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回望点滴
22295100000001

第1章 自序

多年来,在蓉城少城边上的这个小天地里,我有那么多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有那么多做了却没有做好的事。遗憾无法弥补,过去没法重来,而我只能回忆一下记忆中的美好。还记得初出茅庐的懵懂幼稚,还记得“5·12”后地震灾区的惨烈悲壮和重建家园的奇迹,还记得艺术职业生涯里和同事们一起欢笑的日子,还记得一灯如豆下专心写作的呕心沥血,还记得山路弯弯中转场拍摄的艰辛困苦,还记得作品成功后溢于言表的喜悦……

多年来,家庭是我最大的精神支柱。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丈夫和儿子学术上的严谨、思想上的睿智,特别是他们对于理论与实践的宏观把握和微观深入,对于理想的执着和事业的忠诚,对于认定目标所做的多种尝试和努力,还有生活中的宽容、幽默、机趣,让我在平凡的生活中充分地感受着家庭的幸福和彼此浓浓的爱意,这些都对我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常说:“人,最开心的是,每一天总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找到改进的方法。”这句话犹如一碗清冽香醇的美酒,让我时时回味。这碗“酒”不时地为我“垫底”,让我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做学问,都能从容、淡定、平和地应对。

多年来,事业是我最大的理想追求。创作是最令人激动的精神生产活动,令人回味无穷。它可以让人体验到感性和理性的美,即使在暗处,也随时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吸引我前往。在深夜,突然产生某个灵感,生怕会在清晨醒来后彻底遗忘,于是赶紧爬起来记录,但是又无法适应黑暗中突然变亮的手机屏幕,就只好紧闭着左眼,微张着右眼,草草地键入一些并不通顺的句子,开始在激情下思考和写作。在系列创作教学、学术交流和研究实践中坚守,这是一种长久的坚持,是一种对内心精神的守护,是一次次渐近梦想的过程。梦想是生命的翅膀,坚守决定飞翔的高度。身在此中,我获益匪浅。

多年来,学习是我最大的兴趣爱好。学习是一种既古老而又永恒的状态。学习是透过教授或体验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从而导致可量度的稳定的行为变化,更准确一点来说是建立新的精神结构或审视过去的精神结构。人生追逐的就是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兴趣,自己的快乐。课堂聆教,随思善考,使我学会以历史的眼光察人观事,学会“和别人不一样”的思考,渐进登高。平日切磋,学问唱和,使我在看不清的地方找到一个清晰的未来,在不确定中看准方向,好不快哉。读想读的书,听想听的课,学想学的知识,做想做的事,成为想成为的人。我希望学习、修身、养性,我希望心安理得、快乐自得、问心无愧。这倒应和“我认为人生最美好的主旨和人类生活最幸福的结果,无过于学习了。”(巴尔扎克语)

当开始写后记时,忽然意识到这本集子终于到了定稿的时刻,并没有预想中的激动人心,只是有种尘埃落定的感觉。这本集子不是大部头的学术著作,只是我摸着石头过河的点滴记录。除《川剧杰作 戏剧精品》《以先进文化引领艺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造就多层次的专业艺术人才》等文系与人合作完成外,其余皆为独立创作。然而,当回望它时,却心存不安,不知道该如何给这本集子作结。虽然自认为花了足够的时间去准备,落笔时也字斟句酌,但随着文章的完成却突然平添几分遗憾,好在“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凡诸般业,由我自取。

又该说感谢的话了,不得不落得一俗套。因为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示我的感激……感谢帮助过我的所有人,无论是他们的话语还是沉默,都让我感受到生存内在的力量和世界的温暖。

在此我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向他们致以最真诚的谢意。

感谢一直支持我、鼓励我的家人,我每前行一步都有他们的理解与包容,他们是我坚强的后盾,他们的爱,他们的期待,他们的守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财富。

我爱生活!

我爱我家!

作者

2013年10月于雪枫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