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地理地貌的变迁
22296200000044

第44章 未来中国的地貌

从1979年开始对祁连山冰川进行第一条冰川目录编制起,中科院院士施雅风等科学家花费20多年完成了“中国冰川及资源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中国的大部分冰川正在消融后退。照此趋势,未来50年,0.5到1.0平方千米的小冰川有可能就会从人们视野中消失。

祁连山冰川施雅风说,目前我国超过100平方千米的大冰川存有33条,“从大的趋势来说,我国的冰川正在退缩。一些小冰川在本世纪上半期可能就会消失殆尽。”根据最新的研究数据,分析近40年的冰川变化,通过对5020条、14424平方千米的冰川调查,这些冰川面积缩小了654平方千米,所占总数的4.5%。综合分析来看,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后退趋势非常明显,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冰川退缩的幅度急剧增大。“雪线上升就是一个典型的标志。”施雅风解释说,雪线就是降雪量和积雪融化量相平衡的地方。降雪量大,雪线下降;温度高,雪线上升。一般都是通过估算获得雪线数值。

冰川退化速度快慢不一,和温度密切相关,不同地区差异明显。施雅风说,超过100平方千米的大冰川可能50年、100年都依然会存在。同时,消融现象并非绝对,尽管能够看到的自然现象不多,但有些地区的冰川甚至还在前进。“如果本身冰层覆盖厚度大,加上降水量、降雪量增加,冰川就会前进。”据施雅风介绍,我国都是山地冰川,起的是“高山水库”的作用。如果说南极大冰盖对全球气候系统起到“气候变化的调节器”作用的话,那么我国的山地冰川只能形容为“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对气候的反作用并不大。

冰川消融会带来什么影响?“总的来说,冰川退缩,水吐出来,就会增加当地河流径流量。比如新疆地区很多河流的径流量就有所增加。”施雅风说,但是冰川消融后,冰储量减少,水储量也随之下降。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短期内径流量增加,长期来看可能就会导致补水量减少,河流枯竭。而在短期内,如果遇上地区降水量增加的情况,冰川融水会造成洪水等极端事件的发生,比如在西南地区有可能产生类似的自然灾害。

对于冰川消融的趋势变化,科学家们有多种不同预测。施雅风说,用几十年、几百年的时间尺度来描述冰川的变化趋势,确实只能是“估算”。按照这种尺度估计,由于现代仍在第四纪冰川范围内或者说在现代间冰期范围内,现代温室气体增加导致的全球变暖趋势可能要延续若干个世纪,这样会使冰川大量萎缩消失。但同时由于全球变暖,促进水循环加快,西北和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降水量增加趋势,降水量的增加有可能会帮助遏制我国冰川的后退趋势。在二氧化碳排放等人类增暖作用同自然变冷作用的拉锯战中,如果人类活动增暖作用占据主导地位,就冰川变化而言,消融的趋势可能会更加明显。

不过,施雅风同时表示,人类活动影响的只是地球表面,根据数百年来地球相对于太阳轨道变化导致冰期与间冰期旋回的规律性来看,下一次冰期总是要来临的,但时间尺度可能至少要放在千年上。或许,在看待冰川消融这一现象上,我们首先应该确定我们观察的时间尺度。

再过一千万年,印度和我国西藏之间的距离将缩短到几百千米;向北漂移的澳大利亚,将扫荡南洋群岛而最终汇合于中国的南缘;上海与夏威夷之间的距离将缩短,浩瀚的太平洋不断萎缩,终将从地球上消逝;那时,美洲来到了中国,在美洲大陆和亚洲大陆之间将升起一座无比宏伟的高山,中国将变成一个内陆国而位于世界大陆的中央,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非洲北移,使地中海不断缩小而终将消逝,焊接在一起的欧非之间将升起新的高山;非洲大陆内部将发生分裂,东非大裂谷形成新的大洋,海水将冲进乌干达、扎伊尔、赞比亚,而东非次大陆将踏上东游的旅程;北美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将被太平洋板块带走,变成一个孤立的岛屿……总之,用现代人的眼光看来,地球将变得面目皆非,如果那时你再重新降临人世,必将四顾茫然,再也找不到你那故土家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