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易经》64个人生智慧
22383700000040

第40章 智慧40解卦:用宽恕之心对待,以理解之心通融

【原文】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解析】

解卦:利于西南行,但是,若没有确定的目标,则不如返回,返回吉利。如果有确定的目标,则宜早行,早行吉利。

《象辞》说:上卦为震为雷,下卦为坎为雨,雷雨并作,化育万物,是解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赦免过失,宽宥罪人。

解卦象征舒解。有利于西南之地;无须继续前往行事,返回原地安居其所则可获吉祥。如果有所举动,就及早前往,如此,可获吉祥。初六没有灾祸。九二打猎时捕获三只狐狸,又得到黄色箭矢,占问可获吉祥。六三身负重物而乘车出行,必然招致贼寇前来打劫,占问则行事艰难。九四像解开被缚的拇指一样摆脱小人的纠缠,朋友才会心怀诚信前来相助。六五君子被缚又得以解脱,必获吉祥。能够以诚信感化小人。上六王公用利箭射杀高城上的大隼,一箭射中,捕而获之,无所不利。

宽人人宽,三尺道路六尺宽

宽恕是什么?《解卦》的卦象上说“君子以赦过宥罪”,君子以理解通融之心去看待别人的过失,来化解矛盾。当然我们所说的宽恕并不表示已发生的事不重要,而是表示自己放弃惩罚或报复别人而已,它是希望借此让别人认识到错误,知耻而后勇。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里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海格里斯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有被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加倍地扩大着。海格里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条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东西竟然长大到把路堵死了。

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海格里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忘了它,离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敌对到底!”

我们生活在茫茫人世间,难免与别人产生误会、摩擦。如果不注意,在我们轻动仇恨之时,仇恨袋便会悄悄成长,最终堵塞了通往成功之路。所以我们一定要记着,在自己的仇恨袋里装满宽容,那样我们就会少一份烦恼,多一分机遇。宽容别人也就是宽容自己。

学会宽容,对于化解矛盾,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满,乃至事业的成功都是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对子女、对配偶、对同事、对顾客等等都要有一颗宽容的爱心。

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此句不但浪漫,且具有现实意义。

拿破仑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养成宽容他人的美德。作为全军统帅,批评士兵的事经常发生,但每次他都不是盛气凌人的,他能很好地照顾士兵的情绪。士兵往往对他的批评欣然接受,而且充满了对他的热爱与感激之情,这大大增强了他的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使之成为欧洲大陆一支劲旅。

在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战斗中,士兵们都很辛苦。拿破仑夜间巡岗查哨。在巡岗过程中,他发现一名巡岗士兵倚着大树睡着了。他没有喊醒士兵,而是拿起枪替他站起了岗,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哨兵从沉睡中醒来,他认出了自己的最高统帅,十分惶恐。

拿破仑却不恼怒,他和蔼地对他说:“朋友,这是你的枪,你们艰苦作战,又走了那么长的路,你打瞌睡是可以谅解和宽容的,但是目前,一时的疏忽就可能断送全军。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了一会,下次一定小心。”

拿破仑没有破口大骂,没有大声训斥士兵,没有摆出元帅的架子,而是语重心长、和风细雨地批评士兵的错误。有这样大度的元帅,士兵怎能不英勇作战呢?如果拿破仑不宽容士兵,那后果只能是增加士兵的反抗意识,丧失了他本人在士兵中的威信,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宽容是一种艺术,宽容别人不是懦弱,更不是无奈的举措。在短暂的生命里学会宽容别人,能使生活中平添许多快乐,使人生更有意义。正因为有了宽容,我们的胸怀才能比天空还宽阔,才能容尽天下难容之事。

志当高远,鸿鹄安与小雀争

宽容是一种修养,一种气度,一种德行。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宽容忍让的心态,那么这个社会肯定会变得更加美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将变得更加和谐。

