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刘伯温传奇
22391400000028

第28章 初见朱元璋静观待其变(1)

至正十四年(1354年)惊蛰刚过,水瘦山寒万木凋零的严冬便逃得不知去向。和煦的东风吹绿了江南的山山水水。在冰封雪冻时节神气十足的梅兰也悄然隐去,要等过漫漫的春、夏、秋三季才能再次迎来生命中的绽放。海棠玉兰桃杏梨李迎春等花木争奇斗艳,各竞风骚,湖滨的柳树已垂下千万条丝绦,高据在枝头的莺鸟卖弄着歌喉,去年的旧燕却忙碌着修补破损的巢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万木复苏所萌发的勃勃生机也深深感染了刘伯温,他从墙上取下悬挂了许久的“青虹”剑,仔细地拭去剑鞘上积聚的灰尘。一按弹簧,拔出“青虹”剑,一道寒光直逼刘伯温的双目。

刘伯温缓步来到庭院当中,捏了个剑诀气运丹田,意守门户,一招一式地舞起恩师所授的“天罡”剑法。虽然没有凌厉凶狠的把势,但却难以寻出一丝一毫的破绽来。此剑法变化多端,挥洒自如。

刘伯温一套“天罡”剑法舞毕,收招,将剑还入剑鞘,身子骨感到有说不出的畅快。刘伯温将一口丹田气吐了出来,耳中便听到有人拍手叫好,紧接着便有银铃般的声音响起,那是燕飞霞的声音,刘伯温对此太熟悉不过了。她借用了杜工部的两句诗文来夸赞刘伯温剑舞得好,摇头晃脑地吟颂道:“今有神人刘伯温,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

“霍”字刚出口,便另外有人脆生生地接了下去。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那后一个自然是秦凤梧了,两人随即爆发出朗朗大笑。

刘伯温也不禁淡然微笑,故作嗔怪道:“你们两个鬼丫头!将‘诗圣’杜子美好端端的一首《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生吞活剥,拿来笑我。”

两个丫头听后,笑得更加欢快了,燕飞霞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说:“伯温叔叔,观天下剑法,论杀气与招式,您的剑法固然离第一等还差那么一点点,可若论严密与美观的话,您的剑法要高过第一等那么一点点,因而侄女的称赞也不为过了。”

“巧言滑舌!少来给我戴高帽子。”刘伯温故意勃然作怒,对他知根知底的燕飞霞冲他一吐舌头,扮了个鬼脸。

“燕姐姐,今日天气这么好,大家兴致这样高,不如你也舞上一路剑法,怎么样?”

不料,燕飞霞却摇了摇头,说:“不好,我师父教训:剑不走空,不到万不得已之时不准动剑,一旦动剑的话,必要用人的鲜血祭剑,要么是对手的,要么就是自己的,我不敢违背师命。”

听到燕飞霞说得这样恐怖,秦凤梧很知趣地不再强求,心中却解开一个疑团,去年腊月二十九,自己无意中将心事透露给燕飞霞,不料燕飞霞与自己一般心思,她当场拔出宝剑直指自己的咽喉,要不是刘伯温及时赶到,恐怕自己小命休矣。后来自己见到她小臂处用布裹起,说是不小心划破了,想必那回她是用自己的血祭了剑,秦凤梧想到这里,不由得一阵阵后怕。

刘伯温并未察觉秦凤梧神色有异,而是兴致颇高地说:“如今,春回大地,古人讲究郊游踏青,我们不妨去东湖一游。”

到底是年轻人生性好动贪玩,燕、秦两人听罢兴奋地跳起来。

东湖距绍兴城的路途并不遥远,马车行了不多时,便已来到东湖湖畔,几个人下得车来舒展筋骨,满眼饱看东湖的山水,口鼻贪婪地吞吸带着泥土水汽芬香的空气。他们随即寻了一只小舟,要到碧青的湖水中畅游。

