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回望点滴
22295100000003

第3章 关注孩子们心灵深处的健康——评电影《来不及道歉》

峨影厂拍摄的《来不及道歉》以独特的风格、鲜明的主题、栩栩如生的儿童形象赢得人们的赞赏。我被两组不同的形象所感染。一组是陌生的导演、陌生的演员,似乎没有一个目前发红发紫的“大腕”明星;另一组是人们不太熟悉的山区小镇上的顽童,他们的“童趣”并不“可爱”而是“可恶”,他们的行为也不是使人感到“开心”甚至是“寒心”。在时下影视圈内用“大腕”明星出演希冀抓住观众的热点时分,峨影厂又一次将视角转向山区现实,且对准鲜为人注目的儿童教育题材,实属难能可贵。

《来不及道歉》的焦点对准了山区现实中的一个“小不点”——山区儿童。站在人们面前的,是宽厚善良、责任心强的退休荣誉军人沈爷爷,以及牛牛、元宝、刚娃、泥鳅、黎秀等为主要人物的小镇顽童。他们各具有鲜明的个性:牛牛好强而自负,元宝顽皮却不失率真,刚娃尖辣也不失真挚,泥鳅内向而怯生,黎秀成熟而善解人意……他们虽然都生活在山区小镇的环境里,但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每个人的故事也就各不相同。编导用扇面横截的方式来刻画群像典型,着力进行主题意蕴的深层挖掘,一是截取最能表现每个人性格的各种场面——学习和生活,交友或恶作剧,说笑或争吵——每个画面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具有一定宽度与厚度的一代少年的典型;一是将每一个横截面作扇形打开并深入下去,对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学生的思想意识)与家庭(如父母的职业行为、言传身教等等对小学生的影响)及各种关系作折射式的反映和描写。牛牛的性格形成是有代表性的。他为了向小伙伴炫耀自家的富有而撒谎,被当面揭穿后依然强词夺理;由于沈爷爷训斥了他和小伙伴抽烟,就对身有残疾的老人施以报复,且报复的手段是那般残忍,而那残忍报复的过程又装得那样若无其事,漫不经心,似乎这害人整人的勾当在他们早已是家常便饭;又因为沈爷爷制止了他们捅马蜂窝的恶作剧,就在老人经过的小路上挖陷坑,终于使老人的拐杖陷入坑内被折断,人也摔伤;偏远的青山镇文化落后,精神生活贫乏,沈爷爷从省城图书馆退休回来,开了一间并不赚钱的青山书屋,只因为妨碍了牛牛家的山货公司的发展,牛牛竟一而再,再而三地动员起那帮小哥们儿去青山书屋找茬生事,最后发展到与元宝一起在众目睽睽之下用刀片毁坏图书……当这一连串逼真的细节缀成一连串事件影映在银幕上的时候,人们便不由得为之心悸,为之震颤,继而更为之沉重了。这样的画面比之“原生态”是有些夸张,然而就牛牛的个性而言,是完全符合其性格发展的内在逻辑的。在这个人物身上,反应出一些值得深思和重视的社会问题。这种表现显而易见的长处在于,对现实题材的切入,点小面大,表浅里深,人们从牛牛们的身上寻迹到山区小镇一代少年的心路历程,从而唤起社会关注山区少年的教育问题。

《来不及道歉》的编导在“小题大作”的过程中,确是费了一番神思的。那群山区小镇顽童们种种寻常与不寻常的举动,皆似曾相识又都是独特的“一个”,加之残疾却善良的沈爷爷,面对几个顽童一次又一次带攻击性的恶作剧行为,始终报以宽厚仁爱之心,使得几个性恶的顽童终于开始“人心向善”等等,情节平行发展却又归结到一根轴上。为了渲染气氛,《来不及道歉》还对山区人的众多活动场所作了全景式扫描,茶馆、游戏厅、青石板路、古街、老房、新屋,山区小镇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都在刻画典型、开掘主题、加深意蕴、突出时代性的主观追求中得以巧妙地体现,使影片在开放式的架构中完成自己的使命。

当然,《来不及道歉》对题材的处理与情节的调度并非完美无缺。但影片切入的角度新颖,不是直接向人们说教,而是通过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实例来引起人们的深思。影片中表现出来的怎样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氛围,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引起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正如编导所说:“送给下一代的不应光是欢快笑声,因为他们本身就处在复杂的、多元的现实生活中,他们也回避不了许多‘恶’的现象。倘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不能在我们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确立起来,未来还有什么希望可言?”

关注民族的未来,关注国家希望所在的孩子们心灵深处的健康,我想这是《来不及道歉》编导们再明白不过的勇气与呼吁之所在。

1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