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孝心不打折
22381200000012

第12章 来自大洋彼岸的声音

李玉华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今年暑假,爸爸又让他去帮着看摊。

爸爸卖旅游纪念品的小摊,就开在避暑山庄里的烟波致爽殿旁边,经营的产品,也大都与死在这里的那个咸丰皇帝有关。说句心里话,李玉华对这个咸丰皇帝没什么好感,觉得他窝囊透顶。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城,火烧了圆明园,他却撒手不管,跑到这里来躲清闲,还美其名曰“木兰秋狝”。

这天,李玉华远远看见一群外国游客,在一个漂亮女孩的引导下,向这里走来。好事!李玉华知道,干爸爸他们这行,宰这些外国人最过瘾。老外不懂行情,卖给中国人5块的东西,最少也得跟他们要50。李玉华抄起一摞旅游小册子,笑逐颜开地跑过去,老远就喊:“Look,look,English。”那意思是,这里面有英文介绍。在学校里,李玉华的英语成绩最差,现在一着急,连一句连贯的话都说不全。他真后悔在学校没好好学英语。

还没有等李玉华接近那几个老外,领头的那个女孩就上前一步,挡住他的去路。女孩用甜甜的声音说:“小老弟,你别把这些小册子卖给他们,行吗?”

李玉华停下来,看了看眼前这个比自己也大不了几岁的女孩子。她头上戴着导游帽,胸前挂着导游牌,一脸清纯的样儿,估计干导游这行还是个生瓜蛋子。李玉华对卖旅游纪念品这行可不是生瓜蛋子了,在爸爸耳濡目染的影响下,他对里面的猫腻了解得一清二楚,于是便摆出一副老练的样子,压低声音说:“小姐姐,你别急,提成少不了你的,按老规矩,百分之二十怎么样。”

女孩摇摇头:“我不是这意思,这上面有英文,要是让他们看到了,那可就糟了。”

李玉华意味深长地瞅了一眼女孩,心想,准是这小丫头对这里的一切不熟悉,怕人家老外看了小册子的介绍,自己露了馅儿。李玉华便会心地一笑,拿出一些纪念币,那上面印有咸丰皇帝在这里签批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旅游公司出这些产品,是想让来此旅游的人们,记住那段屈辱的历史。李玉华把纪念币在女孩面前晃了晃说:“这上面没有英文,他们看不懂。”

女孩又摇摇头,“这个更不行,他们若是带回去,那就更糟了。你这里的东西,都不能卖给他们。”

李玉华一听,火了。你是糊弄老外,我也是糊弄他们,凭什么你能赚钱,我就不能赚钱?就因为你比我多会几句洋话?今天老子还偏要卖给他们。他生气地推开女孩,凑到那些老外跟前,特意把小册子上印有英语的地方露在外面,在老外眼前摇晃着喊:“English,look,look。”一个足足高出李玉华半个头,身体肥硕的,卷毛蓝眼睛的,不知是英国、法国还是美国的外国妞好奇地接过李玉华的小册子。刚要看,那个女孩上去一把夺过来,对她叽里咕噜地说了一通,那个洋妞半信半疑地看着女孩。

李玉华虽然不能全听懂,但也能猜个大概,女孩肯定在说自己的东西不行,这不是明摆拆自己的生意吗!想让我的生意做不成,你也别想干好!李玉华冲着那个洋妞,又比划又摇头又晃脑,那意思是说那个女孩在唬她。那个洋妞被李玉华搞得眼睛发直,还是没弄明白李玉华的意思。李玉华急中生智,索性直截了当地指指那个女孩,又指指眼前的烟波致爽殿,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这回,那个洋肥妞终于开了点窍,她向那个女孩投去怀疑的目光。李玉华在一旁暗自庆喜,“活该吧,别把武大郎不当神仙,我不懂英语,也能搅浑你这锅汤。”

女孩急得眼泪都快下来了,哀求着说:“小兄弟,求求你了,别再搅局了,行不行。”李玉华“哼”了一声,“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本来咱们是井水不犯河水。凭什么你吃上肉,我喝点汤都不行?”女孩也顾不上跟李玉华多解释,从口袋里掏出个学生证,把学生证里仅有的30元钱,塞到李玉华手里,“小兄弟,今天你生意上的损失,我赔你好不好?求求你别把那些东西卖给他们。”原来是个打零工的学生妹,李玉华觉得自己做的也有点儿过分,便把钱塞了回去,“我要你的钱干什么?咱们要一致对外,赚老外的钱。你究竟为什么要护着老外?”女孩只好跟李玉华说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女孩是外语学校二年级的学生。她利用暑期,到避暑山庄谋了一份临时导游的工作。这是她接到的第一拨外国游客。这些游客来自英国一家通讯公司。她领着他们转了小布达拉宫、大佛寺、普宁寺,一路上,她把康熙和乾隆的文治武功,介绍得淋漓尽致,那些老外也对大清帝国的辉煌和中华民族的智慧赞叹不已。可是到了这里,她怎么也张不开口了。中华民族的伤痛都始自这个咸丰皇帝,她不愿意在这些外国人面前,提到那些让人心痛的历史,于是,她只说了咸丰皇帝到这里是来围猎的,目的是告诫八旗子弟不要忘记尚武精神,婉转地绕过了那些屈辱的史实。如果让这些老外了解到,她这个导游没有对景点典故如实介绍,凭他们那股子较真的劲儿,非得去导游管理处投诉她不可。那样,她好不容易应聘到的这个工作,就会丢掉的。

