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人均占有的公共文化设施面积数量以及公共文化服务圈覆盖城乡人口的比例。公共文化设施包括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和纪念馆等居民用于休闲娱乐的各类文化场馆。
计量单位:%
数据来源:市文化局
9.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和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量
是指人均占有的公共体育设施面积数量及每万人拥有的体育设施数量。体育场地包括体育馆或体育场、健身绿道、建设广场等居民用于休闲娱乐的各类场地。
计量单位:平方米
计量单位:个
数据来源:市体育局
10.城乡社区网络入户率
指本年度,本地区常住人口中,城乡接通并使用网络的户数同本地城乡总户数的比例。
计算单位:%
数据来源:市经信委
11.城市无线网络覆盖率
指本年度,本地区城市建成区域中,无线网络覆盖区域面积同城市建成区域面积的比例。
计算单位:%
数据来源:市经信委
12.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完成标准化建设的比例
计量单位:%
数据来源:市文化局
13.综合文化活动室达标率
指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完成标准化建设的比例。
计量单位:%
数据来源:市文化局
14.每万人拥有健身绿道公里数
指一定时期内,每万人常住人口拥有的健身绿道里程数。
计量单位:公里/万人
数据来源:市体育局
15.流动舞台演出车数量
指全域成都范围内,由市级及各区(市)县级文化部门组织的,面向城乡居民提供群众性公益文化演出的流动舞台车数量总和。
计量单位:台
数据来源:市文化局
16.公共文化设施便捷度
指全域成都范围内的城乡居民(主要是常住人口),对成都现有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便捷程度的主观感受。通过第三方测评获得。
计量单位:%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
(二)公共文化供给(27个)
17.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和公共图书馆每年总流通人次
指在一定时期内,每万人口中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册数,以及公共图书馆年度总流通人次。
计量单位:册/万人
计算公式: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年末本地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数量之和
计量单位:人次/年
数据来源:市文化局
18.公共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点击和下载次数
指成都市、区(市)县两级的图书馆开设的数字图书馆中,数字文献的点击或下载量。
计算公式:公益性数字图书资源点击次数+公益性数字图书资源下载次数
计量单位:次
数据来源:市文化局
19.博物馆陈列展览数
指本地各类博物馆陈列展品总数。
计量单位:件
数据来源:统计局、文化局
20.博物馆免费开放比例
指各类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占本地博物馆总量的比例。
计量单位:%
数据来源:统计局、文化局
21.纪念馆免费开放比例
指各类免费开放的纪念馆占本地纪念馆总量的比例。
计量单位:%
数据来源:统计局、文化局
22.文化馆(站)培训人次
指在本年度内,接受当地文化馆和综合文化站培训的总人次数。
计量单位:千人次/年
数据来源:市文化局
23.文化馆(站)组织文艺活动次数及参加人次
指在本年度内,当地文化馆和综合文化站组织文艺活动的次数及参与活动的总人次数。
计量单位:场次/年、人次/年
数据来源:市文化局
24.美术馆举办公益性展览次数
指本地区本年度,美术馆举办公益性展览次数。
计算公式:年末美术馆举办公益性展览次数
计量单位:次/年
数据来源:市文化局
25.科技馆举办公益性展览次数
指本地区本年度,科技馆举办公益性展览次数。
计算公式:年末科技馆举办公益性展览次数
计量单位:次/年
数据来源:市文化局
26.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场次及观众人次
指本地区本年度内,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场次数和观众总人次数。计量单位:场/年、千人次/年
数据来源:宣传部、传媒集团、文化局
27.博物馆参观人次
指本地区本年度,参观博物馆总人次。
计算公式:年末参观博物馆人次
计量单位:千人次/年
数据来源:市文化局、市统计局
28.纪念馆参观人次
指本地区本年度,纪念馆参观人次。
计算公式:年末纪念馆参观人次
计量单位:千人次/年
数据来源:市文化局、市统计局
29.美术馆参观人次
指本地区本年度,参观美术馆人次。
计算公式:年末美术馆参观人次
计量单位:千人次/年
数据来源:市文化局、市统计局
30.科技馆参观人次
指本地区本年度,科技馆参观人次。
计算公式:年末科技馆参观人次
计量单位:千人次/年
数据来源:市科技局、市统计局
31.开展科普活动次数及参加人次
指当地在本年度内,各系统开展科普活动的总次数及参加的总人次数。
计量单位:次/年、千人次/年
数据来源:市科技局、科协
32.年度举办群众性体育活动场次
指本地本年度内举办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场次数量。
计量单位:场/年
数据来源:市体育局
33.体育人口占比
是指在本年度内,本地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健身娱乐,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相关人群总数占本地常住人口的比重。
计量单位:%
数据来源:市体育局
34.送文化下乡活动场次及观众人数
指当地本年度内送文化下乡活动次数以及参与活动的观众数量。
计量单位:场/年、千人次/年
数据来源:市委宣传部、文化局
35.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场次
指当地本年度内以公益性为目的,面向农村市民播放数字电影的场次。计量单位:场/年
数据来源:广新局、文化局
36.农家书屋(含社区书屋)借阅人次
指当地本年度内,到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借阅图书的总人次。
计量单位:千人次/年
数据来源:广新局
37.社区群众性文体活动队伍数量及参加人数
指当地本年度内拥有社区群众性文体队伍数量及总人数。
