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易经》64个人生智慧
22383700000036

第36章 智慧36明夷卦:韬光养晦,锋芒不露

【原文】

明夷:利艰贞。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解析】

明夷卦:卜问艰难之事则利。

《象辞》说:内卦为离为日,外卦为坤为地。太阳没入地中,是明夷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治民理政,不以苛察为明,而是外愚内慧,容物亲众。

明夷卦象征光明伤损。利于占问艰难之事。初九光明受到伤损时有如飞鸟低垂着翅膀,仓皇疾行,又如君子匆忙出行,三天没有吃饭。一旦有所举动,便遭主人责备。六二光明受到伤损,伤及左边大腿,若用强壮的良马拯济伤损,可获吉祥。九三光明受到伤损时到南郊狩猎,却得到一匹踏雪马,象征此爻不可占问疾病之事。六四退处左方腹地,察知光明受到伤损的内中情状,于是毅然出门远行。六五若能像箕子被囚而佯狂自保,则利于占问。上六天空晦暗不明,起初登临天上,最终坠落地下。

趋势避祸的智慧

《明夷卦》中的“明夷”从字面上看,是光明受到损害的意思。在这里暗指主人受到伤害。怎样才能化解这样的危险呢?《明夷卦》上给出了答案:“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君子”只有深明此“道”,内心保持独立、自信,用一种难得糊涂的“晦”来保身,才能躲过劫难和危险。

萧何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丞相,汉初“三杰”之一,沛县丰邑人。他不论在战争期间,还是在汉初恢复时期,都表现出了中国古代杰出政治家的风度和治国才能,几千年来都被人们所称颂。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陈豨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出征,到了邯郸,还没等罢兵,淮阴侯韩信谋反关中,吕后采用萧何的计谋,诛杀了韩信。刘邦听说韩信被诛杀后,便派使者来拜萧何为相国,同时加封五千户,并派了五百名士兵和一名都尉作为萧何的侍卫队。当天,一些官员前来祝贺,萧何在府中摆酒款待他们,喜气洋洋的。突然有一个名叫召平的人,穿着白衣白鞋,进来吊丧。萧何见状大怒。召平却不慌不忙地对萧何说:“相国,我是来给您提醒的,您的大祸就要临头了。”萧何大惊,忙问:“我又没有犯什么过错,没犯什么法,怎会有什么大祸?相反的是,当今皇上还对我恩宠有加,你难道不知道皇上对我的赏赐么?”这人说:“我当然知道,可是,你仔细想一下,您现在身为相国,功列第一,还能有比这更高的封赏吗?况且您一入关就深得百姓的爱戴,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百姓都拥护您,您还在想尽办法为民办事,以此安抚百姓。皇上在外风餐露宿,而您长年留守在京城,并没有冒被弓箭射中的危险,却加官晋爵,添置卫队,这并不是宠爱你。韩信起兵谋反,刚刚被镇压下去,皇上对您的忠心也产生了怀疑,皇上赏赐你,不是为了奖赏你的功劳,而是为了试探你。希望您不要接受皇上的封赏,并且把全部家产献出来用以资助军队。这样才能消除皇上对您的疑心。”萧何听从了他的建议,刘邦见萧何如此谦逊,非常高兴。

同年秋天,黥(英)布谋反,汉高祖又率兵出征,但是他身在前方,每次萧何派人输送军粮到前方时,刘邦都要问:“萧相国在长安做什么?”使者回答,萧相国爱民如子,除办军需以外,无非是做些安抚、体恤百姓的事,就像皇上从前讨伐叛子陈豨时所做的那样。刘邦听后总默不作声。使者回来后告诉萧何,萧何也没有识破刘邦的用心。

有一次,萧何偶然和一个门客谈到这件事,这个门客忙说:“这样看来您不久就要被满门抄斩了。丞相,您想想,现在皇上带兵在外打仗,他之所以几次问您的起居动向,就是害怕您借关中的民望而有什么不轨行动啊!如今您何不贱价强买民间田宅,发放一些低利息的贷款以玷污自己的声誉,故意让百姓骂您、怨恨您,制造些坏名声,这样皇上一看您也不得民心了,才会对您放心。”萧何长叹一声,说:“我怎么能去剥削百姓,做贪官污吏呢?”门客说:“您真是对别人明白,对自己糊涂啊!”萧何又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为了消除刘邦对他的疑忌,只得故意做些侵夺民间财物的坏事来自污名节。不多久,就有人将萧何的所作所为密报给刘邦。刘邦听了,像没有这回事一样,并不查问。当刘邦从前线撤军回来,百姓拦路上书,说相国强夺、贱买民间田宅,价值数千万。刘邦回长安以后,萧何去见他时,刘邦笑着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意味深长地说:“你身为相国,竟然也和百姓争利!你就是这样利民啊?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去吧!”

刘邦表面让萧何自己向百姓认错,补偿田价,可内心里却窃喜,对萧何的怀疑也逐渐消失。

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双方既相互依赖又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善于看到由福到祸和由祸到福的相互转换,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事情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福来之时不必过喜,要能恰如其分地承受;祸来之时也不必沮丧,要学会及时适当地自救,注意看透它们所有或即将有的过渡转化,推动事情向有利于社会大众、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低头无妨做大事

忍让求成有一种表现形式,即吃亏。俗话说:“好汉不吃眼前亏。”这是指聪明人能见机行事,避开暂时的不利势头,以免吃亏受辱。中国人向来提倡“以忍为上”“吃亏是福”,这是一种玄妙的处世哲学。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俊杰,并非专指那些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冲锋陷阵无坚不摧的英雄,而且应当包括那些看准时局、以忍求成者。

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很多人都会碰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残酷的现实有时需要你对人俯首听命,这样的时候,你必须面对现实。要知道,敢于碰硬不失为一种壮举,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硬要拿着鸡蛋去与石头斗狠,只能算作是无谓的牺牲。这样的时候,就需要用另一种方法来迎接生活。

不妨拿出一块心地,单搁不平之事,闭起双眼,权当不觉。还是那句话:忍!大丈夫要能屈能伸,人在矮檐下,一定要低头。

我们不妨做这样一个假设:你和别人开车时相撞,对方的车只是“小伤”,甚至可以说根本不算伤,你不想吃亏,准备和对方理论一番,可对方车上下来四个彪形大汉,个个横眉怒目,围住你索赔,眼看四周荒僻,也无公用电话,更不可能有人对你伸出援手。请问,你要不要吃“赔钱了事”这个亏呢?

你当然可以不吃,如果你能“说”退他们,或是能“打”退他们,而且自己不受伤。

如果你不能说又不能打,那么看来也只有“赔钱了事”了。你说他们蛮横无理也罢,欺人太甚也罢,但你应该明白,在人性丛林里,是不太说“理”这个字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哪有什么理可说呢。因此,眼前亏不吃,换来的可能是一顿拳打脚踹或是车子被砸坏。报警?人都快被打死了,还报警?报警也不一定来得及。由此可见,“好汉不吃眼前亏”的目的是以吃“眼前亏”来换取其他的利益,是为了生存和实现更高远的目标,如果因为“不吃”眼前亏而蒙受巨大的损失,甚至把命都丢了,哪还谈得上未来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