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非常使命
22310500000074

第74章 一个小人物的禁毒梦想

那天,唐元龙又到勐拉去看望一个叫赵昆明的老人。这个老人,曾是“第四特区”的领导,只是他不善权谋生性怯弱,后来他主动让贤于彭家声女婿、青壮派领袖林明贤。在和赵昆明几次接触中,唐元龙见他每次都是寡寡欲欢长吁短叹。这天,他在和老人喝茶摆谈时才知道,原来老人曾寄希望最大的儿子,早已染上深沉的毒瘾,不但成了一个行尸走肉般的废人,且已奄奄一息来日不多了!

老人每当谈到儿子,都痛不欲生老泪纵横。

“毒品这东西,全世界都深恶痛绝。”唐元龙陪着老人唏嘘感慨一阵,最后他真诚地对老人说道,“戒毒不成,主要是毒源未绝——既如此,那你们为什么不在这地方禁种鸦片,铲除毒源呢?”

“唉——”赵昆明凄然地摇摇头,“铲除毒源,谈何容易!100多年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唐元龙当然明白老人的意思。是呀,金三角地区禁绝不了鸦片,固然有根深蒂固的历史原因,但更有盘根错节的现实问题。他想了想又说道:“我想了很久,你们能不能以经济作物替代罂粟种植呀?”

“你这只是一厢情愿,想法天真罢了。”赵昆明长长叹了口气,“你这想法,只是纸上谈兵罢了。100多年过去了,随着毒品不断扩散,市场需求持续增加,不但禁而未绝,反而是变本加厉了呀!”

“这些年,联合国不断向缅甸政府和特区政府施压,中国政府也给特区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禁毒主张,特区政府中的有识之士,也提出过一些禁毒的具体措施呀!”唐元龙想了想,又对赵昆明说道,“禁毒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依我看,根绝毒品只是早晚的事呀!”

“你说的道理是对的。我们这里,今年已在中国勐海县农技人员无偿帮助下,试种了10亩水稻,并获得了成功——但,这只是杯水车薪,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呀!”赵昆明犹豫了一下说道,“我说冰冻三尺,自然不是信口开河。如果像你说的那样,以果树替代罂粟种植,这个中的情况复杂纷繁呀!且不说禁种鸦片会断了政府财源,更会绝了毒贩们的财路,他们岂能善罢甘休!更主要的,这会断了整个金三角地区几十万烟农的生计呀!”

“赵老师,我是多年培植销售花卉果木的。”唐元龙试探着说出他的想法,“逐渐扩大旱稻和水稻种植面积,可逐渐满足烟农的粮食需求。但要根本改善烟农的生计,只有在旱稻地套种果树及其他经济作物,多种经营,以此来替代罂粟种植——其实,烟农们真正种植经济作物,肯定会比种植鸦片收入要高。”

“这也不行。一是果木种下去,要几年后才能挂果,这期间你叫烟农们喝西北风呀!”赵昆明又摇了摇头,“再者,烟农们几辈人都是种鸦片的,改种经济作物,用你们内地人的话说,这无疑是改天换地的一场革命呀!”

“但路总是人走出来的。种鸦片这样的生计,总归不会长久。依我看,是长痛不如短痛呀!”唐元龙又想了想说,“赵老师,我农场的花卉果苗都是优良的品种,挂果快、成熟早、效益高——要不,我免费提供一些给您,您先试试?”

“年轻人哪,你的想法是好的,谢谢你啦!但不瞒你说,你说以经济作物替代罂粟种植,虽然烟农的生存问题得到解决,但这依然是行不通的。”赵昆明摆了摆手,“这件事实在太大了!你们中国人有句俗话,出头的椽子先烂,谁去单打独斗,就会把自己置于危险的风口浪尖,弄不好背后就有人打你的黑枪!这件事,还得国际上、特别是中国政府、特区政府共同谋划,共同联手,才有可能收到一些成效。我们在这里谈了半天,只是吹吹闲龙门阵罢了……”

唐元龙有些失望地走了。

可他又于心不甘。

这是1991年春天。

但在这一年,他终于还是鼓动了“第四特区”农业部长的彭世刚在特区的土地上种植了1万余株蜜桔。他给这个特区提供的树苗,低于市价三分之一。尽管没赚到钱,但他还是感到了几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