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易经》64个人生智慧
22383700000016

第16章 智慧16豫卦:得意不能忘形,乐极切勿生悲

【原文】

豫:利建侯行师。

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解析】

豫卦:有利于封侯建国,出兵打仗。

《象辞》说:上卦为震,震为雷,下卦为坤,坤为地。春雷轰鸣,大地震动,催发万物,这是豫卦的卦象。先王观此卦象,取法于声满大地的雷鸣,制作音乐,歌功颂德,光荣归于上帝,光荣归于祖考。

豫卦象征欢乐。利于授爵封侯、兴兵征战。初六由于喜好欢乐而闻名,将有凶险。六二德性坚贞超过磐石,不等一天终了就悟出过分欢乐的害处,占问必获吉祥。六三媚眼向上以求受宠之欢乐,必遭困厄;如果行事总是迟迟疑疑,也会陷入困境。九四众人依靠他而得到欢乐,将大有所获;坦直不疑,朋友会像头发束绾于簪子上一样聚合相从。六五占问疫病的吉凶,筮得此爻预示着长久健康而不致死亡。上六即使已经养成盲目纵情作乐的恶习,若能及早改正,仍无灾祸。

不能大意,更不能得意

《豫卦》中的“豫”常被译为“欢乐”“得势”。“欢乐”与“得势”本是一件让人心情舒畅的事,是大吉之兆,而《豫卦》的六二却不忘提醒众人“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一定要在兴奋高兴的时候有个度,切莫“乐极生悲”。

“豫”对于众人来说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坏事,关键在于如何去对待它。处理得好就是好事,处理不好也自然就成了坏事。因此,我们才会常常听到不厌其烦的叮嘱——“得意时莫忘形”。

晋献公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了争王位杀得不可开交。公子重耳遭到了陷害,被迫逃到了狄国。没过多久,夷吾争得了政权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即晋惠公。

晋惠公为了铲除后患,便派人去刺杀重耳。重耳带着狐偃等人连夜逃离了狄国,再次逃难。他们一路逃跑,风餐露宿,历尽艰辛。粮食不够吃,衣服不够穿,不得不靠野菜充饥或乞讨度日。

在逃亡的过程中,他们先后到过卫国、齐国、宋国、郑国、楚国,最后到达了秦国。在整个逃难的艰苦岁月里,狐偃一直都紧跟公子重耳,帮他渡过了种种险阻。

秦穆公很支持公子重耳做国君,便于公元前636年出动大军,亲自护送重耳重返晋国。到了黄河边,秦穆公把一半人马送给了重耳,自己则留一半人马在黄河西岸作为接应。

上船的时候,公子重耳的随从把逃难时用的物品全都搬到船上,一样也舍不得扔掉。重耳见了,哈哈大笑,他说:“我回去做国君,要什么有什么,还要这些破破烂烂的干什么?”

说着,便吩咐人们把东西撇在岸上。人们七手八脚地把这些东西扔到岸上,有的把破衣旧裤丢到河里。

忠心耿耿的狐偃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十分难过。他想,公子未得富贵,先忘贫贱,将来怎么会是个好君主?于是,他把秦穆公送给他的一块白玉拿出来,对重耳说:“如今公子过河,对岸就是晋国。你内有大臣,外有秦国,我就留在这里吧。现奉上这块白玉,以表我的心意。”

重耳一听,十分诧异,他说:“我全靠你们帮助,才有今日。大家在外面吃了19年苦,现在回去,有福同享,你怎能不回去?”

狐偃说:“以前公子在患难之中,我有些用处。现在公子回去做国君,情形不同了,自然另有一批新人使唤。我们就好比这些旧衣破鞋,还带回去做什么?”

