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花季奇妙感情透视
22304500000016

第16章 失足的悔恨

小珍,16岁,上初中三年级。下面是她的自述:我由于一时冲动而触犯了校规。这件不愉快的事发生后,我悔恨不已,决心痛改前非。可是正是因为此事,我在班里给老师和同学都留下了不佳的印象。为此我感到自卑。我曾经劝说自己别太压抑,应该抬头做人,可这样一来有人就认为我还没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又批评我。我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半点鼓励,有个别同学还当众羞辱我。我不敢反抗,怕老师再训我,更怕影响我毕业。可越这样同学就越瞧不起我。还有半年就毕业了,我真想和其他人一样生活得轻松些,别这样透不过气来了。我该怎么办?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经常不同程度地为过去所做的错事而悔恨——有些事情本不该做却做了,而有些事情应做却没做。特别当这种错误导致了一连串“始料不及”的消极后果时,更是有吃不完的后悔药。有些人为此放不开、丢不下,老是想着它,越想越懊悔,越想越难过,以致最后完全被痛苦的自责、自怨情绪所压垮。就像信中的那个中学生一样。

从悔恨的产生过程来看,它起源于对错误的认识,是羞愧、自责的表现,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假如犯了错误、做了蠢事还不知悔,势必一错再错。但是,单纯的懊悔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积极作用,重要的是悔中求悟,尽快把懊悔转化为改正错误、弥补损失的实际行动。那和与实际行动相脱节的单纯懊悔,是一种无谓的精神折磨,也是一种放弃努力的表现。知错就得求改,就必须有“亡羊补牢”的积极行动。如果只是一味地后悔当初,看起来好像有追求上进之心,实际上只是弱者的呻吟而已。而且,一味地自愧、自责、内疚,还会导致不断加深的自卑感,使人自惭形秽、心灰意泛。过去已经无法挽回,懊悔又占据了现在,那么,将来势必产生更多的懊悔。

如何消除无谓的悔恨呢?

1.悔中力求有悟。大凡体验过悔恨的青少年都有这样的感触,以往的过失实在让人难以释怀——因为它,我们失去了多少机会或朋友;因为它,我们平添了多少烦恼和痛苦。怎能让我们不想它?的确,不想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但是,对过去的悔应该是为了现在有所悟。悔恨如果不同求悟结合起来,那就没有多少积极意义了。如果能从中吸取教训,找到自己犯错误的根源,决意不再重犯,并用现实的实际行动弥补过去造成的损失,就会摆脱悔恨的折磨,在精神上振作起来。

悔中求悟,怎么求法?说来也不复杂,就是自觉地想一想:为什么自己会做错事?根本原因是什么?主要教训在哪里?应当怎样改进或弥补?今后怎样才能少做或不做错事?这样一反省,过去的错误带给我们的就不再是徒劳无益的悔恨,而是十分宝贵的经验了。只有悔中求悟,我们过去的错误才没有白犯,并有可能成为将来的成功之母。有人曾经对一百个犯过不良品德错误的青少年做过一个调查,其中由于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犯错误的青少年,占整个犯错误青少年的76%。例如,有的同学打群架,还自以为“勇敢”;有的同学调皮捣蛋、恶作剧,甚至违法乱纪,只不过是为了显示自己有“胆量”;有的同学偷了别人的东西,还自以为是“聪明伶俐”;有的同学在生活作风上行为不良,也只是出于一种“好奇”心理。这说明,许多青少年之所以犯错误,主要起因于分不清正确和错误的具体界限,往往把鲁莽当英雄,把违纪当勇敢,把坏人当哥们儿,把丑事当荣耀,甚至把损害别人和集体的利益当作一种无聊的乐趣。对于因此而犯错误的中学生来说,悔中求悟就更为必要。如果再不及时醒悟,势必一错再错。

2.正确对待舆论。有的同学犯错误后看到别人对自己指指点点,甚至听到一些讥讽的议论,心里就受不了,甚至想“横对横”,这就不对了。要别人原谅自己的错误,改变对自己的看法,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一段时间内,周围的舆论会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这是在所难免的。问题是怎样正确对待。著名的西班牙医学家拉桑桑雅哥,小时候由于好逸恶劳而不想学习,在中学里门门功课不及格,因为偷钱被学校开除,反又结识了惯盗而游荡于外。等他回到家中,父亲被活活气死,左右邻里都指责他,后来没有一个人理他。家庭的冷遇、人们的歧视,使他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力。然而,正是在这种压力下,他幡然悔悟。从此,他刻苦学习,高中毕业时成绩已名列前茅,入大学后更是发愤努力,直至成为母校的首席医药教授,后因创立神经细胞学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可见,对周围的舆论也要分析。我们不提倡对有错误的人进行讽刺打击,甚至形而上学地把犯错误的人看扁了、看死了。但是,别人之所以对你有看法,多半是出于对那些错误的痛恨之情。因此,你要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归根结底还是要用行动改正自己的错误。如果那时别人还是用老眼光看你,那也不必灰心丧气。“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总有一天周围的舆论会改变对你的看法。你说对吗?

3.付诸实际行动。改正错误的行动,可以表现在三个方面:(1)敢于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有了错误,不能怕别人知道,不能总想一个人偷偷地改。古人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不仅可以表明自己改正错误的决心,而且可以取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谅解和帮助。(2)要能抗拒错误的诱因。比如,有一个同学受了坏朋友的挑唆,偷了别人的东西,经过老师的帮助,他决心同坏朋友彻底决裂。后来那位坏朋友几次来找他,他都断然拒绝和他的来往,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试想,如果他经不起那个坏朋友的引诱,那就很可能重犯错误。(三)持之以恒,不怕重复。与错误决裂,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尤其是有的错误属于多年的积习,更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彻底改掉。这就需要有决心、有信心,还要有恒心。俗话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走回头路是再容易不过的,前进却要具备更大的勇气和付出更艰辛的代价。如果你真想以实际行动来改正自己的错误,那就请记住德漠克里特说过的话:“和自己的心进行斗争是很难堪的,但这种胜利则标志着这是深思熟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