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地貌是海洋和陆地交界地区,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波浪、潮汐、冰川、海流、风和生物活动等作用下形成的地貌。这些地区的变化比较容易看出,有的海岸不断向海洋推进,有的却向陆地方向后退,形成的地貌形态景象万千。有的是奇崖绝壁,地势险峻;有的是潮来一片汪洋,潮去一片海滩,地势平坦;有的是风光旖旎的珊瑚礁等生物海岸。一般把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侵蚀破坏为主的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等;另一种是以堆积建设为主的海积地貌,如沙嘴、海滩、珊瑚礁等。研究海岸地貌的生成和发育的原因,将有助于人们利用海岸资源。
沙嘴
沙嘴是一端连着陆地,一端伸入海中的海岸堆积地貌。当泥沙壤随着海浪沿海岸移动,遇到向海洋方向突出的海岸地带时,由于受到阻挡,海浪的推动能力降低,于是所携带的泥沙在海岸凸出的后部逐渐堆积起来。随着时光的流逝,堆积规模逐渐扩大,最后就形成了沙嘴。伸向海洋的一端在向前延伸时,由于波浪的冲击和泥沙在沙嘴靠岸一侧的堆积,形成了像镰刀一样的外形。如果沙嘴的一端弯得和陆地连住,圈起一部分海域,就成了潟湖,如果在离沙嘴不远处的海洋中有岛屿的话,当沙嘴伸延到一定程度时,就将岛屿与陆地通过沙嘴相连,那就形成了陆连岛了。
陆连岛
陆连岛又叫“连岛沙洲”,指由沙嘴、沙坎等和大陆相连的岛屿,多分布在海岸的岬角处或离海岸不远有岛屿的地方。当海浪等向岸运动位于烟台的芝罘岛时,由于受到岬角或岛屿的屏障阻挡,大大削弱了海浪等的搬运作用,于是便将所携带的泥沙等物质在这里逐渐堆积起来。开始时在岬角或岛屿的后方形成一条沙嘴,随着泥沙堆积的增多,沙嘴越伸越长,最后便将岛屿与大陆相连,这些岛屿就成了陆连岛。而沙嘴就是岛屿与大陆间的一座天然桥梁。中国山东半岛烟台市的芝罘岛就属于陆连岛。
海蚀崖
海蚀崖是岩石海岸受到海浪等侵蚀而形成的一种临海的悬崖陡壁。当海浪长期拍击海岸时,产生冲蚀和掏蚀作用,使岩石海岸在海平面处被侵蚀成一个凹槽,当继续发展时,凹槽以内的岩石在海浪的作用下被掏空,致使上部悬空的岩石崩塌,海岸便步步后退,最后形成一个陡峭的海蚀崖。一般有死、活两类海蚀崖。死海蚀崖的崖壁比较缓和,不再向后退了,在崖壁上多有植物生长;而活海蚀崖的崖壁则比较陡峭,继续在发展,上面没有植物生长。活海蚀崖要比死海蚀崖显得更加雄伟。位于夏威夷群岛中莫洛凯岛东北岸的海蚀崖是迄今为止世海蚀崖界上最高大的海蚀崖。它的坡度大于55°,崖壁高达1000余米,当乘船从它旁边驶过时,抬头仰望,崖壁显得更加高大雄伟。中国海蚀崖的分布比较普遍,如大连、北戴河、山海关、秦皇岛,以及海南岛都可以看到。
海蚀洞
海蚀洞是海浪侵蚀而成的深大临海洞穴。浩瀚的大海,波浪滔天,由海浪及其所挟带的岩块、碎屑物质对海岸进行冲击和掏蚀后,形成了面向大海的凹穴,其中深度较大者就是海蚀洞。海蚀洞多产生于岩岸节理较多或者抗蚀能力较弱的部位。在印度尼西亚一些岛屿潮音洞上的海蚀洞深度可达200余米。浙江普陀山的潮音洞、梵音洞等也是著名而典型的海蚀洞。潮音洞高大深邃,深度近70米,在洞内可聆听潮水汹涌翻滚的声音,人们称做“空穴来音”。相传该洞还是观音菩萨经常现身之处。而梵音洞以高见长,其高度可达数十米,具有“水势奔腾峭壁开,半空雪浪似鸣雷”的壮丽景色。平时,洞内雾露沉沉,幽泉滴滴,给人以神秘的感觉。
海蚀柱
海蚀柱是海岸受到海浪、潮汐等侵蚀后残留在海中或岸边的石柱。海浪和潮汐不断地冲击着海岸,那些软弱的岩石不断地被“咬”掉,但是比较坚硬的岩石却仍然坚持着,于是就成了孤零零的海蚀柱了。然而海浪、潮汐等仍然对它不断地雕琢,所以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奇特形状。人们根据不同的形状起了许多名字来称呼它们,例如“石公公”、“石婆婆”、“石蘑菇”、“花瓶石”和“南天一柱”等,看上去庙岛列岛都很逼真。如渤海海峡的庙岛列岛中,像有人在海中建造了一座高耸的宝塔,其实也是海蚀柱,人们称它为“宝石礁”。还有青岛附近海面上的“石老人”,高达18米,远远望去酷似一个驼背的老人站在海中眺望,好像在等待着出海打鱼的子女们早些平安归来。
珊瑚礁
