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新编厚黑学活学活用全集
22379400000016

第16章 放下架子,厚脸求人(2)

磨而不赖的厚黑求人术

俗话说:“好事多磨。”许多事情是靠人“磨”出来的。有些情况下,只有多磨才能办成想办的事。

“磨”不是一种无赖的行为,它也是要策略的。磨的时候要彬彬有礼,摆事实讲道理,还要笑容满面,要经常出现在能让对方看到的场合,例如,他的办公室、家里等。而且每次都要准时无误,让对方感到好像是在上班一样,一到点就赶来了。这样对方总能看到你,也就总能想到你的事情了。

虽然这种方法看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只有这样才能办成事。因为有时候对方因种种原因不同意办理此事,而此事又是合情合理的,这种情况下只能“磨”了。

磨,能显示真诚,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能感动人。磨,是积极主动地向对方解释,与对方沟通,不间断地软化对方的过程。因此必须是全身心地投入,必须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磨,是一种静静的礼貌的等待,等待对方尽快给予答复。不要让对方感到你是故意找麻烦,故意影响他的工作和休息。要尽量通情达理,尽量减少对对方的干扰,这样,才能磨成功。

磨可以不露锋芒,不提要办的事,只是不间断地接近对方,使双方关系渐近,让对方更多地了解你,同情你,从而产生帮助的愿望。也就是说,你想办法与对方接近或与对方家人接近,并通过各种办法与他们搞好关系,从感情上贴近。这种感情上的磨,对方是难以拒绝的。

有些领导喜欢让人磨,不愿轻易同意任何事情。你磨他,使他从精神上得到一种满足,即权力欲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去磨,若怕麻烦,存有虚荣心反而会被对方见笑,他会说:“本来他再来一次我就同意了,可是他没来。”所以磨是一个有效的办法,但却是一个“难”办法。

摆出“打持久战”的架势

“磨”这一厚黑求人策略,其实质是以消极的形式争取积极的效果,是通过表现自己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和毅力,给对方施加压力,以增加接触机会,更充分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思想和感情,以影响对方的态度,达到求人的成功。对于这一厚黑求人术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很好,只有厚黑到一定程度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以下是厚黑求人“磨”的几个关键:

一、要有足够的耐心

耐心是以“磨”求人办事的前提和基础。当求人过程中出现僵局时,人们的直接反应通常是烦躁、失意、恼火甚至发怒。然而,这无助于事情的解决。你应理智地控制自己,采取忍耐的态度。这时,忍耐所表现的是对对方处境的理解,是对转机到来的期待和对求人成功的自信,有了这种心境,你就能在精神上使自己处于强有力的地位。能够方寸不乱,调动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想方设法去突破僵局。即使消耗一定的时间也在所不惜。从另一角度看,这一计策消耗的是时间。而时间恰恰是一种武器。时间对谁都是公平的,人们最耗不起的就是时间。所以,如果你以足够的耐心,摆出一副“打持久战”的架势与对方对垒时,便会对对方的心理产生震慑。以“泡”对“拖”,足以促其改变初衷,加快办事速度。所以,你要沉住气,耐心地牺牲一点时间,反而可以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有没有足够的耐心,还与人的自尊心强弱有关。有些人脸皮太薄,自尊心太强,经不住人家拒绝的打击。只要前进一受阻,他们就脸红,感到羞辱气恼,要么与人争吵翻脸,要么拂袖而去,再不回头。看起来这种人很有几分“骨气”,其实这种过分脆弱的自尊,导致他们只顾面子而不想千方百计地达到目的,于事无补。因此,你在求人时,既要有自尊,但又不要过分自尊,为了达到你的目的,脸皮就得厚,而且要不断增厚,由“厚如城墙到厚而无形”,碰个钉子,脸不红心不跳,不气不恼,照样微笑与人周旋,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要全力争取,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二、要善于见机行事

