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吼不叫:妈妈这样教,孩子一定喜欢(小学版)
22390500000031

第31章 信任就是最好的礼物

写给妈妈的话:

没有比不用制度强求,而给予正当动机的教育,更能收到良好教育效果的。而日本教育家井深大则更进一步认为,唯有以父母为主的身边所有的人,给予孩子深切的理解和信任,才是教育的起始。

生活案例

刘清已经努力了好几个月,要用制度帮助女儿榛榛规范学习时间。因为榛榛虽然已经上学,但仍然对自己的学习时间毫无计划。最使刘清头疼的是,榛榛花很多时间和小伙伴在一起聚会,玩游戏,以致于常常不能按时完成规定的学习计划,因而不能按时睡觉,早晨起床就很费劲。

刘清为此费了许多口舌,一有空就同女儿谈话,向她指出贪玩的坏处以及睡眠不足对身体和学习带来的影响,等等。这样的谈话进行得多了,女儿都可以背诵出来。刘清一开口,女儿就能学舌完成句子,“是的,贪玩会浪费时间……”“是的,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生长发育,而且会形成恶性循环……”这样说着,还满脸的正经样儿,让妈妈不知说什么好。刘清为她规定了玩游戏的时间和放学后先做作业的要求,反复较量了许多次,女儿渐渐进入正轨,对自己有所控制了。

刘清终于松了口气,因为她近一段时间有些重要的事情要办,便雇了一个女家教,在榛榛放学后陪伴着她。突然有一天,刘清提前回到家,发现榛榛又在房间里聚精会神地玩玩具,而且没有先完成功课。

“榛榛!”刘清大喊一声,死死地盯住女儿。

女儿急忙把玩具藏了起来,试图做出一个笑脸,然后故作镇静地说:“我做了一个小时的功课,刚刚才坐下来休息一会儿。”

刘清不作声,此刻,只感到胸腔里的气压在不断增大,脑海里想着这么长时间的说服和监督也没有改掉女儿贪玩的坏习惯;女儿懂得这些道理,却还是如此,这样没有自制力,长大会如何;为什么自己的女儿会这样不争气。她想起了女儿的同学小英,那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孩子,自律、乐观、活泼、人见人爱、成绩优秀,而据她妈妈讲她并未为她操什么心。

这一连串的思绪在她脑海中滚动,就像滚雪球一样聚在一起,她不知怎样痛哭才能一泄气愤。

“榛榛,你真让我伤心,你怎么会这样对待妈妈,你懂不懂这样做会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你不必解释了,听我的。”看见女儿似乎要申辩,刘清急急忙忙地止住了她。

“我不想听你任何的解释,你让我失望极了,你知不知道我这样做全是为了你?”

“那你不要管我好了。”榛榛顶了一句。

“什么?”妈妈的眼睛瞪了起来,声音骤然升高。

此时,榛榛的眼睛里开始出现恐惧的神色,她在寻找退路。“不管你!这是我的责任,我当然要管。你回房间去想一想,还有……”她忽然想起榛榛这周末要同几个女友到同学家过夜。“还有这周末不能去琳琳家过夜。”

“为什么?”榛榛大叫,愤怒和绝望像洪水一样扭曲了她的五官。“我要去,我就要去,你是一个坏妈妈。”

看着女儿那种狂怒的表情,刘清也有些不安了。她知道女儿是多么盼望着这个机会能与小伙伴一起过夜,但她的愤怒和自尊都不允许她收回这道“命令”。

“是你自己取消了这次机会。”

“为什么?这与玩有什么关系呢?我就要去,看你怎么办!”女儿暴跳如雷,她此时困兽似的表情和姿态是刘清最不愿意看到的。

“你马上停止,不然我要发火了。”

“你已经发火了,我就这样,怎么样?”

“啪、啪”,刘清狠狠地在女儿背后拍了两下。

“哇!”女儿哭着冲进自己房中,“哐啷”一声将门关上。

随着这两下声响,刘清的气泄了,内心却感到十分内疚,有一种被击败的感觉。

一直在旁注视的女家教这时来向她告辞,她走之前说:“刘清,这几天她都没有贪玩,今天的确是先做了一些作业,才央求我让她玩一会儿的,我觉得她是很看重你的规定的,你应该信任孩子才是。”

我们来看一下刘清在看到女儿违反妈妈规定那一刻的心理活动:看到女儿在自己不在时玩玩具,刘清首先想到的是在做了许多工作后女儿仍然无视自己的要求,做妈妈的辛苦和委屈都奔涌出来。更想到睡眠不足对女儿身体的影响,女儿以往不尽人意的事情也一件件地在脑子中演映出来。她没有相信女儿,没有给女儿任何解释的机会,就妄下结论。

应对策略

诚然,对孩子不关心、不在意的妈妈一定是不称职的妈妈,但用制度强求孩子,一旦出了问题就过于鲁莽地、不加思索地采取不正确方式的妈妈,即使她内心有多么关心孩子,在我们看来,她根本就是个失职的妈妈,她没有做到相信自己的孩子。

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信任是成功家教的重要因素。一些教育专家在家庭调查中发现,子女对父母有特殊的信任,他们往往把父母看成自己学习上的蒙师,德行上的榜样,生活上的参谋,感情上的挚友。他们也特别希望能得到父母的信任。他们认为,只有父母的信任,才是真实、可靠的。父母的信任意味着责任、重视和鼓励,这是真正触动他们心灵的动力。

1.来自父母的信任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信任可使子女感到他们与父母处于平等的地位,从而对父母更加尊重、敬爱,更加亲近、服从,心里话乐于向父母倾吐。这既增进了父母对子女内心世界的了解,又使父母对子女教育更能做到有的放矢,获得更好的效果。反之,若父母对孩子持不信任或不够信任的态度,就无法了解孩子的愿望和要求,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会因此而受到伤害,他们对父母的信赖也势必减弱。这样,家庭教育的效果也会相应减弱。

浙江有一个孩子因贪玩而耽误了学习,马上面临中考了,孩子妈妈没有放弃,一直在鼓励他,给他信任,认为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一所重点中学,在高中阶段又奋力拼搏,最终以高分考入了北京大学。事后,这位学生非常感谢妈妈:“当时如果没有妈妈的信任和鼓励,我不会有这么大的学习劲头,恐怕也难以取得这样的成绩。”

许多普通的、不为老师和父母看好的孩子,他们的潜能表现在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做父母的一定要对他们充满信心,耐心地帮助孩子挖掘出那闪烁着独特光芒的潜质,让它成为打开孩子生命潜能的金钥匙。

2.用信任来鼓舞孩子

任何孩子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有的孩子因成绩上不去,屡遭挫折,心里感到很压抑,他们这时候多么希望父母说几句鼓励的话,以减轻心里的负担。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此时的心情,偏要在孩子身边一遍遍唠叨此事,即使父母的用意是好的,但招来的却是孩子对父母的反感,因此而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导致孩子自卑、怯懦、缺乏进取的勇气。

相反,如果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和鼓励,即便孩子遇到了困难,他们也能够充满自信,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地进行自我调整,把困难转化为促进自己努力进取的动力。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和心理状态,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及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能力。

充分信任孩子,才能感染孩子,激励孩子;充分信任孩子,才能使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现。对孩子的信任,能够激发孩子内心的动力,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在失败时自省和自我砥砺。他们会在父母充满信任的目光和言语中,自己从摔倒的地方爬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实现他们心中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