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不一样的自然保健法
22304800000059

第59章 去火竟然“去”出了真菌性鼻炎

真菌性鼻炎又称霉菌性鼻炎。真菌性鼻炎是鼻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性疾病,之前人们称其为真菌性鼻窦炎,为了便于国际交流,改名为真菌性鼻炎。

真菌性鼻炎多在机体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接受放射治疗等情况下发生,有时也在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下发生,如糖尿病,烧伤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也有可能发生。此病近年来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这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环境污染有很大的关系,也有可能是由于体检工作的普遍开展与影像学的进步使真菌性鼻炎的发现率有了更大的提高。

引起真菌性鼻炎的病因:

首先是病原菌,常见的致病菌主要由曲霉菌构成,其所占比例为80%以上,其他还有念珠菌、鼻孢子菌、毛霉菌与申克孢子丝菌等。曲霉菌为条件致病菌,曲霉菌主要有烟色曲霉菌和黑色曲霉菌两种,最为常见的是前者。真菌性鼻炎大多是单种曲霉菌感染,但有时也会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曲霉菌合并感染。毛霉菌感染较少见,但危险性居高,因为它更倾向于侵入动脉弹性内膜层,形成血栓,进而引发缺血性血栓及出血陛坏死,故死亡率相当高。

其次是身体因素,如糖尿病患者、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抗肿瘤药物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者、放疗者与艾滋病患者等都很容易患真菌性鼻炎。免疫功能低下、低氧、低pH值血症与高血糖是真菌生存的最佳条件。

再次是外界环境,主要指生活的环境与所在地的气候。居住在湿热环境者,长期或经常性地与土壤、花盆与家禽接触的工作人员等很容易患病。

最后是局部因素,生活中很多因素均可能引发病症,包括解剖因素如中鼻道狭窄、中鼻甲反向弯曲等;局部的慢性炎症、水肿等也有可能引起病变。

真菌性鼻炎的表现有不同的类型和程度,愈早治疗效果就愈好。

首先为真菌球:多见于女性与老人。病人免疫功能正常,常为单侧鼻窦发病,以上颌窦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蝶窦、筛窦,额窦罕见。临床表现为单侧鼻塞、流脓涕有恶臭等,有时也没有任何症状。

其次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炎:常见于有特应性体质的成人和青年人,常会出现鼻息肉、支气管哮喘。时间较长且反复发作,一次或多次手术仍很难治愈。临床多发生在额窦、筛窦和上颌窦。

再次是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炎:常见致病菌为曲霉菌、毛霉菌、链格子菌属和念珠菌属等。本病由于是缓慢进行性的,所以进展缓慢、病程较长是其与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炎的主要鉴别点。

最后是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炎:常见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者身上。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器官移植、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与抗肿瘤药物或广谱抗生素、放疗及HIV病人,其病菌主要为曲霉菌和毛霉菌。此类型起病较快,病变迅速,病情较重,临床表现为发热,鼻腔结构破坏、坏死,大量脓性结痂,眶周及面颊部肿胀,疼痛或眼球突出,结膜充血,眼肌麻痹,视力减退及眶后疼痛等,有时也会出现腭部缺损、剧烈头痛、颅内高压、癫痫、意识模糊或偏瘫等症。

真菌性鼻炎的治疗原则为:侵袭性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手术方式和范围应根据病变范围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病变并不严重者可以采用鼻内镜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及病变组织。若严重,则可采用其他手术进行有针对性的根治。此外,药物治疗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