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非常使命
22310500000016

第16章 初生牛犊不怕虎,他有远见地创建了飞机设计新专业

《中国国防科技人才培养纪实》一书中有这样一段确凿的记载:

“1958年秋冬之际,东风113飞机研制起步,哈军工三期空军工程系一科学生宋文骢参加了这个项目,分到沈阳112厂设计室,担任该型飞机总体设计组组长。当时负责东风113发动机设计的马明德、罗时钧两位教授也直接参与了112厂研制。”

这就是说,宋文骢其实还在大学期间,就在老师带领下,开始参加飞机设计研制工作。并且,就曾经担任过当时国内自行研发的最先进歼击机总体设计组组长!一个还在大学三年级读书的青年学生,就能担当如此天大重任,纵观整个世界飞机设计史,恐怕还是十分罕见的。

晨霜暮雪,早晨黄昏。宋文骢一头扎进东风113研制工作中,一干就是几年。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在如火如荼的日夜中,他不分白天黑夜带领组里的其他同志,埋头于飞机的设计研制中。这几年,他没有节日和假日,没有其他年轻人那样的花前月下,也没有回家探望过父母和亲人。在生活困难时期,他们也和全国人民一样,过着节衣缩食的艰难日子,啃干粮、睡车间,整天都在超强度的工作中度过。有人说,宋文骢简直就是工作的狂人。

初涉飞机设计研制领域,宋文骢就如一个在茫茫沙漠上的跋涉者,头上顶着的是干焦的烈日,脚下踩着的是滚烫的流沙,疲惫、饥饿、干渴,有时甚至是奄奄一息,但无论怎么向前走,似乎也没有看到前面的绿洲,似乎漫长的行程永远没有尽头。

“在科学的道路上,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在崎岖山道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宋文骢一开始接手飞机总体设计工作时,就明白这个道理。在他搞创造性设计艰难的过程中,有一个人的毅力和精神始终都在激励着他,那就是——爱迪生。

这个伟大的发明家,仅仅为了发明一个白炽灯,在试用了6076种材料,做了7080次试验后,最终才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成功地发明了白炽灯泡,给人类带来了永恒的光明。

昼夜兼程,连续苦战。整个东风113研制过程,宋文骢直接从事了飞机总体设计,经历了飞机设计从气动布局选择、总体方案确定、各主要系统的协调,以及飞机设计全过程真枪实弹的锻炼。

然而,宋文骢并不满足于此,他是个有着独立个性和独立思考的人。在逐渐熟悉飞机的原理结构之后,他竟然发现我们仿制的苏联飞机的结构,还存在不少设计缺陷;还有,我们照搬的苏联飞机研制的体制,也存在着许多不适合中国国情问题——这为他后来作为总设计师时,坚持要打破旧的研制体制,坚持走自己设计的道路,以避免失败,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

一个初涉飞机设计领域的学生,竟然敢去挑战当时神圣不可侵犯的“苏联老大哥”飞机设计权威们,以及他们飞机研制体制上的一些毛病,照常人看来,这简直是有些“胆大妄为”的味道了——但,只有这种“胆大妄为”,才是成就一代大师的基础。

其实,宋文骢绝非是在鸡蛋里面挑骨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当时担任飞机机械师的宋文骢,曾亲眼目睹由于苏联飞机的故障、质量和性能等原因,我英勇的飞行员在执行任务中,一个一个,甚至成批的光荣牺牲。在深感痛惜的同时,能为国家研制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新一代歼击机的志向,就深深地在宋文骢心里扎下了根。

“几年的东风113研制,以及后来摸透了米格21飞机,这过程虽然艰难,但我获益匪浅。如果是爬山,至少使我爬上了一个山头。站在这个山头上,不敢说一览众山小,至少使我开阔了视野,看到了更高更远的地方。”

初生牛犊不怕虎。在对飞机的原理和构造彻底了解清楚后,年轻的宋文骢根据几年来的工作实践,第一次在国内提出并创建了战术与气动布局专业——以后的实践证明,这是极有远见的。

“那时,您还那么年轻,为什么会提出并创建这个专业呢?”笔者对这事有些不解。

“我还是个儿童时,老是想不通,为什么鸟能在天上飞,人扎上了翅膀,还是不能在天上飞呢?”宋文骢笑了笑,向笔者解释道,“其实,飞机就是人类仿生学的产物。尽管人类很早就有了模仿鸟类飞行的愿望,并试图按照鸟类生理构造设计制造飞行器,但都没能获得成功。”

“哦——”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后来,人们终于意识到,他们对作用于穿过大气物体表面上的升力和阻力一无所知,并进一步认识到,要想在天上飞行,就必须要了解飞行器周围空气的运动状态——这,就是空气动力学必须要研究的问题。所以,我就想创立一个战术与气动布局专业。”

宋文骢所开创并领导的战术与气动布局专业组,在我国航空领域开了先河,为后来我国自主研制飞机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