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易经》64个人生智慧
22383700000055

第55章 智慧55丰卦:富要学会施舍,达应兼济天下

【原文】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解析】

丰卦:举行祭祀,君王将亲临宗庙。不要担心,最佳时刻当在正午时分。

《象辞》说:上卦为震为雷,下卦为离为电。电闪雷鸣,是上天垂示的重大天象,这也是丰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有感于电光雷鸣的精明和威严,从而裁断讼狱,施行刑罚。

丰卦象征丰厚盛大。举行祭祀大典,君王亲自到宗庙主祭,无须忧虑,宜于在太阳居中时开祭。初九遇到佳偶,尽管双方一切相当却没有灾祸,有所举动必获奖赏。六二丰厚的结果导致光明被遮蔽,犹如正午出现满天星斗。有所举动必遭猜疑,但心怀诚信可以消除猜疑,十分吉祥。九三丰厚遮蔽光明的幔帐,正午一片昏黑,此时折断了右臂,也不会有什么灾祸。九四丰厚的结果导致光明被遮蔽,犹如正午出现满天星斗。遇到自己的同类,则十分吉祥。六五光明重现,带来了喜庆和美誉,十分吉祥。上六丰厚房屋,遮蔽居室,对着窗户向室内窥视,里边空无一人,三年之内一直无人露面,必有凶险。

布施是一种责任

《丰卦》中所讲主要是在富裕之后人们应当如何取舍,《易经》倡导人们“达,要兼济天下”,这与爱做慈善的犹太民族中的“布施是一种责任”的理念应该是相同的,都鼓励人们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扶危济困,并视此为人类最伟大的一种情怀。

不同人对幸福的感觉不同以及幸福观不同,这是由迥异的人生观所决定的。有的人认为索取就是幸福;但历史上大凡有所作为的人都认为能为他人着想,像蜜蜂和黄牛一样辛勤劳作,才能体会到奉献的幸福。

明朝的吕坤把“肯替别人着想”视为“第一等学问”,是因为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不是懂得一些所谓为人处世的技巧窍门就能做到的。这是真品行、真性情,是任何技巧都代替不了的。有钱人会善心大发,捐一所大楼或一笔巨款;政客会蹲下身子,去亲吻一个贫穷的孩子。但他们是真正在“替别人着想”,还是在“表演”?明眼人是会看得出来的。

“肯替别人着想”,它就是毛泽东倡导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从血管出来的都是血”。一个有着高尚品质的人,总会在与人交往中,体现出他处处“肯替别人着想”的细心、耐心、关心、爱心和尊重。

一个富翁忧心忡忡地来到教堂祈祷之后,他去请教牧师。

“我虽然有了金钱,但我感觉并不幸福,我甚至不知道我应该用我的金钱做些什么。它能买来欢乐和幸福吗?”

牧师让他站在窗前,看外面的街上,问他看到了什么,富翁说:“来来往往的人群,多么美妙啊!”

牧师又把一面很大的镜子放在他面前,问他看到了什么,他说:“我看到了我自己,我很沉闷。”

牧师道:“是啊,窗户和镜子都是玻璃制作的,不同的是镜子上镀了一层银粉,单纯的玻璃让你看到了别人,也看到了美丽的世界,没有什么阻拦你的视线,而镀上银粉的玻璃只能让你看到你自己,是金钱阻拦了你心灵的眼睛,你守着你的财富,像守着一个封闭的世界。”

富翁得到了启示,就尽可能地去资助那些困难的人,把自己的仁爱带给他人,而得到帮助的人则用无尽的感激和祝福报答他。富翁从中不断地得到欢乐,心情也变得开朗了。

心灵的眼睛一旦被金钱所蒙蔽,那么就只能看见自己而看不见别人,这样心中当然没有欢乐了。

戴顿有一篇文章叫《舍己树》,文章的主角是一棵深爱着某个男孩的树。

男孩与树一起度过了一个欢乐的童年:他在树上荡秋千,上树摘果子,在树荫下睡觉,树也很留恋那些快乐无忧的时光。

小男孩逐渐地一天天长大了,他与树在一起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了,因为要生活就必须想办法去赚钱。

于是树就对他说:“拿我的果子去卖吧。”

他拿走了果子卖掉了,树感到很快乐,因为它为男孩做了事。

又是很长一段时间,年轻人很久没有回来,树感到心里空荡荡的。有一次树看见年轻人走过来,就向他微笑着说:“来啊,让我们一起玩吧!”但是年轻人已经长大了,他要到外面去闯世界了,他不愿固守在这里,他要离开眼前的一切。

树很理解他,就毫不犹豫地说:“把我砍下来吧,拿我的树干去造一艘船,你就可以航行到达你的目的地了。”

那人就把树砍了下来,做了一艘船到外面去闯世界了。

夏去冬来,时光一年年地过去了,无数个寒冷和寂寞的夜晚,树都在默默地等待,最后,那人终于回来了。但他已经满头白发了,年老和疲惫使他不能再玩耍了,也不能赚钱或出海航行了。

树说:“我还是一个不错的树桩,你何不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呢?”

