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和谐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2293500000034

第34章 成都和谐文化建设专题研究报告(7)

金沙讲坛带给成都这座城市的正能量不断显现。双休日,有的听众不辞辛苦从南充、西昌甚至重庆等地赶来听讲,有的听众提前拟好问题现场咨询,更多的听众认真记笔记、做录音。热心听众于老师记录并整理了近500万字。退休职工胡大妈深有感触地说,“金沙讲坛公益讲座开办得有声有色,不但内容丰富,更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几年来,我从中学到了很多过去不知晓、不了解的东西,真正体会到学习带给退休生活的充实和生活的意义。对于老年人来说,身体健康固然重要,但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快乐更加重要”。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做客金沙讲坛后,在文章中写道:“我原以为这只不过是一场普及古典文学常识的小型讲座,没想到现场异常火爆,容纳三百余人的剧场里,过道、后排都挤满了人,学生、教师、军人、企业白领、机关干部、退休职工,男女老少各类听众济济一堂,这样的场面让我感动。听众们文明的举止,颇有思想水准的提问,极富专业水平的主持,有条不紊的现场组织调度,周到而人性化的接待服务,录制拍摄、后期制作和多元传播,每个细节都让人觉得规范有序又温暖用心。若有朋友来成都,我会在‘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之后,向他强烈推荐:听一场金沙讲坛吧,因为这是今天成都的人文新名片。”

(三)以现场为主,多元传播

金沙讲坛以现场讲座为基础,实行“一次讲座、多次传播”,讲坛传播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讲坛还创新讲学形式,通过现场问卷、个别抽查、微信收集等途径,听取听众意见。在讲座主题上紧紧围绕人民关心的热点话题以及大众所需的文化知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民服务。在讲座形式上采取“演讲+访谈”“演讲+提问互动”“演讲+演练”等多种方式,注重烘托现场气氛,强化讲与听、教与学的互动效果,有效调动了现场听众的参与积极性,增强了听众对讲座内容的理解。讲座现场力图以专业化的团队为大众带来高品质的讲座效果。

5年来,金沙讲坛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电台等主流媒体,以及官网、微博、新浪公开课等新媒体对讲坛内容进行了二次传播,将文化的声音覆盖成都全域,甚至走出四川、面向全国。成都电视台目前已播出《金沙讲坛》电视节目188期,收视率稳中有升。在电视节目播放中,通过电视广播、微博、微信和电子邮箱等渠道向观众及网友征集推荐嘉宾、讲座选题等内容,实现了与观众、网友的良性互动,扩大了节目影响范围。讲坛充分利用报纸资源和优势,丰富了现场讲座的传播方式,满足了广大读者的需求。《成都日报》每周一第13版报道金沙讲坛上期讲座的基本情况与下期预告,《成都晚报》《成都商报》也根据需要不定版面报道讲座的亮点。2010年,成都广播电台新闻(FM99.8)、交通(FM91.4)、经济(FM105.6)三个频道在不同时段开播金沙讲坛广播节目,主要播放讲坛现场讲座节目,同时邀请专家学者录制对话节目,收听率位居该地区广播类节目前列。

2012年5月,金沙讲坛网络版全新改版。一是强化了官网的搜索引擎优化,其中,百度、谷歌等网站收录相关内容110余万条,全方位地展示了讲坛内容,让市民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讲坛信息。二是参考国内同类网站,丰富了网站板块,提供现场视频、音频、图片下载等特色服务,供网友随时查看。三是将网站动态与微博互动相结合,通过微博及时公布讲座各种信息,开展多种网上互动活动。四是与各媒体网站实现良性互动。

金沙讲坛区(市)县分讲坛也逐渐形成特色。2009年至今,成都市19个区(市)县分讲坛举办讲座719场,现场听众超过10万人次。各区(市)县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整合现有资源,各自特色初步显现。都江堰分讲坛结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文化产业振兴的实际,组织开展《城市发展与旅游目的地建设》《中国宗教与文化战略》《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旅游》等多场高水平讲座;郫县分讲坛将讲座送进村镇、社区,让更多的基层干部、群众参与其中;青白江、邛崃、新津等地分讲坛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开设历史文化讲座,受到群众广泛欢迎。

此外,金沙讲坛还突出公益性、开放性、便利性,坚持多渠道发布信息。具体措施为:为全市100多个市级部门、单位定期发送讲坛预告、预告卡片、《金沙讲坛时讯》等;针对热心听众,采取发送手机短信的方式推荐讲坛精彩讲座,借助成都各大网站、聊天群发送消息;通过微博定期发布预告消息,去年开通微博,拥有微博听众5万多人;通过市级媒体发布讲坛动态,派发宣传单、宣传册,张贴讲座预告等。

金沙讲坛始终坚持关注民生,充分利用和发动社会资源,先后与成都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市地震局、市司法局、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国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文明办等部门协作,推出“幸福生活”“抗震减灾”“法治大讲堂”“健康大讲堂”“科普知识”“国家地理大讲堂”“道德讲堂”“食品药品安全”等系列讲座,使讲座内容更多样化,更具实用性。

金沙讲坛探索开发讲坛衍生产品,深化实施“五进一送”(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光盘送千家万户)活动,使讲坛精品得以落地基层。金沙讲坛办公室目前已编辑33期《金沙讲坛时讯》,出版发行《金沙讲坛2009年演讲录》《金沙讲坛讲座集萃(2010-2011)》等书籍,制作年度光盘合辑光盘、专题光盘5套10余万张,并免费向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各区(市)县、学校、社区、军队和广大听众等赠送。仅2012年,就面向基层举办15场“五进”讲座活动,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

《和谐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一书经过了前后近6年调查、研究和编纂,终于付梓刊印了。这是我们项目课题组全体人员的心血结晶,是对生养我们的这一片土地的芬芳诠释。

本书上篇内容摘自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西部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重点、难点与对策研究》(批准号:07XKS006),项目负责人为成都市社科联(院)副主席、副院长王苹研究员。立项以来,课题组在以王苹研究员为组长的带领下,以刘从政研究员、夏春涛研究员、张晓雯研究员、赵汝周研究员、钟声副研究员、胡燕副研究员、卢晓莉、冯婵等同志为强大的学术阵容,以“推动西部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工程”为目标,以四川、甘肃两省以及西藏自治区的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为重点研究对象,进行了大量的调查、走访、数据分析、科学研究,项目的最终成果得到国家社科规划办和同行专家的认可,并顺利结题(结项证书号:20100669)。

项目结项以后,课题组就一直在谋划此书的出版工作。近年来,西部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已发生了许多变化,文事频频、活动常开、经验远送、文化悠长。特别是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的成都,在和谐文化建设的探索、实践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和突破,其独特的人文魅力和城乡统筹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先行先试的模板,也成为西部城乡和谐文化建设典范的缩影。为此,在该课题结项3年后的今天,我们不仅想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公之于世,更想放眼全国、立足西部、聚焦成都,探索一条我国城乡和谐文化建设的新路。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本书的编撰聚集众多学者专家的智慧,凝聚所有调研人员的心力,在此,谨向对本书的调研予以关爱与鼎力相助的西藏、甘肃、四川、成都等地的宣传文化部门和专家学者表示深挚的谢忱;并特别致谢成都市社科院社会与法制研究所全体同志给予的大力支持。同时,在编著本书时收集和参考了有关专家学者的资料,由于时间关系,只注明了资料来源,未能与作者联系,特表歉意!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对现实的把握、资料的占有和分析的深度等尚有不足之处,加之时间仓促,存在问题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