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平息佛祖和道祖的争端,玉皇大帝赠天书一册。天书不著一字,化成了天台上的“天书石”。如来佛祖与太上老君顿时醒悟,和好如初。将天台山定为佛道并存的圣山,延绵了三教同一的千年香火。同时,佛道二祖又同施法力,将坐骑大鹏、白鹤童子幻化为大鹏石、白鹤石留在花石迷宫中。将青牛变成了镇守玉霄峰的伏牛山。如来佛祖还将头上的帽子顺手一甩,变成了“帽子石”,太上老君脱下道袍顺势一丢,化作“卧虎石”。从此以后,如来佛祖就再没有戴帽子,太上老君也就没有再穿道袍了,因为两人的帽子、道袍永远留在天台山了。玉皇大帝睁大眼睛,喜悦地看着二教的和睦相处。于是,世人就将这一线天叫成了天缝峡。
从文化人类学观照,这条神奇的天缝峡和对面那块相传由天宫赤脚大仙降妖除魔时掉下的靴子所化的倒靴石,构成了阴阳相伴的生殖崇拜和图腾意义神奇景观,使人感受到大自然造物主的精妙绝伦!
还有那块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时,由织女掉落的织梭化作的天梭石,那群立于花石海之畔、相传远古花、水、石三神大战后遗留下来的花石迷宫,那临邛道士为唐明皇梦召杨贵妃的仰天窝,还有诸葛亮夜走木牛流马的天车坡和试剑石,西汉学者胡安驾鹤西去的摩云岩,为西玉母养蜂的神蜂窟……无数的奇岩怪石激发出世人无穷的奇思妙想,构成天台山一道神奇而瑰丽的风景线。
“山有多高,水有多远。”这是一片绿色的世界!水,是一切生命的乳汁,是绿色的源泉。面对玉霄峰顶的涓涓细流,你不禁有“天台之水天上来”的感叹!
像是婴儿的第一声啼哭,绿色的生命从这里开始;像画笔下的第一滴色彩,奇丽的山水从这里生发。“玉霄金龙飞长虹,天车响水到邛崃。”金龙河,源于伏牛山顶,蜿蜒而下,形成瀑布、叠溪、涧泉、长滩、浅海、彩潭等动静有致、声色俱佳的水景流韵。
关于金龙河,还有着一段美丽的传说。在那很古很古的年代,天上有着24条龙,其中9条飞往北京成了著名的“九龙壁”;12条飞往三峡,被巫山神女降伏,化作巫山12峰;又有一条飞往灌县,被李冰父子用铁链锁在“伏龙观”。剩下的一条金龙、一条白龙却飞来天台山作恶害民,后被海丰法师和观音菩萨合力制服,化作了今天长流不息、滋润山林的金龙河和泉涌水欢、宛如白龙腾舞的白龙坡。
在这峭崖幽谷间,是谁在低吟浅唱、娓娓絮语?哦!原来是天台山瀑布正在展示着它婀娜多姿的风采。
响水滩、珍珠滩、蟠龙岩、长虹瀑布……像一匹匹从天而降的五色彩练!散珠碎玉、飞流直下、彩虹飞挂。那奇树异草、烂漫山花、锦绣田园可是你生命的装点?
花石海、小九寨……这一个个晶莹澄碧、五彩斑斓的海潭,仿佛是瑶池仙女散落天台山的一面面梳妆宝镜。“水光浮翠、倒映林岚。”这明镜般的海潭,这山水相依、花影相随的美妙意境,勾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不知置身何处,是天上还是人间?