清凌凌的湖水涟漪荡漾,一条绵延数里的石崖作为东湖厚实的屏障,石崖与水巧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不知是东湖围绕着石崖,还是石崖怀抱着东湖。总之让人看了赏心悦目。

艄公不徐不疾地摇着橹,热心地向刘伯温等人介绍:“东湖呀,美就美在这道石崖与湖水融为一体,东湖最值得一游的去处便是仙桃洞。几位客官耐心一些,老汉这就把船摇过去。”

舟在青碧色的湖面上游了一阵子,众人便可遥遥望见一道兀立的石崖。一个状如桃子的洞口赫然醒目,艄公指点着:“那个洞口便是仙桃洞了,你们瞧,那洞口多像只桃子,洞口里边也有水,小船可以驶进去。”

待船驶得更近一些,刘伯温看清那墨色的山崖原来是盖满了藤罗,藤罗从石缝里爬出来,枝枝蔓蔓争相攀附,缠绕而上,编织了一身绿色的春装。

仙桃洞洞口两旁的石崖上还镌刻着一副对子,笔体道劲苍老,对联是“洞五百尺不见底,桃三千年一开花”。

艄公将船驶进仙桃洞,里边幽暗深遂,一眼望不到头,一股凉气扑面而来,几个人的眼睛好像不够用似的,上上下下地看个不停,口中啧啧称奇。

艄公长年累月地见,早就不以为然了,见几个人脸上流露出惊诧的神情,便说:“各位客官,这仙桃洞虽然世上罕见,但东边有个小洞,更有看头哩。”春桃追问艄公有何奇特,艄公只顾摇橹,笑而不答,慢慢地将船驶出了桃花洞,奔东边那个小洞而去。

洞口着实狭小,仅能容一只小舟进出的样子。舟上的刘伯温等人眼见洞口实在狭小,不由担心小舟能否进去,艄公也不敢大意,将船头对准洞口,小心翼翼地将船驶入,过得十分勉强,稍有不慎便难以进去。

几个人方才在外边观这个石洞,感到里边必定狭窄低矮,决不能与宽敞明亮的仙桃洞相比。孰知待船完全进得洞去方知是自己想当然了,几个人顿觉豁然开朗,万万料不到狭小的石洞里边竟是别有洞天,仿佛置身在桃花源里。

刘伯温等人乘舟在东湖的湖光山色中徜徉,流连忘返,直至金乌坠地,玉兔东升,方兴尽而归。

不料,马车行到半途时,一阵疾风吹得车体簌簌有声,刘伯温赶忙将头探出车外观瞧,只见外边的世界已是风云变色,夕阳西下时天空还是万里没有一丝云彩,此时却像挂上黑色的幔帐。原本是夜色降临,世界黑暗一片,越聚越多的黑云让人见不到星辰,也见不到月亮,倍感沉闷压抑。

突然天空那黑色的幔帐裂开一条缝,蓝森森地一晃,闪光过去并未听到轰隆隆的雷声,天空还是黑黝黝一片。过一会儿,长空又是一闪,依旧没有雷声。

风吹得更疾了,飞沙走石,道旁一人合围的槐树被吹得摇摇晃晃,马车更是被吹得寸步难行。这风打着啸声掠过山川万物,碗口粗细的树木被吹得连根拔起,马车中的人都透过车厢上的窗子看到狂风肆虐,一个个不由得毛骨悚然。