他果然坐下来了,树又是满心欢喜。

原来,奉献也是一种快乐啊!

把财富奉献给社会

正如托尔斯泰所言:“财富就像粪尿一佯,堆积时会发出臭味,散布时可使土地变得肥沃。”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出身贫寒,在他创业初期,人们都夸他是个好青年。当黄金像贝斯比亚斯火山流出岩浆似的流进他的口袋里时,他变得贪婪、冷酷。深受其害的宾夕法尼亚州的居民对他深恶痛绝。

由于洛克菲勒为金钱操劳过度,身体变得极度糟糕。医师们终于向他宣告一个可怕的事实:以他身体的现状,他只能活到五十多岁。医生建议他必须改变拼命赚钱的生活状态,必须在金钱和生命中选择其一。这时,离死不远的他才开始省悟到是贪婪的魔鬼控制了他的身心。他听从了医师的劝告,退休回家,开始学打高尔夫球,上剧院去看喜剧,还常常跟邻居闲聊。经过一段时间的反省,他开始考虑如何将庞大的财富捐给社会。

开始的时候,人们不愿接受他的捐赠,即使是自视为宽容大度的教会也曾把他捐赠的“脏钱”退回。但诚心终归能打动人,渐渐地人们接受了他的诚意。然而,找他捐钱的人太多了:无论早晨或夜晚,上班时间还是用餐时刻,都会有人来请他捐钱。有一次,在一大笔捐款之后,一个月内请求捐助的人数竟超过五万人。由于洛克菲勒要求每一笔捐款都必须有效地使用,所以每一次申请均须经仔细调查。面对那么多的求助者,他急得跳脚。

他的助手盖兹提出忠告:“您的财富像雪球般愈滚愈大。您必须赶紧散掉它。否则,它不但会毁了您,也会毁了您的子孙。

洛克菲勒告诉盖兹:“我非常了解。请求捐助的人实在太多了,但我一定要先弄清楚他们的用途才肯捐钱。我既无时间也无精力去处理此事,请你赶快成立一个办事处,负责调查事宜。我根据你的调查报告采取行动。”

于是,在一九零一年,设立了“洛克菲勒医药研究所”;一九零三年,成立了“教育普及会”;一九一三年,设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一九一八年,成立了“洛克菲勒夫人纪念基金会”。哲学家史威夫特说过:“金钱就是自由,但是大量的财富却是桎梏。”洛克菲勒深谙这个道理,他一生之中共捐了5.5亿美元。他的捐助,不是为了虚荣,而是出自至诚;不是出于骄傲,而是出自谦卑。

他后半生不做钱财的奴隶,喜爱滑冰、骑自行车与打高尔夫球。到了九十岁,依旧身心健康,耳聪目明,日子过得很愉快。他逝世于一九三七年,享年九十八岁。他死时,只剩下一张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因为那是第一号,其他的产业都在生前捐掉或分赠给继承者了。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也说:“一个人死的时候还极有钱,实在死得极可耻。”

要有合于时代的金钱感觉,即合理地支配你们拥有的钱财,为社会做有用的事。

在《赢家的强运法则》一书中作者这样写道:这句话说来容易,实际做来却有困难,因为人对事情的想法和创意,多多少少受限于生长的环境,所以虽然知道,却不容易做到。因此,我要告诫大家一个基本的哲学命题:做财富的主人,不要做它的奴仆!

换句话说,不要被财富束缚,单是这个基本的想法,就值得跨越任何时代而铭记在心。我们虽然难以达到洛克菲勒的境界和卡耐基所说的标准,但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却也可以在财富的植培里活出自己的样子。

诚如托尔斯泰所说的那样:钱只有在使用时,才会产生它的价值,如果放着不用,就根本毫无意义。

让财富为我所用,为人所用,而不要成了不肯花钱的可怜的守财奴,这样的人生才能痛快潇洒,才有意义,才更加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