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花季奇妙感情透视
22304500000027

第27章 异性可以交往吗

小花,17岁,上高二,她在自述中讲:“父母一再警告我的是:一谈朋友,哪怕学习基础再好,再聪明,学习都完蛋,考不上好大学了。为此我从不与男生交往,但我的学习成绩却一再下降,为了考上好大学,我主动要求在高二留一级。可是,我仍旧担心,如果男生追求我怎么办?”她在来信中提出了使自己困惑的12个问题,并要求举例说明是否可以与异性交往而不影响学习的问题。

小志,18岁,上高三,他在初中时曾爱慕一位同班女生,因而影响学习。中考时他特意调了一个班,好容易才把心理调整好。如今,高考在即,他偶然发现同班一个女生与他爱慕过的女生长得很相像,因而又开始魂不守舍,他认为自己今年的高考完了。

小芝,14岁,上高三,她在妈妈逼迫下将一名男生给她写的信交给了老师。从此,她十分自责,经常做噩梦,并且不敢抬头看同学和老师,学习成绩受到极大的影响,不知该怎么办。

小凤,16岁,上高一,她在自述中说:母亲只是偶然碰到她与一男生一前一后走出校门,就认定她与那个男生关系不一般。由此,父母禁止她参加学校篮球队的活动,也不允许她当班干部;还经常检查她的书包,甚至父母有时到学校门口接她回家,看见她与男生说话就盘问个没完没了,并不允许她解释和申辩。这样,使小凤非常痛苦压抑,学习成绩和人际交往都受到影响。

类似的个案举不胜举,说明青少年对于异性交往的认识有很大片面性。而父母与教师,往往对这类问题神经过敏,如临大敌。大多数成人的态度是:理论上支持,实践上反对,在具体的问题上多是采取各种方法阻止异性交往。因而,本来并非严重的问题,常常越弄越糟,甚至影响了一个纯洁少年的健康成长。现代性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青少年必须学会人生道路上自我的选择和心理行为的自律与管理。异性交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青少年成长中的必修课和应掌握的生活技能,无法回避,也无法靠简单禁令而绝对禁止。

根据笔者十几年来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咨询的探索,专家认为涉及青少年异性交往的问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心理辅导:

1.降低异性交往的“敏感度”,对异性交往应该有一种新的解释。这个新的解释的含义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会与各种人进行社会交往,所以,所谓“异性交往”,是一种“求异的交往”。这里指的“异性”,可以解释为:一切与自己有各种不同特性的人,应包括:性别、年龄、行业、国籍、性格、兴趣、气质、能力、价值观、道德水平等等的不同。求异交往,是改革开放时代的人生发展的“基本功”。

2.允许青少年自己去探索和体验,但要指导其交往的基本原则。人际交往中的异性交往,就像“打台球”一样,学会打各种不同角度的球,以提高球艺,为自己的择偶做准备。见过各种不同的球,就能够打中你想要的球,而赢得最后的成功。你愿意打只有“一只球的台球游戏”吗?只打一只台球,就相当于迫不及待地“早恋”,不符合台球的游戏规则,也不符合青春期成长发育的人生规则。但若是从不让他接触台球,那么他怎么能够具备有关的技能呢?

3.引导青少年的人生目标,将异性交往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著名的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大自然的美全部集中于,而且个性化于两性差异上。”

青少年先要学会发现和欣赏男女之间的差异,才谈得上交往。

4.对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战胜心理上的脆弱和困惑,主动摆脱早恋的陷阱。近年来,有些婚姻家庭方面的专家提出,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现代青年应该创造“知识爱情、知识婚姻”。当一个人学业未成功,经济未独立时,谈情说爱只是人生游戏,缺乏知识含量的“爱”,多是出于本能的冲动,是短暂的,无根基的,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