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非常使命
22310500000076

第76章 一个不可捉摸的神秘人物

佛经说:同船过渡前世修。

这告诉了人们一个浅显的道理,大千世界,尽管芸芸众生熙熙攘攘,但人与人的相识相知,既有偶然的因素也有必然的因素。一文不名的中国公民唐元龙与声名显赫的缅甸巨头彭家声相识相知,也算是一种缘分吧。

但这时唐元龙确实不知道眼前这个人就是“果敢之王”彭家声。说实话,当时他还不知道缅甸有个叫“果敢“的地方哩!

彭家声何许人也?有人说他是毒枭,也有人说他是豪杰,有人说他是魔鬼,也有人说他是英雄——不管世人如何对他评价,在唐元龙和他接触的十几年中,此人至少是个有着多重性格、多谋善变、城府颇深、不可一概而论的的复杂人物。

彭家声祖籍确实是中国四川。1931年,他出生在果敢红石头河。父亲彭积昌共生七子,彭家声是长子。除了夭折的次子,彭家兄弟六人全部在果敢身居要职。唐元龙自来到打洛后,就经常听到人们起讲彭家声的传奇故事:此人身逢乱世,半生戎马,一生坎坷,几度沉浮,几次都差点送掉性命。1949年,他在当时的果敢土司杨振材开办的军政进修班里,恶补了不到一年的军事知识后,年仅18岁的他就开始在土司公署自卫队担任分队长,数年后升为副大队长,直至1965年缅甸政府军进驻果敢、土司政权结束才解甲回家。

这种日子没有持续多久。果敢在缅政府军进驻后陷入混乱。同年6月,44岁的彭家声带着几十名青年成立了“果敢人民革命军”,与缅政府军打起了游击。在与缅政府军作战的那几年,彭家兄弟悍勇善战之名驰誉缅甸。1967年,缅甸共产党邀请彭家声加入。次年元月,经过严格训练和重新准备后,彭家声的部队以“缅甸人民解放军”的名义进入果敢。

由于种种原因,后来缅共内部分化严重,彭家声也随之沉浮,从1977年开始,他一直隐居贺岛。1989年3月,彭家声在果敢发动了兵变,宣布脱离缅甸共产党,成立了“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党”和“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同时组建了“临时军事委员会”,由他出任主席和同盟军总司令。3月16日,彭部已经控制了原缅共东北军区80%的领地。5月下旬,彭家声飞赴仰光,与缅甸政府就和解的有关事宜谈判。双方经过多次磋商,在停止武装对抗、民族自治、经济政策以及军队的保留等问题达成了协议。不久,缅甸政府又批准彭家声部为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政府”,正式承认其为缅甸特殊的“地方政府”。彭家声一时更是声名大噪,被人称为“果敢之父”,俨然成了缅甸的“民族英雄”。

但这样的时日没延续多久,“第一特区”就发生内讧,杨茂良兄弟打走了彭家声。彭家声从“第一特区”逃出后,逃到了女婿林明贤处避祸——也就在这时,唐元龙在勐拉邂逅并认识了彭家声。彭家声来到这里,亲眼所见“第四特区”在林明贤领导下,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这里在中国政府的规劝和帮助下,提出了禁种鸦片的“六年规划”,并开始与中国勐海政府合作试种水稻,以此逐步解决烟农的粮食问题;彭家声还悄悄来到边境上,用望远镜窥视了中国边民的生存境况,窥视了这边庄稼和花卉果木生长情况,当然也顺便查看了唐元龙的农场。一切所见所闻,或许对彭家声有了某种触动,也不知他出于什么动机,他竟主动邀请唐元龙给彭家的荒坡种起果木来。

唐元龙是个性急的人。答应彭老先生邀请后,第三天他就运来果苗,将自己农场近百人全部拉到了彭家的荒坡上,不分昼夜挖坑栽植起来,就将几面荒坡全部栽上了柑橘苗。

可他在和彭老先生结账时,却发生了一点小小的不愉快。

“你报的果苗栽种数量,和我统计的有出入。”彭老先生不动声色说道,“总数差了100多棵。”

“这、这……”唐元龙闻言,一时竟有点张口结舌——这么大面积的荒坡,共栽种了好几千棵果苗,他是按每个员工栽种的翔实数量统计的,果苗价格也按最低的成本价计算,难道这老先生会亲自爬坡上坎一棵棵去数过不成!显然,这老先生多疑了,是不信任他。

“彭老师,是么?”唐元龙略一思索,笑了一下,他豪爽地对老先生说道,“中国有句老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老应该相信,我绝不会去赚您的那点小钱。我与您头回打交道,原本就没打算赚您的钱。至于数量呢,也不可能精确到每棵果苗上——这样吧,按照我们原先谈好的价钱,您只给我一半!”

彭老先生抬起头,用一种捉摸不定的眼神看了唐元龙一眼。

“彭老师,我这不是赌气。”唐元龙认真地说,“您付我一半的价钱,只要够工人的工钱就行了。”

“好,既然你不是和我赌气,那就照你说的办吧。”老先生停了停,微微点了点头,“以后我们合作的机会还多,你的损失今后我会给你弥补起来的……”

“彭老师您说到哪里去了!情义无价,何况您还是老前辈,我们还是老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