“天着霞衣近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这是天台山特有的低山云海,无风时,云海平平,云涛轻动,山上的采茶少女叫它“云毯”,似乎颇为贴切精妙。
如果起风了,如纱如絮的轻云就会脱离云的集体,飘飘升起,顺着层层峭壁悄悄爬上来;如果是大风,你就会立刻看到云腾雾涌、千军万马的壮观场面。“云来万壑平,风过千山动”,不一会儿,无边无际的云海将吞没一切,人在云雾中,不禁有飘飘欲仙之感和“不识天台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叹。
天台山不仅是自然的名山,也是宗教的名山,有着丰厚的人文景观。这里有明代“第一禅林”古牌坊,这里的石塔、石碑、佛台、寺院遗迹,这天台山特有的古代宗教法庭“和尚衙门”及“万人坑”遗址都无不记载着昔时天台山三教会聚、寺庙林立、香火鼎盛、气象非凡,“大和尚千千万,小和尚不消数”的盛况。面对历史的遗迹,游人在饱览自然美景的同时,也体悟到天台山蕴含的深沉博大的人文内涵。
由邛崃市区西去天台山,交通便利,沿途有白鹤山、竹溪湖、花置寺唐代摩崖造像、九里泮、兴福寺、古火井遗址、南宋高何石塔等众多的景点。在灵山秀水之间坐落的大小宾馆,靠山吃山,由竹笋、山鸡、涧鱼、老腊肉、四时野菜等山珍野味构成的绿色食品系列,使人大饱口福、回味无穷。
千年古镇黄龙溪
黄龙溪位于成都平原南部,距成都40公里,距双流35公里。府河、鹿溪河流经黄龙溪。黄龙溪北靠牧马山,依山傍水,景色秀丽。镇域面积50.4平方公里,其中,古镇保护区面积3.93平方公里,水陆交通畅达迅捷。
黄龙溪镇是一座有着1800年历史的川西水陆码头,扼守着古蜀水运的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之地。秦汉三国、宋元明清……在改朝换代的征战中,黄龙溪镇一次又一次成为刀光剑影的古战场。明末清初的一场战火,黄龙溪镇玉石俱焚,故又名“火烧场”。因此,镇区遗存的传统建筑多为清代重建。
黄龙溪镇传统建筑面积共3.12万平方米,其中极具保存价值、特征鲜明、结构良好的传统建筑有1.37万平方米。此外,尚有完整的传统民居大院4座。
“一街三寺庙,三县一衙门”,是黄龙溪镇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在华夏古镇中独树一帜。
古镇核心保护区面积3.93平方公里,有黄龙正街、上河街、下河街、新街、横街等7条街区均建于清代,街面全部为石板铺就,宽3米,总长1146米,还有古巷9条,街巷总体保持着清代鱼骨形路网的传统格局,保存完好,有着“川西一绝”之誉。
沿老街两侧,有清代保存至今的前店后居的联排式一至二层民居店铺100余间共76户。民居建筑均为青瓦屋面、木穿斗结构、竹编夹壁粉墙,部分建筑两侧砌有封火山墙,临街建筑多为檐廊式建筑。雕花窗棂,飞檐翘角。
古巷9条均名“水巷子”,顾名思义,是下河担水的通道。临河边为吊脚楼式建筑,体现了古蜀民居“干栏”式文化,而几座古老的寺庙则把这些民居串联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深巷天井戏台,小桥流水人家,无数青瓦屋顶鳞次栉比、像层层青色的波浪一层层铺卷开去,袅袅炊烟、青褐色两河水波、青黛色丘陵融为一体,宁静恬淡又意境深远。
陈、杨、唐三大院,是镇区有着代表性的清代穿斗木四合院建筑。唐家大院,占地约3亩,至少有300年历史。呈“日”字形建造格局,故而俗称“骑马庭”。杨家大院,占地约7亩,修竹掩映,大门左侧有一口古井。为影视拍摄基地。陈家大院占地约700平方米,5个天井组合成封闭式的庭院格局,进出4个龙门。雕梁画栋、栏杆窗棂,镂刻精美。其高大的封火墙,特别以糯米汁调和灰浆、桐油黏结砌筑,坚固无比。
从建筑学审视:古镇建筑空间亲切宜人,尺度适宜,街巷空间幽深静雅,街景错落有致,富于变化,空间轮廓丰富,具备传统小镇的空间特色和建筑品质,具有较高的城镇和建筑历史研究价值。此外,古排水渠保存完好、功能完备。
1800年岁月的风雨洗尽了历朝历代的铅华,却把历史的文物胜迹散珠碎玉般地洒落在黄龙溪方圆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古镇镇域内现有东汉崖墓4处,五代、宋、明墓葬3处,出土历史文物3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件。古代水利工程2处,古代水运防洪设施3处,有金华庵寺庙1座。
古镇区内有寺庙7座,保存完好的有古龙寺、潮音寺、镇江寺3座,还有衙门1座。
古镇区内有树龄在300年以上的老黄桷树6株,苍劲的躯干雄浑斑驳,尽显历史的沧桑。其中古龙寺内的那棵需十余人才能合围,枝叶覆盖面积广达三四百平方米。
此外,尚有古渡口、古河道、古码头、古堤堰多处。
“一街三寺庙,三县一衙门”,是古镇区最著名的文化遗存。黄龙溪自古香火鼎盛、古寺众多。仅仅在镇区黄龙正街这200多米长的古街上就分别建有清代建筑“镇江寺”“潮音寺”和“古龙寺”。被称为“一街三寺庙”。
古龙寺居正街之首,寺门廊道上方为古戏台。戏台建筑为重檐、歇山式,雕梁画栋、藻井彩绘。寺中大院前殿为弥勒殿,后殿为大雄宝殿,建筑为单檐、悬山式砖木结构。院内古树参天,香火鼎盛,烟雾缭绕。古寺、古树、古戏台有机结合;街中有庙、庙中有街,庙中庙、树上庙,神奇瑰丽、气象万千,堪称华夏一绝。寺内每年农历六月初九和九月初九的庙会,还能再现昔日古镇的热闹情景。
