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易经》64个人生智慧
22383700000042

第42章 智慧42益卦:吃亏是福气,有失必有得

【原文】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解析】

益卦:筮遇此爻,利于有所往,利于涉水渡河。

《象辞》说:上卦为巽为风,下卦为震为雷,风雷激荡,是益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惊恐于风雷的威力,从而见善则从之,有过则改之。

益卦象征增益。利于有所举动,宜于涉越大川巨流。初九利于大有作为,大吉大利,没有灾祸。六二有人进献价值十朋的宝龟,不违逆推辞,占问长久之事可获吉祥;君王以此祭享上天,必获吉祥。六三把增益用于救助凶险之事,不会有什么灾祸。心怀诚信,持守中正之道谨慎行事,时刻像手持玉圭向王公告急求助一样恭谨。六四持守中正之道谨慎行事,得到王公信从,有利于借此完成迁都益民大业。九五胸怀诚信仁爱之心,不必占问就知道至为吉祥,天下人必将以仁爱之心报答你的仁爱之德。上九没人增益于他,就会有人攻击他,再加上自身立心不恒,必有凶险。

失去焉知非福

《益卦》中所讲的是“增益”,但往往所得和所失是一体的。

有一个福祸双至的故事。故事说,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年轻人,愿上天能赐予他最大的幸福。他日复一日虔诚地向神佛祈祷。他的诚心终于感动了上天。一天夜里,他听到有敲门声,当他把门打开时,看到一位美丽的姑娘,她的声音非常美妙,犹如黄莺出谷一般:“我是负责管理幸福的女神,是吉祥天神。”

年轻人不禁喜出望外,立刻邀请她进屋里坐。吉祥天神含笑对他说:“请等一等,我还有一个妹妹,她跟我是形影不离的!”随即将站在其身后暗处的妹妹介绍给年轻人。

当年轻人看清妹妹的面孔后,不禁大惊失色,心想,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丑陋的人?

他疑惑地问吉祥天神:“这位姑娘真的是你的妹妹吗?”

吉祥天神严肃地回答:“她就是我的妹妹,叫黑暗天神,是掌管不幸的女神。”

年轻人听了连忙恳请:“只要你进来就行了,叫黑暗天神留在门外好吗?”

吉祥天神回答道:“你的要求恕我无法接受,因为我和我的妹妹从小到大都是形影不离的。”年轻人听了深感苦恼,而迟迟不能决定。

这时,吉祥天神说话了:“如果你还是难以决定,那我俩就告辞了。”当年轻人还在犹豫不决时,她们很快就消失了。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灾祸里面,未必不隐藏着幸福,而在幸福之中,未必不隐含着祸患的根源。人常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福与祸是一体的两面,是分不开的。福也好,祸也罢,有时发生在瞬间,仅仅就是一念之差。人生在世如果不懂得这其中的道理,就会受到福祸的捉弄,即使幸福来临,也会失去。

在荆棘密布的人生旅途上奔波忙碌了许久,血肉之躯的凡人,总少不了几多困惑,几丝烦恼,几多无奈,而人的这些烦恼和无奈也往往源于自己本身,因为总是高标准、严要求自己,令自己陷于“活给别人看,看着别人活”的迷宫而不能自拔。同样的半杯水,消极者说:“我只剩下半杯水。”积极者说:“我还有半杯水。”也就是说,怎样看同一个问题,心态起着决定性作用。

冷眼看世态,名苦利苦是非苦;欢颜向人生,你乐我乐大家乐。只有快乐,取悦了自己,高兴了别人,何乐而不为呢?要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无不散的筵席。无奈多于喜悦,所以我们要练就承受得起多种挫折与磨难的基本功,拥有乐观、豁达的个性和精神面貌,凡事以一颗宽恕心态去对待,以健全奋发向上的积极心态去对待。朋友们只有这样,遇到不顺心的事和面对挫折时,才能使自己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阴影中,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所以,当“祸”降临时,我们不要沮丧,因为风雨过后才会有更美丽的天空;而当“福”来临时,我们也不要得意,因为大海里汹涌的波涛都隐藏在平静的海面下。凡事都以宽恕心态看待,你会发现,生活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

吃亏是福,不必计较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有“吃亏是福”一说。这是中国哲人所总结出来的一种人生观。它包括了愚笨者的智慧、柔弱者的力量,领略了生命含义的旷达和由吃亏退隐而带来的安稳宁静。

唐代的两位智者寒山与拾得(他们二人实际上是一种开启人心灵的解脱智慧的象征)的对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我们很有启发:

一日,寒山谓拾得:“今有人侮我、笑我、藐视我、毁我、伤我、嫌恶恨我、诡谲欺我,则奈何?”拾得曰:“子但忍受之,依他、让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不要理他。且过几年,你再看他。”

那个高傲不可一世的人结局就可想而知了,而我们也一定可以想象得出拾得的胜利的微笑——尽管这可能是一种超脱圆滑者的微笑。不过,它的确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好处。

所以,如果我们知道福祸常常是并行不悖的,而且福尽则祸亦至,而祸退则福亦来的道理,那么,我们就真的应该采取“愚”“让”“怯”“谦”这样的态度来避祸趋福。所以“吃亏是福”不失为人生一种特殊的处世哲学,“吃亏是福”也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吃亏”大多是指物质上的损失,倘使一个人能用外在的吃亏换来心灵的平和与宁静,那无疑获得了人生的幸福。记不清哪位哲人曾写下下面这段令人拍手叫绝的文字,的确是对“吃亏是福”的最好的诠释:

人,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平衡系统。当你的付出超过你的回报时,你一定取得了某种心理优势;反之,当你的获得超过了你付出的劳动,甚至不劳而获时,便会陷入某种心理劣势。很多人拾金不昧,决不是因为跟钱有仇,而是因为不愿意被一时的贪欲搞坏了长久的心情。一言以蔽之:人没有无缘无故的得到,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去。有时,你是用物质上的不合算换取精神上的超额快乐。也有时,看似占了金钱便宜,却同时在不知不觉中透支了精神的快乐。所以先哲强调:吃亏是福。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以低调的姿态做着各种各样的好事,在不同的程度上,他们当然就是我们常说的“圣人”。

吃亏是福,生命中吃点亏算什么?吃亏了能换来非常难得的和平与安全,能换来身心的健康与快乐,吃亏又有什么不值得的呢?况且,在吃亏后和平与安全的时期之内,我们可以重新调整我们的生命,并使它再度放射出绚丽的光芒。

“吃亏是福”的信奉者,同时也一定是一个“和平主义”的信仰者。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对所谓“和平主义者”这样写道:“中国和平主义的根源,就是能忍耐暂时的失败,静待时机,相信在万物的体系中,在大自然动力和反动力的规律运行之上,没有一个人能永远占着便宜,也没有一个人永远做‘傻子’。”

大智者,常常是若愚的。而且,唯有其“若愚”,才显其“大智”本色。

人最难做到的,即“吃亏是福”的前提,一个是“知足”,另一个就是“安分”。“知足”则会对一切都感到满意,对所得到的一切,内心充满感激之情;“安分”则使人从来不奢望那些根本就是不可能得到的或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没有妄想,也就不会有邪念。所以,表面上看来“吃亏是福”以及“知足”“安分”会予人以不思进取之嫌,但是,这些思想也是在教导人们成为对自己有清醒认识的人,做一个清醒正常的人。因为,一个非常明白的事实——即不需要任何理论就可以证明的是,一切的祸患,不都是在于人的“不知足”与“不安分”,或者说是不肯吃亏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