李玉华看到女孩可怜巴巴的样子,心也软了下来,说:“你看这事整的,你咋不早说啊。你放心吧,今天,他们就是出一万块买我的纪念品,我也不卖。咱毕竟也是宫城边上长大的炎黄子孙,没有这点骨气,还叫人吗。”

这时,那个肥胖的洋妞凑了过来。她用疑惑的目光盯着那个女孩,说了一串英语,那个女孩支支吾吾地应付着,显然有些力不从心。李玉华虽然听不明白,但是,从那个洋妞嘴里,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Why”。这个词李玉华懂啊,就是为什么。李玉华看到她那盛气凌人的样,忍不住开口了:“Why?Why?Why个逑?这还不都是因为你们那些老祖宗,干的那些缺德事整的,现在我们不怕你们了,中国人不是过去的中国人了,肥妞!”洋妞那张白晳的脸抽动了一下,而后很准确地重复了一句:“肥妞!”接着皱了皱眉,又补上了一句,“爹给的,有啥法。”李玉华和那个女孩顿时愕然了。这个洋妞懂汉语,这么生的词,她都能听明白,也就是说他们刚才的对话,她更能听懂了。

女孩看看李玉华,李玉华也看她,不知所措,显然他们俩是在掩耳盗铃。

停了一会儿,女孩扬起头,走到那个洋妞跟前,用纯正的普通话说:“不错,我是没有讲全面,但我不想讲,因为在整个避暑山庄里,这里是唯一一块民族的痛处。你们的钱我不赚了,你只管去投诉好了。”女孩说完,扯掉导游牌,直奔旅游管理处。

洋妞呆呆地站在那里,莫名其妙地问:“她,Why?Why?”李玉华气不打一处来,指着她的鼻子说:“Why?Why?Why什么Why,还不都是因为你!”那个洋妞直愣愣地看着李玉华,一脸的不解,“我,我?”李玉华说:“你装什么糊涂啊,你!”那个洋妞茫然地摇着头,用中洋掺半的话,夹杂着手势跟李玉华比画起来了。李玉华好半天才弄明白,原来,这个洋肥妞对汉语的了解,跟自己对英语的了解一样,只能听懂几个字!

等到旅游管理处负责人与女孩走过来,李玉华抢先一步迎上去,把那个负责人拉到一边,说:“叔叔,这个洋妞啥也没听明白,你就放导游姐姐一马吧,她能找到这份工作不容易。”那个负责人摇摇头说:“你们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我们不能以粉饰太平的方法来掩盖民族的伤疤,小同学,历史的伤疤应该正视,有正视过去的勇气,才能创造出新的未来。”迟疑了一下,那个负责人又说:“作为导游,这种欺瞒的行为是违背职业道德的,尽管情有可原,公司也是绝对不允许的。”

李玉华感到十分后悔,这都是自己贪心惹的祸,喃喃地说:“理是这么个理,如果那个洋妞坚持投诉,这位导游姐姐不就惨了吗?”

那个负责人无奈地摇摇头:“听天由命吧,我尽力说服她,放弃投诉。”接着,那个负责人用英语跟那个洋妞说起来。女孩在一旁听着听着,脸色渐渐地变得温和起来,最后她与那个洋妞俩竟然紧紧地拥抱了一下。这可把李玉华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那个负责人一直冷冰冰的脸,也变得有些发红。他有些激动地告诉李玉华,在洋妞他们公司里,很多人都能说一两句汉语,尤其以说俏皮话最为时髦。李玉华随意说出的“肥妞”,也正是她的同事们常用来戏弄她的中国话,她那幽默的回击,已经学到手很久了。在他们眼里,中国已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前途无量的国家,而不再那么古老而落后了,因此很多人都想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多学一些汉语。她之所以一再追问那个女孩,就是想弄清这里真实的历史。她还表示绝不会因为一段屈辱的历史而鄙视中国,反而中国在一个贫穷而落后的局面下,发展到现在这么好,才令人敬佩。她也非常理解女孩的心情,并不想投诉她,这种废墟中,不屈不挠站起来的民族精神,应该值得学习。

听了这些话,李玉华他们不禁心潮起伏,倍感光荣。这些来自大洋彼岸的声音,实在是让中华民族久违了。李玉华激动地递过那本旅游册子和那枚纪念币,“看看吧!”那个洋妞问:“多少钱?”李玉华伸出三根手指头,“三块,跟中国人一样。”

李玉华暗暗发誓,决定以后要学好英语,向外国人宣传我们蒸蒸日上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