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花季奇妙感情透视
22304500000014

第14章 尊重孩子的隐私

小菊,16岁,下面是她的自述:我很气愤地写信向您反映一件事,我的日记本被人偷看了,而且偷看的人居然是我的爸爸、妈妈,更让我气愤的是:他们是撬开我的抽屉的呀!

我喜欢写日记,我把自己内心深处的话都写在日记里,这是我的秘密。但是爸爸妈妈这样不尊重我!我气极了,质问他们,他们居然说:“看看有什么了不起的,你人都是我们生养的。”我真的很生气!

对了,差点忘了告诉你,我是初三学生,我总感到进了初三以后,我已经长大了,成熟了,有好多事我不再愿意像以前那样都告诉父母了,而是倾诉在日记本中,而且我越来越感到日记本、抽屉是自己的领地,我把它们全锁了起来,可想不到他们居然会那样!

老师,你说我该怎么办?

小江,15岁,下面是他的自述:我是初三学生,我有一个很大的烦恼,那就是妈妈经常私拆我的信件。

我有不少朋友,比如小学里的、外面辅导班里认识的、一起排练节目的,等等。平时学习太紧张了,我们就写信联系。可是信一寄到家,我妈妈就要拆开来,先看看,然后才肯给我。我说了她好几次,她就是不听。我感到自己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小孩子了,应当拥有自己的交友领域了,所以我感到妈妈这样做是不尊重我。

那天,妈妈拆看了我的来信后,一边把信扔给我,一边说:“哼,你现在什么也不告诉我了,我看你瞒得了我。”天哪!我有什么东西要瞒着她呀!

老师,您说我妈妈这样做,我该怎么办?

处于十四五岁花季的少男少女,为什么十分反感父母偷看他们的日记、私拆他们的信件,为什么总爱在家中自己使用的抽屉上锁上一把锁?似乎有什么不宜公开的秘密,或者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家长正是因此而担心。其实,这是他们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的一种体现。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上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减少,独立意识强烈,成人化倾向明显,希望别人尊重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随着生活领域的扩大,知识信息的增多,他们的内心变得敏感起来,感情变得细腻起来,许多想法开始在内心翻腾,原先敞开的心扉开始渐渐关闭,有了自己的隐私;而且,即便有不少话想说,但观点已经与长辈不一致了,于是他们与父母的心理沟通明显减少,转而向“心爱的日记本”大量倾诉内心的“秘密”,或者在信件中诉说内心的感受。因此,他们往往会把日记本视为不许别人染指的珍宝,并用“锁”勾画出他人不可随意进入的内心世界的“警戒线”。这种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的体现,是少男少女走向社会的前奏曲,对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孩子的身心健康关系重大。然而,有的父母往往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千方百计地窥视、探测孩子的隐私,没想到这种“爱心”却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成为阻碍其心理健康成长的绊脚石。

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呢?问题发生的关键,在于孩子与父母都没有把握好随着成长而带来的一些新情况,因此双方必须共同做出努力,妥善处理这一家庭交往问题。

请同学们分别从父母和孩子的角度思考并讨论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

1.理解父母的苦衷。中学生对父母偷看他们的日记或私拆他们的信件感到十分气愤,是可以理解的,但决不能因此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搞得“水火不相容”了。如果站在父母的立场上想一想,就会发现父母这样做,也有他们的苦衷。作为父母的,发现本来肯与他们说心里话的孩子,现在与他们的心理沟通越来越少了,而且开始大量地写日记,抽屉居然还上了锁!他们会是什么心情?他们在感到深深的失落的同时,对此感到大为疑惑并大为担心。他们疑惑自己是不是什么地方做错了,更为担心甚至怀疑孩子“是不是学坏了”、“会不会出事情”。当然,我们并不认为父母因为这些理由就可以未经允许看孩子的日记或信件,我们认为你父母那样做,尤其是撬开抽屉的方法,很不明智,对孩子的权利、隐私都是不够尊重的。但是我们必须认真分析产生事件的一切缘由,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整个事件中,孩子对父母的态度的突然改变,即从原先肯说心里话,发展到不说心里话,这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了事件的发生。即使父母不撬抽屉,不看日记,难道他们心中就会没有疑虑了吗?为了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孩子应该像以前那样经常与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什么都可以说,反正要让他们觉得你还是信任他们的,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要“瞒着”他们。而且,在这种交流过程中,相信你也会从父母那里获得社会经验,即便你们的观点不一致,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更何况这还可以让父母进一步了解你,理解你,是不是?也就是说,你要不断地向他们传递一种信息,使他们意识到,孩子正在长大。

2.尊重孩子的隐私。孩子大了,心中自然会有不愿告诉他人的秘密。尽管孩子内心世界的秘密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东西,但毕竟是孩子成长成熟的表现,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父母对此应该予以尊重,千万不能因为子女不再像以往那样和自己说心里话,或给抽屉上锁而心急、焦虑,更不要采取“偷看”之类的方法。否则,只会给青春期孩子的心灵蒙上沉重的阴影。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本来就敏感、自尊,很难忍受另人的误解和偏见。试着去了解他们,与他们沟通、闲聊,加强家庭内部的民主、温馨气氛,才是减少子女对日记本的“感情依赖”,鼓励他们与家长共享心灵的良好方法。当然,有许多家长其实是怀着一种矛盾的心情翻看孩子的日记的——知道翻看日记本是不妥的(所以会偷偷地去看),但又无可奈何,生怕孩子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学坏了”。那么,注重平时的交流,特别要在充分尊重孩子人格与隐私的基础上,平等对话,交流情感,循循善诱,让子女主动敞开心扉,恐怕是避免这种矛盾的最好办法了。至于私拆孩子的信件,更是错误的,因为无论是《宪法》,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明文规定,公民(包括未成年人)的通信自由不容侵犯,未经允许拆看他人信件是违法的,不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