古街上的“三县衙门”亦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历史胜迹。历史上,黄龙溪地处彭山、仁寿、华阳三县交界之处,民事、经济纠纷时有发生。由此三县于清代在古镇区设立联合执法机构,三县衙门应运而生。走进大门,门栏的一副对联映入眼帘:“黄龙钻山伸龙爪抱鸡翅,白马临江勒马头望虎岩。”对联巧妙地嵌着六个地名:黄龙、龙爪、鸡翅、白马、马头、虎岩,正是衙门管辖范围。其职责为民事管理、堰务管理、治安管理。
从黄龙溪镇溯府河而上,不远处便是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金华庵。金华庵建于清代,依山傍水、坐西向东,依山势在山崖上开凿建成五重宝殿。高30米,气势恢宏,素有“西蜀石宝寨”之美誉。
绿畴连平野,春江绕双流。
黄龙溪古镇融山水镇寺为一体,“老街、流水、人家”和“古树、渡口、寺庙”构成恬淡宁静的世外桃源,自然环境十分优美。
“黄龙渡青江,真龙内中藏。”
站在古榕树掩映的古码头,看府河、鹿溪河清浊交汇、泾渭分明,你不仅想起这句黄龙溪流传千年的古谚。《华阳国志》卷三《蜀志》载:东汉建安“二十四年,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武阳赤水河即今天在黄龙溪镇汇入府河的鹿溪河。而“黄龙武阳九日”亦成为诸葛亮等800臣拥戴“刘备称帝于蜀”的吉兆,为三国蜀汉的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今天,近两万古镇区居民80%为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的原住居民,他们依然沿袭着清末时期的生活方式,石板街上茶房、戏楼、酒店、餐馆、旅行社应有尽有,商贸航运、观光旅游功能完备。珍珠豆花饭、酥皮肘子、油炸猫儿鱼被誉为黄龙溪传统饮食三绝。
悠远绵长的“打更”声,传承着古镇千年传统习俗,传达出悠悠古韵。这一“打更”民俗,在今日国内亦属罕见。打更匠从亥时起更、卯时收锣,更声温馨,回味绵长。
黄龙溪镇的传统民俗文化是十分丰厚的:每年有正月初九至十五的点天灯,四月初八的放生会,端午节的龙舟会,正月十五的闹元宵、放河灯;还有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三次观音会,信众进庙吃斋、念佛、点灯。
舞狮、舞牛儿灯、幺妹灯、川剧坐唱等民俗娱乐活动丰富多彩,而“烧火龙”更为黄龙溪镇一绝,相传起于宋代,据于“烛龙”的传说,1995年在四川成都民间艺术“三绝”展演获最高的“绝艺奖”。
黄龙溪镇政府1993年4月已制定并正式颁布《黄龙溪古镇建设管理办法》。近年来,镇政府不断加强对古镇区的保护力度,设置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划定了保护管理的权限和责任人。
镇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古镇区85%的古建筑、古树、古寺和文物古迹都进行了详尽的登记建档并挂牌保护;对一些破损的古建筑进行了以旧还旧式的修复,力求恢复古建筑的原貌,并为保护修复建设建立规划公示栏和对居民和游客具有警醒意义的保护标志。
今天,在各级政府和2.8万镇区居民的精心保护下,千年古镇黄龙溪,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焕发着越来越迷人的光彩。
邻水乡情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辽阔的空间,悠远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在重庆、达州、广安三市交会的中心,也有一方使人魂牵梦萦的土地,这就是邻水。
邻水,古称邻州,历来被誉为川东门户。邻水历史悠久,自西汉就有种植牡丹的历史。自古有“牡丹仙国”的美称。至今,来此探胜寻幽的人们似乎还能闻到那沁人肺腑的牡丹芳香。一位游子深情地说:邻水是我家乡,这儿有我的故园,有我的父老乡亲,更有好山好水好风光。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在这片浸润着3000年历史文化、近2000平方公里的锦绣山河上,雕琢出无数神奇而瑰丽的风景……
青山流水寄幽思
人们说,每一个邻水游子心中都有一座家乡的山。雄伟的华蓥山就是游子心中邻水的大山。华蓥山青山叠翠、群峰峙立、峡谷幽深,主峰高登山海拔1704米,被誉为四川盆地第一高峰。1931年6月,路过邻水的一代文豪郭沫若,面对巍峨壮丽、高耸入云的华蓥山,曾发出了“天下第一雄山”的赞叹!
说起华蓥山的风景,邻水的乡亲喜欢用“雄、奇、险、雅、幽、绝”这六个字来概括。石林、湖泊、溶洞、瀑布、温泉、峡谷、竹海、森林……无数绚丽的风景把这座邻水的大山装点得灵彩飞动、气象万千。
高登山石林千姿百态、巧夺天工,孕育了无数优美的故事和神奇传说……
川东竹海茫茫苍苍、绿波荡漾,负载多少游子童年寻梦的往事……
明月山温泉水滑泉润、热气缭绕,洗尽远方游子的一路风尘……
龙须瀑布、望月瀑布、苏家瀑布……无数瀑布悬泻倾挂,似巨幅晶帘凌空飞落,又像银龙竞跃,腾越呼啸于莾林峭岩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