刘伯温熟知天象,经验老到,他忙令车夫将马车赶到一个空旷的场所,用布将马的眼睛蒙上。他已隐隐约约地感到,这风、这云来得不是太邪气,而是太罡了。

一道闪电像一条浑身带血的赤练蛇从黑黑的幕帐后蹿了出来,随后雷声像汹涌澎湃的海涛似的不断滚滚而来,震天撼地,让人听了心惊肉跳。

从大地和天穹传来奇异的响声,似吟似啸。响声虽不尖厉,却是异常地雄浑强劲,刘伯温感到脚下的大地在颤动,马鬃直竖起来!黑黑的幕帐后边似乎隐藏着一个庞然大物。

刘伯温的心头也是抑制不住地狂跳,他仰面凝视天穹,浓云太厚了,那庞然大物是什么他不得而知。头上的浓云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似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气体形成,那似吟似啸的怪声由远及近,听得更加真切了。

就在刘伯温彷徨疑惑间,一道金光裂破长空,刘伯温好像看到形如怪蟒之物在翻腾扫动,只是短短的一瞬,天穹又恢复如初。滂沱大雨扯天扯地地垂落,一道道连成一股股,好似从半空直接倒下来,地上的水四流,蓝汪汪的闪电又在飞快地划破帐似的浓云,连绵不绝的雷就跟踪而至。

刘伯温呆呆地立在倾盆大雨中,他丝毫没有察觉自己已然是一只“落汤鸡”,他的心智全都用在琢磨那一瞬间呈现的异象,天呈异象莫非是在昭示着什么?自己好像在哪本书上见过这样的记载,可一时间却想不起来了。

车上的燕飞霞等人极力呼喊刘伯温,叫他快些回车上来。

如梦方醒的刘伯温这才将满肚子心事搁在一边,带着满身的泥水回到车上。

雨下了起来,狂风也就渐渐平息了,刘伯温令车夫冒雨赶路。

回到家中,换了身干爽衣服的刘伯温在书房里踱来踱去,还在冥思苦想。

他的目光时而投向窗外铺天盖地的大雨,时而落在屋内任意一个角落。

忽然,他的眼睛看到桌上的“九龙戏水砚”,那雕琢得活灵活现的九龙与天空一闪而过的怪蟒……一个念头便如电光火石般在刘伯温脑中一闪:飞龙在天!一本记载稗官野史的杂书上曾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时,豫中一带天象异常,骤降暴雨,在电闪雷鸣中,有人曾观察到有一条龙在雷后翻腾作势。看来今日之异象是应了“飞龙在天”,再联想到年初所占的那一“乾”卦,莫非是真龙出世?刘伯温不敢妄下断言,只是心中存下了大大的疑虑。

刘伯温耐不住暑气逼人的夏日,便在会稽的山阴苍翠浓茂之处搭了几间草庐,在那里避暑休养。山中观星象较在城中更为清晰醒目。一连数夜的观察,愈发让他对那日天呈异象的猜想产生疑虑。星空中并无新的帝星冉冉升起,代表妥欢帖睦尔的那颗帝星虽然依旧晦暗,但丝毫看不出有坠落的迹象。倒是北玄武附近有颗将星不久将有血光之灾。另外刘伯温还注意到中南有颗新的将星,光亮夺目,脱颖而出,似乎在以前从未引起他的关注。

他暗自推断其在地上的相应位置,似乎是在濠州郭子兴的营中。刘伯温又仔细观测了郭子兴的那颗星,老实说,跟以往的断定没有多么大的出入,总而言之,是颗没有多少红运且命数浅薄的将星。也许是郭子兴营中另有他人,刘伯温嘱咐燕三思府中的师爷多打探一下濠州郭子兴营中有何变化。

过了数日,真打探出一人来。那人便是濠州部营内的娇客,帐下的红人,名叫朱元璋,字国瑞。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其父朱五四祖籍沛县,后迁徙到江东句容朱家仓,因生计所迫又徙到汝州,最后来到安徽凤阳太平乡孤庄村。

据说朱重八生于天历戊辰(1328年)之九月九日,那一夜红火冲天,众乡亲都呼喊:“朱家着火了。”赶奔到朱家时,却发现根本没有火光,朱重八就在此时降临人世。朱重八幼时身体虚弱,多灾多病,朱五四打算将其送入皇觉寺出家。

