乡下的时候,看见有父母管教孩子,打得那叫一个凶,可是如果旁人多一句嘴,立马形势大变,全家人一起跟你来,挨一顿揍也不是不可能的。有深通世故的老乡告诉我,这种时候,外人如果想说点儿什么,只能说这孩子好,犯错是偶尔的事儿。这样一来,皆大欢喜。显然,尤文图斯的教练不懂中国的世故,口无遮拦,找骂也算该着。
说起来,中国一直就是一个大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但是,不知怎么搞的,我们好像很不自信,总是很在意外国人对我们的看法,特别喜欢听人家说我们好,很多时候,为了买人家一句好话,搭钱,费功夫,还要放软身段,只要把人家的“好”换回来,自家吃了亏,也心甘情愿。结果很多居心不良的老外,就看中了这一点,到中国来足吃足喝,还带着走,好听的,倒是不少说,可是回国以后,转过头来就褒贬中国。不仅发达国家的这类骗子如此这般,落后国家的骗子一样精通此道,来的时候,或者中国人去的时候,能把你捧上天去,骗来银子,花光了,只要不肯再续了,马上变脸。过去所谓的纳贡国,来到中国,奉承皇帝的话,说上一箩筐,连带漏了一路,贡上随便一个破玩意,就能换回大笔的金银财宝,这样赔账的买卖,从唐朝一直延续到清朝,中国人却一直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