珊瑚礁指主要由珊瑚的骨胳堆积而成的礁石。在热带海洋的浅水浪花之下,珊瑚固着在海底,不断分泌钙质,形成骨胳向上生长,在迎风浪的方向生长得特别快,形成一个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水下花园,有淡红色、米黄色蘑菇状的滨珊瑚,皇冠般翠绿色的盔形珊瑚,婀娜多姿的宝石蓝和腥红色的鹿角珊瑚等。珊瑚的生长吸引了上千种鱼、蟹、贝类、藻类和微生物在这里聚居,组成一个生物大家庭;珊瑚的骨胳和贝壳以及石灰质藻类等胶结成一个个钙质岩体,于是就形成了珊瑚礁。中国南海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都是珊瑚礁组成的。由于珊瑚只能生活在热带海水中,所以现代珊瑚礁只出现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海洋中,如太平洋的夏威夷群岛、社会群岛、所罗门群岛、加罗林群岛、中国南海诸岛、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地方,另外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加勒比海中也有珊瑚礁发育。
岸礁
岸礁是贴近海岸生长、发育的一种珊瑚礁。海滩下的浅水中生长着大量的珊瑚,它们向上只长到低潮海面的位置,珊瑚不断地老死新生,就形成了沿海岸分布的顶面平平的珊瑚岸礁。岸礁上的珊瑚和其他生物的骨胳被风浪打断磨碎后,被搬运到海滩,成了和一般的海滩沙子不同的白晶晶的海滩沙。岸礁地区没有大河入海,海水特别清澈,海参、龙虾和各种各样的鱼很多。宽阔白净的海滩是天然的海滨浴场,可供人们在此游泳嬉耍,平坦的礁坪上可以追潮拾贝,所以世界上不少岸礁区都是旅游风景区。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岸礁分布在印度洋北部的红海海岸,那里的珊瑚岸礁沿岸长达2000千米以上。中国台湾南部恒春半岛、海南岛东岸都有岸礁分布,最长的达20多千米,最宽的地方可达千米。
堡礁
堡礁是像城堡一样包围着小岛或海岸,中间又有海水相隔的珊瑚礁。里面的小岛大部分是海底火山高出水面的火山岛。许多奇特的堡礁发昆士兰大堡礁育在太平洋的西南部,如斐济群岛、社会群岛和汤加群岛等区。珊瑚礁像城堡一样把中央几个小岛包围起来,堡礁在某一侧离岛只有几十米远,而在另一侧可达几十千米。一般堡礁上总有几个缺口,使礁内外的海水连通,遇到风暴时,船只可以通过缺口进入堡礁内避风浪,有的小岛还可提供船上的淡水补给。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堡礁在澳大利亚东北昆士兰岸外,称为昆士兰大堡礁,南北长1935.5千米,与澳大利亚海岸间有宽广的浅海相隔,是澳大利亚的旅游胜地。
环礁
环礁是大洋中呈圆形或椭圆形环带状分布的珊瑚礁。环礁一般分布在深海大洋区,如中国南海、太平洋西南海区。环礁礁体大部分在涨潮时没入水中,退潮时露出海面,形成宽广、平坦的礁坪,礁坪上的珊瑚礁块和生物砂堆积成一个个小岛,称为灰砂岛。在比较大的灰砂岛上,生长着茂密的热带植物,少数灰砂岛上有淡水井和淡水湖,有人居住。环礁上有数个缺口,每当风大浪急时,环礁内水面平静,船舶新喀里多尼亚环礁可以从缺口处进入避风,所以环礁是大洋中天然的避风良港。灰砂岛由于绿树丛生,是海鸟聚居的场所,例如中国南海西沙群岛的东岛,面积不到1平方千米,海鸟却有6万余只,鸟粪在岛上厚达几米,是很好的磷肥资源。
新喀里多尼亚环礁(暗礁多样性及相关生态系统)由6个海洋珊瑚礁组成,象征着法国太平洋新喀里多尼亚群岛珊瑚礁和相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它是世界上三个最广阔的珊瑚系统之一。泻湖内生活着多种珊瑚虫和鱼类,这里是从红杉树到海草的栖息地,是世界上珊瑚结构的密度变化最大的地方。新喀里多尼亚环礁是一个完整无损的生态系统,这里生活着健康的大型食肉动物群体和大量不同的大鱼。这里还为大量受到威胁的鱼类、海龟和海洋哺乳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其中儒艮数量位居世界第三。这些泻湖周围的自然风光异常美丽,泻湖内有不同年代的珊瑚,其中有活着的,也有远古珊瑚化石,为研究大洋洲的自然历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