后来在甲申年(1344年)时,凤阳瘟疫流行,朱重八的父母兄妹俱死于那场瘟疫。朱重八成了无家可依的孤儿,那一年他十七岁,便进到皇觉寺里做了一名小和尚,受尽打骂虐待,却不敢有丝毫的怨言,更不敢逃去,只为在皇觉寺混口饭吃,逃到外边多半要饿死。

孰料,没过几个月,皇觉寺内粮食缺乏,朱重八率先被打发出寺。无处投奔的朱重八颠沛流离在合肥、光州、息州、汝州、颍州一带(河南、安徽等地)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也算他命大福大造化大,在外流浪三年,居然活得一条性命。朱重八又辗转重返皇觉寺。

那时刘福通聚众在汝、颍起义,声势浩大威震四方,朝廷众将个个忌惮三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定远人郭子兴紧随刘福通,在濠州揭竿而起,占据了濠州。朝廷委派撤里不花前去征讨,撤里不花却是个色厉内荏的家伙,惧怕与郭子兴交战,便在距濠州不远处驻扎下来终日骚扰村庄,抓些无辜百姓充作俘虏的红巾军,向朝廷邀功请赏。连皇觉寺也未能幸免于难,皇觉寺的僧众便作鸟兽散,孤苦无依的朱重八又面临何去何从的问题。

朱重八来到寺内的伽蓝殿,卜卦询问出路,他恭恭敬敬地在伽蓝神像前磕了三个响头,然后以心事相询:

“神啊,我打算外出避祸逃难,吉否?”随后抛得一签,却是“不吉”。

“神啊,我回归故里,与人帮衬做个短工,吉否?”又是“不吉”。

“神啊,让我浑水摸鱼,到红巾军营中混上个一官半职,吉否?”还是“不吉”。

朱重八心中可有了怒火,冲着伽蓝的神像说道:“我去逃命吧,不行;回家乡混口饭吃,不行;到两军阵前闯荡一下,不行;你该不是叫我做皇帝吧?”

这次,又抽了个签,心灰意冷的朱重八刚抽出来后看都不想看就要扔回去,可转念一想还是看了,不料却是个“吉”签。朱重八手握这个“吉”签,着实动了一番心思:伽蓝佛爷不会是在拿我寻开心吧?管它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我单枪匹马一个人凭什么就能做上皇帝呢?

朱重八思来想去,决定还是先投奔濠州的郭子兴,因为那里有他的幼时玩伴汤和,如今已是一位九夫长啦。

当朱重八满怀希望来到郭子兴的军营前,守营的兵士却不晓得他是满腔赤诚之心,见他虽然人高马大,但样貌丑陋,还是个光头,怎么看怎么像个奸细,便不容朱重八辩解,将他五花大绑起来。恰在此时,郭子兴巡营至此,见兵士绑了人,便上前询问,朱重八讲明自己的来意,郭子兴召来汤和与之对质,果然朱重八说得没有半点虚假。郭子兴便让亲兵领朱重八去入了花名册,领了号坎、兵器。

至此,至正十二年(1352年),年已二十四的朱重八在郭子兴的营中做了一名大头兵,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朱重八是奔着当皇帝而来,事事用功,处处留心,很快被提升为九夫长,后又做了郭子兴的亲随经常出入在郭府。

朱重八傻人有傻福,虽然容貌上让常人看了不赏心悦目,可偏偏有人喜爱上了他,那人便是郭子兴的养女马姑娘。马姑娘虽然长得没甚姿色,特别是有一双大得出奇的脚,但配出身低微、相貌寒碜的朱元璋还是绰绰有余的。况且马姑娘的身份特殊,虽说是郭子兴的养女,却与亲生女儿别无二致,谁若能娶马姑娘为妻,便可不费吹灰之力得到郭子兴的器重和信任,在濠州城内也就能呼风唤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