求人的时候,“磨”不是消极地耗时间,也不是硬和人家耍无赖,而是要善于采取积极的行动影响对方、感化对方,促进事态向好的方向转化。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可以这样看待所求之人,但你自己的心却“不是肉长的”,以你“黑如煤炭”、“黑而亮”、“黑而无色”的心,去对抗对方“肉长”的心,不管双方认识距离有多大,只要你善于用行动证明你的诚意,就会促使对方去思索,进而理解你的苦心,从固执的框子里跳出来,那时你就将“磨”出希望了。

厚黑求人术——软磨硬泡

有些事儿你怀着满腔热血找到对方,尽管对方能办,可就是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和理由搪塞、推托和拒绝,搞得你无能为力,无计可施。有些人在这种情况下只好打退堂鼓,撤回来了事,也不再另行组织进攻了。但也有一部分性格顽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他们采用软磨硬泡法,友好地赖着对方的时间,赖着对方的情面,甚至赖着对方的地盘,不答应就是不撤退,不把事情办成就是不回头,搞得对方急不得恼不得,最后不得不答应他的要求,这时他们才鸣金收兵凯旋。

有些人脸皮太薄,自尊心太强,经不住人家拒绝的打击。只要略一受阻,他们就脸红,感到羞辱、气恼,要么与人争吵闹崩,要么拂袖而去,再不回头。

看起来这种人很有几分“你不给办就拉倒”的“骨气”,其实这是过分脆弱的表现,导致他们只顾面子而不想千方百计达到目的,于事业无益。

因此,我们在找人办事儿时,既要有自尊,但又不要抱着自尊不放,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有必要增强抗挫折的能力,碰个钉脸不红心不跳,不气不恼,照样微笑与人周旋,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要全力争取,不达目的绝不罢休。有这样顽强的意志就能把事情办成。

从另一角度看,软磨硬泡消耗的是时间,而时间恰恰是一种办事的武器。时间对谁都是宝贵的,人们最耗不起的是时间。所以,如果你以足够的耐心,摆出一副“打持久战”的架势与对方对垒时,便会对对方的心理产生震慑。以“泡”对“拖”,足以促其改变初衷,加快办事儿速度。所以,你要沉住气,耐心地牺牲一点时间,反而可以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有个拉保险的业务员,到一家餐厅拜访店主,店主一听到是保险公司的人,笑脸倏地收了起来。店主说:“保险这玩意儿,根本没用,必须等我死了以后才能领到钱,这算什么呢?”业务员笑着说:“我不会浪费您太多的时间,您只要挪几分钟的时间让我为您说明就好了!”

店主说:“我现在很忙,如果你的时间太多,何不帮我洗洗碗盘呢?”店主原是以开玩笑的口吻戏谑他,没想到年轻的保险员真的脱下西装外套,卷起袖子开始洗了,老板娘吓了一跳,大喊:“你用不着来这一套,我们实在不需要保险!所以,不管你怎么说,怎么做,我们绝不会投保,我看你还是别浪费时间和精力了!”可保险员还是每天都来洗碗盘,店主依旧是铁石心肠地告诉他:“你再来几次也没用,你也用不着再洗了,如果你够聪明,趁早找别家吧!”

但是这位有耐心的保险员依然天天来洗,10天、20天、30天过去了。到了第40天,这个讨厌保险的店主,终于被这个青年的诚心感动了,最后答应他投高额保险,不仅如此,而且还替这位有耐心的年轻保险员介绍了不少桩生意呢!

求人不必矮人三分

俗话说,求人矮三分,所以很多人不愿意求人,主要原因是因为放不下面子。“求人不如求己”、“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这些谚语表达了人们这种不愿将自己放在一个卑微的地位去求人的心态。求人厚黑学主张,要求人必须克服自身这种“爱面子”的弊端。求人时,你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你首先应该搞清谁是求方、谁是被求方,这种求与被求的关系搞清之后,尊卑差别也就搞清了,其次应该根据这种尊卑差别确定自己所应采取的具体的求人手段,特别是作为求方的,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卑微地位,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与自己的这种地位相吻合,否则如果把尊卑关系误认为是平等关系,甚至于颠倒了尊卑关系,以卑为尊,就会做出失礼之举,有碍正常交际,对求人办事是极为不利的。