重耳听了,恍然大悟,直怪自己不该得意忘形,满脸愧色地对狐偃说:“这全是我的不是,做人应该饱不忘饥。”于是又吩咐把破烂东西重新装到船上。

他们过了黄河,打了胜仗,重耳当上了晋国国君,就是晋文公。

《晋书·阮籍传》中记载:“当其得意,勿忘形骸。”要防止得意忘形,就要处处留心、处处小心,不能大意,更不能得意,因为一得意就会忘乎所以,就会惨败。

不要让成绩成为你的包袱

取得了成绩,难免要得意一下,这实属正常。但得意不能忘形,否则,就会阻碍你继续前进的步伐。

许多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就认为可以松松心了,可是,他们没有看到,社会的环境在不断地变化,人们的心态也在不断地跟着转变。虽然在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觉得很新鲜,但总有一天成绩也会褪色,甚至会变得毫无价值。

许多事情,在初始的时候总是新奇而富有创造性的,但只一会儿的工夫,就变得又老又旧。年轻人总认为中年以上的人是古板的。相反,年长的人总是认为现代的年轻人是多么的无知。

任何人对于自己所想要做的事情,在达到目的之前都会花很多的时间做种种的努力,但是有很多人往往在取得初步成就后,就抱着“守成”的观念,再也不肯前进一步了。像这种人就会阻碍自己前进的步伐,甚至压抑其他人的成长。因此,眼前的小小成就只可以让你小小地高兴一下,切不可因此而得意忘形,忘记了你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甚至忘记了你自己。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一下。

1.如果不满足目前的小小成绩,就会充实自己,提升自己。上班的人仍不忘继续学习,做生意的不断搜集信息,强化企业实力,这些都是在创造机会、寻找机会。

2.小小成就也是一种成就,这也是自己安身立命的资本。但社会的变化太快,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果你在原地踏步,社会的潮流就会把你抛在后头,后来者就会从后面追赶过去。相比之下,你的“小小成就”在一段时间后根本就不是成就,甚至还有被淘汰的可能。比如在十年、二十年前,大学生确实稀罕,而现在呢,已经到处都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已经不是新闻了。

3.如果我们想做成某件事,最佳时机一定是当我们目标明确、激情勃发、斗志昂扬的时候。每一个人在情绪饱满时,干什么事情都变得轻而易举。相反,如果一次次地拖延和延缓,就会削弱我们的意志,反而需要用越来越不情愿付出的努力或牺牲来达到目的。

那些永远追求前面目标的人是不会陶醉在已有的成就里的,他们总是想方设法达到更美好、更充实、更理想的境界,正是在这一次次的进步当中,他们完善着自我,也完善着人生。

克福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美国最著名的运动作家。他曾经为《运动画报》执笔28年之久,先后得过7次运动作家奖,完成了13本著作,达到了人生的巅峰。然而克福却在年过50岁以后,一手推翻了多年来在运动界所累积的声誉,改任《国家报》的总编辑。理由是,他觉得从前的工作已不再具有挑战性,他愿意接受新的冒险,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克福拥有着骄人的成就,可他却未因此而洋洋得意,骄傲自满,反而更加鞭策自己必须不断地再突破和创新。与此相反,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取得了一点成就就骄傲自大、自狂、懈怠而导致一败涂地。原本辛苦打下的江山,也因为未能精益求精而轻易化为乌有。自满是失败的温床,虽然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可还是有许多人不自觉地犯了自满的毛病。究其原因,就是这些人错把当初设定的“成功”当作了最终的奋斗目标,当自己取得了小的成绩,就以为大功告成,而松懈了奋斗的劲头。而真正追求成功的人只是把眼前取得的成就看作是对过去的一个总结而已。

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不论是服务、知识、技术、能力、市场等各方面,永远都不能停滞不前,尤其是现在竞争如此激烈,即使你今天站在高处,谁也不能保证你明天不会栽下来。

管理学上就很清楚地指出,在任何的高峰期之后,紧接着就是陡降的下坡期,必须不断地改良、演进,才能生生不息。

人类需要探求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只有那些虚怀若谷、得意而不忘形、不断前进的人才有可能实现更高层次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