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漫漫长路沁梅香
22293400000018

第18章 思维之河 耕读作舟(5)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英明领袖,是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伟大导师,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著作我们要刻苦攻读。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将永远照耀着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全国各族人民采取了各种纪念形式,如“图片史料展”“美术作品特展”,新版毛泽东同志画册、图书、史料、文献,最近电视播出的《毛泽东诗词》《西行漫记》《毛泽东》《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重庆谈判》《毛泽东军事思想》《少年毛泽东》《毛泽东在江西》《毛泽东在四川走过的地方》,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世纪之光》《东方红万众大演唱》《难忘的歌》等等,其中仅古月扮演毛泽东的影视片就多达35部。这些充分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对毛泽东同志的深切怀念。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又是伟大的诗人,是现代诗坛的大家、名家,誉满五洲四海。毛泽东同志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全部贡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给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任重道远,全国各族人民胸怀豪情,信心十足,继往开来,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1993年12月

善于从历史中汲取营养

毛泽东同志早在1938年就深刻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他曾多次论述过继承历史遗产同指导当前运动的辩证关系。他说:“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又着重阐明了历史文化同新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糠,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邓小平同志在论证为什么“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这个问题时,专门叙述了一段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并且说:“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学习和研究历史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干部素质以及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一名领导干部不善于从历史中吸取营养,不可能成为高明的领导者;一个政党不善于从总结历史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可能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自觉的政党;一个民族不善于从历史中继承和发展本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一文中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发展,作为当代中国的领导干部,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史、现代史和我们党的历史,就不可能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光荣传统,也就不能胜任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责。”他还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的走向未来。”

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需要精神动力。而了解历史,懂得历史,这是获得精神动力的重要来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目前,我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致力于实现祖国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促使我们万众一心地去面对各种挑战。战胜各种困难的精神动力,就是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江泽民同志说:“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中华民族在5000年的发展中,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开发建设了祖国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江泽民同志对科索沃局势的分析中,早就告诫我们,要“抓住一切机会,集中力量加快发展自己”,“努力增强我们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的战略和策略方针,兢兢业业做好我们的各项工作,努力把我市(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搞得更好。

1998年9月

呕心沥血绘蓝图——中国教育改革之路

毛泽东建立新中国教育制度

毛泽东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及教育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总结与概括,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起来的,具有革命性、实践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并适合我国教育全面改造和创新的教育理论体系。新中国成立后,要在一穷二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教育制度,面临两大艰难任务,一是对旧教育的全面改造,二是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创建。毛泽东同志早在1940年就曾指出,要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教育。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逐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毛泽东确立的教育事业发展的“两条腿走路”方针,是根据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文化底子薄、经济不发达的国情提出来的。“两条腿走路”包括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实行国家办学、厂矿企业办学和群众办学并举等。教育方针是毛泽东同志亲自制订的:“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教育思想是在不断改革创新的实践中形成的。他一再批评旧教育制度因循苟且,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邓小平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

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三卷的179篇著作中,主题是教育或涉及教育的共有39篇。邓小平总是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全局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角度来考虑教育发展与改革,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邓小平教育理论,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指引着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邓小平把教育看作是全党全社会的大事,他认为,要想真正确立教育的战略地位,关键在领导。邓小平指出:“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要增加教育投入,“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邓小平认为,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培养“四有”新人,是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根本目的。他多次强调:“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重要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邓小平一贯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曾表示“愿意给教育、科技部门的同志当后勤部长”。他十分关心20多万出国留学生,说:“我们要创造条件,盖些房子,做好安置他们回国的准备。”

1983年国庆节,邓小平在景山学校成立20周年之际题写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题词。马克思说过“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邓小平说:“生产力的基本因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江泽民注重实施科教兴国

