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江湖梦华录
22371600000280

第280章 疯子

赵峻姓赵,皇室之尊。

铁无私手里拿着一幅画有赵峻的画,眼睛却紧紧盯着擅自闯入、形如疯癫的赵峻。时已夜深,寅卯之间,赵峻在不应现身的时间现身于不应现身的地方,举止与往日大不相同,着实诡异。

人无人形,鬼不成鬼。

抬眼望去,赵峻早已不复当年汴京城中第一小霸王的气势,长发凌乱,形容枯槁,面目犁黑,俨然一副落魄非常模样。尤其那双略显呆滞的眼睛,飘忽不定之间,难掩过分的惊惧。

心生惊惧,发于举止。

铁无私在观察,观察赵峻的举止与潜在的每一个细节。赵峻擅闯之后,身形摇晃,竟似酣醉,待看清庭中安放的十一具尸体,吓得跌倒在地,口中大嚷“勾魂索命的恶鬼,滚开,滚远……”

观察入微,却是疑惑不解。

显然,铁无私不会单凭一幅不知真假的画便断定赵峻是凶手,更不会依循赵峻的片刻疯言疯语便断定赵峻已陷疯癫。画可以伪作,疯能够假装,一切尚未水落石出之前,绝不轻易肯定或否定。

或许画像已遭凶手调包,故意用赵峻迷惑他;或许赵峻只是伪装疯癫,以此达到其不可告人的阴谋……

铁无私在观察,既是观察赵峻,更是观察捕头们看到赵峻时的反应。离开六扇门七年之久,大多数捕头皆由赵峻亲手挑选或提携,由反应可推知捕头们对待赵峻的态度。其中,他要重点观察的是林靖。

他与赵峻,是现任与前任。

林靖如何对待赵峻本是林靖自己的事,可铁无私既已知道林靖与赵峻的关系,便不能视而不见。一旦赵峻卷入命案,势必会与整个六扇门为敌,他需要确定林靖的态度与立场。

赵峻跌倒之际,无人搀扶。

连同林靖在内的一众捕头皆怔怔看着,看着昔日的汴京城第一小霸王,看着于他们有恩的前任六扇门总捕。夜色已深沉,本应入梦温柔乡,他们却异常清醒,并时刻提醒,提醒自己莫要犯错。

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世道艰难,任职公门者往往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无功不受赏,有过却当罚。

大多数任职六扇门的捕头,皆抱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于是一盏茶后,赵峻仍瘫坐地上,指着一丈之外的十一具尸体嚷着疯言疯语,多为“恶鬼”、“索命”之类的畏惧之言。

无疑,铁无私在观察林靖时,林靖亦在观察铁无私。

他知道铁无私与赵峻之间的过节,那不只是现任总捕与前任总捕的过节,更是生与死、是与非的过节。没有人知道铁无私的底线,一切尚未明朗之前,沉默或许不是最好的决定,但一定不是最坏的选择。

捕头们与林靖齐心,一齐沉默。

铁无私却自收起画,大步走向赵峻,走向几番想要置他于死地的嫌犯。显然,以他的经验判断,赵峻即便不是直接凶手,亦会间接与凶手有着牵扯不断的联系。赵峻既已不请自来,作为六扇门总捕的他自然不能视而不见。

赵峻看到铁无私后,突然抱住铁无私的腿,高喊“救命,救命”,如当成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般,死死抱住。铁无私既不躲开,亦不挣脱,由着他抓,顺势观察他的眼神,观察他身上的每一个细节。

眼神反映内心,细节决定整体。

此时的赵峻若非真疯,便是一名精于演戏的高手。只因铁无私虽观察入微,却不能判断真与假、是与否。由眼神看,赵峻已疯,已癫。但眼神可以伪装,伪装成已疯、已癫的模样。

铁无私道:“王爷深夜造访,有何贵干?”

赵峻不答,仍自嚷着“恶鬼”、“救命”之内的受惊之语。他使出全力,双腿乱蹬,竟似有人拖拉他的腿,扬起阵阵尘土。当然,他一直护住脖颈,生怕恶鬼一口咬断他的咽喉。

铁无私道:“恶鬼是谁?”

赵峻道:“恶鬼是……是他,是天底下最恶的鬼……”

铁无私道:“他是谁?”

赵峻突然抬头看着铁无私,笑嘻嘻地道:“本王问你,他是谁,你是谁?他有细长的獠牙,能一口咬断人的脖子。不管他是谁、你是谁,你都要救救本王,本王一定赏你做六扇门总捕……”

铁无私道:“王爷坐拥皇室之尊,岂用本捕施救。”

赵峻猛地推开铁无私,挥舞起手中断剑,乱戳乱刺,骂道:“恶鬼……恶鬼,你们都是恶鬼的同伙,你们都是恶鬼。想要本王的命,先问过本王的剑。”

铁无私道:“你的剑已断。”

赵峻盯着断剑,凄然一笑,继而泣如孩提,为断剑,为悲痛,言行悲切,着实令观者动容。但他的悲痛只是一时,转瞬便被恶狠狠的眼神取代,发狠道:“恶鬼,你毁我宝剑,杀我家人,我要同你拼命!”

话音一落,赵峻全力刺出,手中断剑直取铁无私的膝。铁无私只些微侧身,便轻易躲过。不论赵峻如何落魄、耍泼,身后却是皇室之尊,铁无私不会与赵峻动手,以免落人口实。

当然,他已心生疑惑。

使他疑惑的既是赵峻的疯,更是赵峻的那句“毁我宝剑,杀我家人”。宝剑已毁,可证此言非虚,难道赵峻的家人已遇害?一日之内,已发生太多命案,以致铁无私不得不警醒。

一念及此,铁无私立即指派一名捕头到赵峻的王府探一探虚实。只是那名捕头尚未走出六扇门,便自门外传来“圣旨到”之声,声至人至。抬眼望去,却见太监如是亲至,立于门前,宣读皇帝口谕:“惊闻襄王府命案,三十有八人枉死,朕甚悲痛,特命六扇门全力破案,限期三日,不得有误。”

铁无私虽自震惊,却已接旨遵命。

如是看一眼赵峻,复看向铁无私,似有深意道:“请总捕务必保护襄王周全,并即刻赶往襄王府。一日之内,命案接二连三发生,圣上已是龙颜大怒。若总捕不能如期破案,少不得要连累六扇门的一众属下,以及那位尚未醒来的兄弟。”

如是如非,是是非非。

铁无私正自揣测太监如是的话外之意,如是却已转身离开,如那一缕吹拂的清风,声去人去,消失于六扇门前。铁无私与一众捕头则怔在当场,一齐看向半疯半癫的襄王赵峻。

既惊且惧,既忧且虑。

惊的是襄王府三十八条人命惨死的事实,惧的是汴京城尚不明朗的夜空已遭杀气笼罩,随时有命案发生。他们作为六扇门捕头,无疑已站在凶手的对立面,别人思的是如何避免不幸,他们思的却是如何扼杀不幸。

前者躲避即可,后者是正面交锋。

铁无私只带上十名捕头,匆匆赶往襄王府。一路之上,铁无私都在深深疑惑,疑惑凶手为何要对赵峻下手,疑惑凶手为何会让赵峻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