所以你在求人办事的时候,一定要放下架子,放下面子,心甘情愿地向对方献殷勤,因为毕竟你是在求别人为你办事,而不是命令对方。在求人的过程中,以下两点需要注意:

一、放下架子,腿要勤快一点

你应该主动到对方那里去求见,而不应被动地等待或颐指气使、发号施令让别人到你这里来。诸葛亮是一介布衣,而刘备是汉朝将军,两人社会地位的尊卑是不论自明的。不过诸葛亮这时并不是刘备的属下,所以尽管尊卑差别很大,但也是井水不犯河水。刘备见诸葛亮的目的是想让他“展吕望之大才,施子房之鸿略”,帮助自己成就大业,所以刘备是求人的一方,诸葛亮是被求的一方。刘备不以原来的尊卑差别为念,只讲求与被求关系上的尊卑差别,屈千乘之尊三顾茅庐,把尊的地位让给了诸葛亮,这是为人们所称道的。如果只讲原来的尊卑差别,不顾交际上的尊卑差别,像张飞所说的那样:“使人唤来,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那么刘备就得不到诸葛亮,这一点是必定无疑的。

二、把握好细节,尽量尊敬对方

在约见时,你要先于对方到达,并要等对方,不要让对方等你。前文中提到的张良与老人的约见,前两次张良都去晚了,张良因此遭到了长者的责怪;第三次约见时,张良再也不敢去晚了,就在约定地点等长者;长者到后,觉得张良是个守信誉的人,就送给了张良一部《太公兵法》。当然,这里要求张良先到等待长者,除了因为有一层求与被求的关系外,还有一层长幼关系;不过,长幼其实也是另一种意义的尊卑。

三、求人办事之后,一定要表达谢意

在对方实施帮助完毕时,你要向对方表示致谢,这一点是千万不可忽略的。如果有机会,你还要主动给予对方帮助,以示报答。投桃报李,礼尚往来是交际的一个原则;求方应牢牢记住被求方给予自己的帮助,做到“受恩莫忘”。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交际中品德高尚的人所应遵循的准则。韩信为布衣时,自己不能养活自己,一位洗衣物的老大娘见韩信非常饥饿,就把自己的饭分给韩信吃,韩信做了大官后,送给这位老大娘千金来报答她的恩情。

在求人办事时,搞清尊卑关系非常重要,但仅此还不行,重要的还在于要增厚自己的脸皮,这里的关键是不能自视太高。

1923年,美国福特公司有一台大型发电机不能正常运转了,公司里的几位工程技术人员百般努力都无济于事,眼看要影响到整个的生产计划。福特心里焦急万分,他只得到一个小厂去请来一位很傲慢但据说对电机特别内行的德国籍科学家。这位科学家名叫斯特曼斯,他来到福特公司后只要了一架梯子和一根粉笔,然后爬上爬下在电机的各地方静听空转时的声音。不久,斯特曼斯用粉笔在电机的左边一个小长条地方画了两道杠杠,对福特说:“毛病出在这儿,多了16圈线圈,拆掉多余的线圈就行了。”技工人员半信半疑,但只能照他的话试试运气。不料电机果真奇迹般地正常运转了。大家都对斯特曼斯表示感谢。斯特曼斯却傲慢地说不要感谢,只要1万美元的酬金,并对众人说:“粉笔画一条线不值一美元,但知道该在哪里画线的技术超过9999美元。”福特心里清楚,斯特曼斯尽管傲慢,会使他没面子,但却是真正的人才,是企业走向发达的根本之所在,所以他不仅愉快地付了1万美元酬金,而且表示愿用高薪相聘。谁知斯特曼斯毫不为动。他说他现在的公司曾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救过他,他不可能见利忘义背弃该公司。福特一听,更觉得斯特曼斯讲信用、重情义,如此人才实为企业所必需。于是,福特毫不犹豫地花巨资把斯特曼斯所在的公司整个买了下来。以福特之地位和财势,竟敢于“厚着脸面”忍受斯特曼斯的冷嘲热讽,是因为福特清楚成大事者必以人为本,斯特曼斯便是他赚取更多钱财的无价之宝,所以福特也敢于不惜工本留下斯特曼斯这块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