计量单位:支、人数
数据来源:民政局、文化局
38.本地公益电视节目套数及收视率
指本地区本年度,公共电视节目套数及节目收视率。
计量单位:套、%
数据来源:市广新局、市统计局
39.本地广播电台节目套数及收听率
指本地区本年度,广播节目套数及节目收听率。
计量单位:套、%
数据来源:市广新局、市统计局
40.本地年度产出影视剧数量
指本年度由当地的影视机构或影视制作人生产的影视剧数量。
计量单位:部/年
数据来源:市广新局
41.本地举办大型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次数
指当地本年度内,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举办的大型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场次数。
计量单位:场次/年
数据来源:市委宣传部
42.居民对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供给的满意度
指区域内的城乡居民(以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对现有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供给的满意程度。通过第三方测评获得。
计量单位:%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
43.居民在公共文化活动中的参与度
指区域范围内的城乡居民(以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在政府相关文化机构及各类社会机构组织的公共文化活动中的参与程度。通过第三方测评获得。
计量单位:%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
(三)公共文化管理(6个)
44.物质文化遗产数量
指本地区本年度,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包括世界级、国家级、市级。
计算公式:年末物质文化遗产数
数据来源:市文化局
45.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
指本地区本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包括世界级、国家级、市级。
计算公式:年末非物质文化遗产数
数据来源:市文化局
46.民办文化机构占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比重
指登记的民办文化机构数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包括政府相关文化管理部门或下设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民办的文化机构)的比值。
计量单位:%
数据来源:文化局
47.文化类社团组织数量
指除社区群众性文体活动团体外,在街道及以上政府部门注册或备案的各类文化类学会、协会、文体表演和文体活动组织等的社团组织的数量。
计量单位:个
数据来源:文化局
48.公共文化服务基金会数量
指区域范围内成立的公共文化服务基金会数量。
计算公式:年末公共文化服务基金会机构数
计量单位:个
数据来源:市民政局
49.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管理的满意度
指区域范围内城乡居民(以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对公共文化管理体制机制的满意程度。通过第三方测评获得。
计量单位:%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
(四)公共文化保障(9个)
50.公共文化事业费占财政预算支出比重
指当地本年度的财政预算支出中,公共文化事业财政拨款额所占的比重。
计量单位:%
数据来源:财政局
51.人均文化事业费
指由公共财政拨付的用于发展社会文化事业的经费的人均支出。主要包括:国有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纪念馆、文艺团体以及新闻、通讯、广播、电视、出版等部门的经费拨款所算在人均头上的份额。
计量单位:元/人
数据来源:财政局
52.政府购买资金占公共文化事业拨款总额的比重
指政府公共财政中用于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支出与公共文化事业拨款总额的比值。
计量单位:%
数据来源:财政局
53.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从业人员数量
指在本地常住人口中,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从业人员的数量,包括没有编制,但在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人员。
计量单位:人
数据来源:文化局、人事局
54.公共文化从业人员中拥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比重
指在本地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中,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含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在内)的人数与从业总人数的比值。
计量单位:%
数据来源:市人事局、文化局
55.基层文化机构从业人员中拥有从业资格认证者的比例
指在本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中,取得从业资格认证者所占的比重。
计量单位:%
数据来源:文化局、各区(市)县
56.每万人拥有文化志愿者数
指本地区本年度,常住人口数中每万人从事公共文化事业志愿活动的志愿者数。
计量单位:人
数据来源:团市委、市民政局、市文化局、市社会办
57.年度培训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人次
指由各级政府或相关文化管理机构组织开展的,对区乡镇、街道及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人员和民办文化机构的文化骨干等进行业务和思想培训的总人次。
计量单位:人/年
数据来源:文化局
58.居民对公共文化保障措施的满意度
指一定时间范围内本地常住人口,对公共文化经费投入和服务人员队伍状况的满意程度。通过第三方测评获得。
计量单位:%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