江泽民同志对教育的论述,基于毛泽东教育思想和邓小平教育理论,在新的历史阶段,紧密结合探索跨世纪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有重大的理论创新与发展。江泽民对教育的论述,其内容是丰富而全面的,主要有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问题,关于教育要实现两个重要转变问题,关于将我国人口包袱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问题,关于知识创新与教育参加国家创新体系问题,关于道德教育与人才培养道路问题,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问题,关于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与建立终身教育体系问题等等,在理论与观点的论述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开拓精神。江泽民提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要求“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6月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阐明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把教育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确立了教育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提高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切实加以落实。党的十五大把科教兴国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基本战略。强调培养科技人才,特别是培养年轻科技人才。加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继续把“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同时,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央采取了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使之成为科教兴国强大生力军的战略措施。

1999年

制约权力:对腐败问题的深层思考

在处于社会历史转型期的我国现代社会,贪污腐败浪潮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是党和政府下大力气着力整治的问题。陈云同志曾说:“党风问题是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通过学习,我对腐败问题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一、对马克思有关腐败论述的认识

马克思曾将腐败的产生归于贫穷和私有制,这带有他当时所处的那个时代,即农耕社会形态向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转型期的鲜明烙印。贫穷和私有制本身,都是由于社会物质的匮乏、贫富等级的两极分化,而导致一部分人对社会财富的不择手段地疯狂占有,侵蚀社会的肌体。实际上,马克思在这里确定的腐败定义和内涵与在今天我们所理解的腐败的定义和内涵是有差异的,是不能完全等同的。这里,我将马克思所定义的腐败内涵称为早期的或经典的腐败理论。

二、权力导致腐败:“看不见的手”

与“看得见的脚”

今天,可以说腐败浪潮遍及全球。西方媒介把贪污腐败称为“全球性的灰色癌症”,而其共同特性就是权钱交易,是权力金钱的病变。

古典经济学把市场机制称为“看不见的手”,而现代经济学却把以权力为魔杖干预市场、获取非法收益的行为称作是“看得见的脚”踩了“看不见的手”。

19世纪英国的一位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说过一句名言:“权力趋于腐败,绝对的权力趋于绝对的腐败。”当今世界上的巨贪像韩国的前总统卢泰愚、全斗焕,巴西的前总统科洛尔,哥伦比亚总统桑佩尔,还有意大利前总统贝卢斯科尼,北约秘书长克拉斯等等的出现无不与腐败者拥有绝对权力有关。

在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我国当代社会,这种权力导致腐败的现象可以说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境地。众多巨贪巨腐的出现无不与他们拥有巨大的权力有关。

在今天的中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及个人以权受贿,进行权钱交易。如银行系统的以贷受贿,税务系统的以税受贿,公检法系统的以办案吃回扣,以及一些管理部门以批文索要钱物等等,都是现代社会中权力导致和产生腐败的证明。因此,我们是否可以将权力导致腐败这一论点称为现代或现代经济转型时期的腐败理论呢?

三、制约权力:割除腐败毒瘤的根本途径

怎样才能遏制像癌细胞一样迅速扩散,呑噬着社会健康肌体的腐败浪潮?怎样才能消除产生腐败现象的根源、从根本上割除腐败这一社会毒瘤呢?

对此,人们提出了种种意见和建议,专家学者们也纷纷提出了自己颇有见地的意见。比如,有的学者提出几点很好的意见:一是抓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及道德建设,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使领导干部不屑于占便宜;二是加强制度的建设,使一些同志不沦为腐败分子;三是加强党内外的监督力度,使其不敢搞权钱交易;四是大幅度提高领导干部的生活物质待遇,使其不需要搞腐败。无疑,这些论点是很有建设性的。然而,根据我国愈演愈烈的腐败浪潮,除了加大党内制度建设,以人民代表大会、政协监督的力度外,我认为在现阶段以法制权的关键还在于建立健全一个相对独立的反腐专门机构。像香港直属港督的廉政专员公署,新加坡直属总理的贪污调查局。近年来,韩国反腐倡廉运动成效很大,这和金泳三上台之初就把检察院从行政院中独立出来非常有关。如果建立了一个直属中央的专门反腐机构,并具有独立的侦查、立案、拘捕各级腐败分子的权力,就能使腐败分子时刻生活在恐惧和威慑之中,从而达到从根本上割除腐败这一社会毒瘤的目的。

199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