在与他人相处中,一些人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谁都不肯甘拜下风,以致大打出手,事后静下心来想想,当时若能忍让三分,自会风平浪静,小事化无,言归于好。事实上,越是有理的人,如果表现得越谦让,越能显示出他胸襟坦荡,富有修养,反而更能得到他人的钦佩。

汉朝时有一位叫刘宽的人,为人宽厚仁慈。在南阳当太守时,小吏、老百姓做了错事,他只是让差役用蒲鞭责打,表示羞辱,深得民心。刘宽的夫人为了试探他是否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仁厚,便让婢女在他和属下集合办公的时候捧出肉汤,把肉汤泼在他的官服上。要是一般的人,必定会把婢女责打一顿,即使不如此,至少也要怒斥一番。但是刘宽不仅没发脾气,反而问婢女:“肉羹有没有烫着你的手?”由此足见刘宽为人宽容之肚量确实超乎一般人。

还有一次,有人曾经错认了他驾车的牛,硬说牛是他的。刘宽什么也没说,叫车夫把牛解下给那人,自己步行回家。后来,那人找到自己的牛,便把牛送还刘宽,并向他赔礼道歉。刘宽反而安慰那人。

这就是有礼让三分的做法,刘宽的肚量可谓不小。他感化了人心,也赢得了人心。

人人都有自尊心和好胜心,在生活中,对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不显示出自己比他人有容人雅量呢?

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难免会偶有过失,因此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不过很奇怪,每个人对待自己的过错,往往不如看他人的那样严重。大概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犯错的背景了解得很清楚,对于自己的过错就比较容易原谅,我们常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家的过错上。即使有时不得不正视自己的过错,也总觉得是可以宽恕的,这是因为无论我们自己是好是坏,我们总是能够容忍自己。

问题是轮到我们评判他人的时候,情形就不一样了。我们用另外一副眼光,百般挑剔地去发现他们的不对。例如:假使我们发现了他人说谎,我们将会严厉地谴责对方的不诚实,可是谁又敢于保证自己从没说过一次谎?

大部分人一旦陷身于争斗的漩涡,便不由自主地焦躁起来,不仅是为了面子,有时也是为了利益,因此一旦自己得了“理”,便不饶人,非逼得对方鸣金收兵或竖白旗投降不可。然而“得理不饶人”虽然让你吹着胜利的号角,但这也是下次争斗的前奏。因为这对“战败”的对方也是一种面子和利益之争,他当然要伺机“讨”还。

在这种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像刘宽那样,即使自己有理,也让别人三分呢?其实,有些时候给他人留下台阶,也是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

宽以待人,要有主动“让道”的精神,宽容让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会因为对信息的意义理解不一,个性、脾气、爱好、要求的不统一,价值观念的差异产生矛盾或冲突,此时我们应记住一位哲人的话:“航行中有一条规律可循,操纵灵敏的船应该给不太灵敏的船让道。我认为,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也是应遵循的一条规律。”

因此,做一个肯理解、容纳他人的优点和缺点的人,才会受到他人的欢迎。相反,那些只知道对人吹毛求疵,又批评又说教没完没了的人,哪里会拥有亲密的朋友呢?人们对他只有敬而远之!

在提及宽广的胸怀时人们往往以大海作比,海能广纳百川,也不拒暴雨和冰雹;也有人把忍耐性比做弹簧,具有能伸能屈的韧性。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时待人以宽。”就是说,相容接纳、团结更多的人,在顺利的时候共奋斗,在困难的时候共患难,进而增加成功的力量,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反之,相容度低,则会使人疏远,减少合作力量,人为地增加阻力。

宽以待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推己及人,是以自己为标尺,衡量自己的举止能否为人所接受,其依据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还可以用角色互换的方法,假设自己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想一想对方会有什么反应、感觉,从而理解他人,体谅他人。懂得了这点,当别人理短时宽容他人,他人才会在自己理短时容让自己,以此建立相互宽容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