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漫漫长路沁梅香
22293400000011

第11章 高天流云 山河情愫(4)

岳池县位于四川东部嘉陵江与渠江交汇的三角台地,因境内有岳安山和金城河而得名岳池。岳池县始建于唐万岁通天二年(697),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悠久的巴蜀文明、优美的自然景色、丰厚的文化积淀,使岳池的山水风光、人文胜迹瑰丽多彩、令人陶醉。

翠湖春晓

岳池的水是醉人的。出县城东行4公里,人们就进入了秀美醉人的翠湖风景区。翠湖因其山清水秀、翠色独具而得名。在这里,蜿蜒的群山层峦叠翠、林木葱郁,像绿色的屏障环护着绿色翠湖。在这里,青山依偎着绿水,绿水眷恋着青山,湖光山色,浑然一体,处处充盈着诗情画意。在这里,生命的绿色主宰了一切:绿的山、绿的水、绿的诗、绿的画……林间湖面到处飘动着绿色的旋律。绿草如茵的长堤、绿树掩映的望湖楼、绿浪簇拥的沁园芳、绿波潋滟的湖面……这里的一切是那样的和谐自然,恍然万物都融汇在这绿色的世界中。

“雨过千峰翠,日出一湖清。”清晨,一只只游船,划开绿色的波浪,满载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向青翠更青处漫溯,去寻幽、去访胜、去纵情饱览这如诗如画的湖区美景。人们盛赞过漓江的秀美,人们吟诵过三峡的雄奇,今天,面对眼前的美景,人们又不禁吟出了“镜波倒映千层秀,疑是漓江绕三峡”的绿色诗行。

湖上的龙华山像一位风姿绰约的绿衣少女,亭亭玉立在一片翠绿的湖光之中。山上的亭台楼阁宛如少女身上的环饰,时隐时现。绿水青山、相互辉映,使水更绿、山更青、天更蓝,如梦似幻,即使盛夏,也令人神清气爽、燥热顿消。

“拾级入妙境,游廊睹清流。”登上龙华山,不管是到龙华阁,还是去爽心亭、天外天……你都有一种步入妙境飘飘欲仙的感觉。翠湖岛尖山寺建有象征岳池的银风塔,凭栏远眺,湖山美景尽收眼底,一种“山高水阔入心情,湖尽天开一镜平”的意蕴油然而生。

蓝森林、涛馨园、览胜山庄、水泊人家、翠湖休闲中心……一处处富有诗意的休闲山庄、度假村、农家乐散布在如诗如画的翠湖景区中。酒楼茶园、休闲娱乐、琴棋书画、风味美食……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有“轻舟回转入仙家,醉卧山林人不归”之感。

今天的翠湖业已形成以湖泊山水为背景、现代园林景观为主体,融文化、娱乐、休闲、度假、会议、宗教活动、避暑疗养于一体的景观优美、设施完备、古典与现代特色相结合的自然风景旅游区和休闲度假功能区。

欲把岳池比瑶池,绿水碧潭处处春。不独是翠湖,岳池的江河湖潭都荡漾着醉人的水声流韵。回龙湖象鼻河像一柄翡翠玉璋镶嵌在峭壁高岩之间,飞瀑银花、河水清幽、青峰滴翠,荡舟其间,倒影林岚,你真有一种人在水中行,水在天上流的感觉。

双枪湖湖面如镜、碧波荡漾。此湖因昔时华蓥山游击队双枪老太婆在这里战斗驰骋而得名双枪湖。两岸的老鹰山和寨山亦像两柄猎枪直锁江面,景色神奇壮美。湖景、山景、树景,自然风光、人文胜迹……在这里和谐地融汇在一起,会聚成绚丽多彩的风景。

青山禅林幽

岳池的山也是醉人的!

岳安山、龙华山、凤山、金城山……无数青峰叠翠会聚成看山的风景。

巍峨屹立金城山,苍松翠柏竞参天。

清雅幽静迷人醉,疑似仙境非凡尘。

这是岳池人对省级森林公园——金城山的咏赞。金城山堪称植物王国,幽幽松林,郁郁葱葱;青翠竹海,苍苍茫茫;掩映着99座险峰、48处奇洞、36道清泉……步虚岩、观日台、打子洞、插剑池、抱朴庵、晒经楼……无数自然人文胜景错落有致、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

人们说,深山藏古寺。始建于唐代的宝莲寺古朴典雅、香火鼎盛。暮鼓晨钟、香火烟气伴着四乡的鸡鸣唱和,缭绕于茂林修竹之间,回荡在群峦叠嶂之上,尽显“宝莲晨钟响三县,三县鸡鸣应金城”的禅林意境。

千佛寺是深藏山林的又一座幽幽禅林,相传为神匠鲁班所建。并留下其与徒弟赵巧建寺斗法的逸闻趣事和“千佛寺的菩萨:一抹不摁手”的民间歇后语。

寺内大小千余尊石雕佛像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寺名千佛,真是名副其实。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千佛山庙会,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从岳池、南充、合川、武胜、广安、重庆、达州会聚于此,烧香拜佛,给观音“挂红”,把幽静禅林变得人声鼎沸、盛况空前。

人们说,岳池县城有塔有庙,塔为岳池白塔,庙为岳池文庙。岳池白塔高30米,建成于清道光元年(1821),为六角形九层砖石结构楼阁,造型古朴凝重,又不失精巧细致。岳池文庙始建于北宋太平年间,为广安市境内的唯一文庙,成为川东儒家精神和文化的观光胜地。

坐落在岳池县城内的凤山公园,因其山峰逶迤如凤翔而得名。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季。岩壁上名人书法石刻历历在目。在翔凤山顶建有“放翁亭”,是为纪念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所建。昔日陆游畅游此山,有感于“亮坝”的春耕景象而诗兴勃发,挥笔写下《岳池农家》,流传至今。

园内各种文化娱乐、运动休闲设施丰富完备,已成为岳池人休闲度假的胜地。站在雕梁画栋的南山引凤廊,凭栏远眺,城郭毗连,岳池县城尽收眼底。园中的这座凤女白玉石雕,原为城市标志。这骑凤欲飞的女孩形象,不正是岳池人民精神面貌的生动的写照吗?

美食之乡

人们说,岳池是名酒之乡!岳池特曲早已香飘四海,醉了一方乡土。

人们说,岳池是民俗之乡!灯戏、被单戏、农家文化节……醉了八方来宾。

人们说,岳池是美食之乡!细嫩绵实、香辣爽口的中和豆花,细长如丝、银白晶莹的岳池米粉,柔和清香、满口生津的黄龙贡米,口感醇厚、色香味俱佳的天登香醋、天登酱油、天登醪糟、蒜泥豆豉……令人驻足品尝、回味无穷。

人们说,川东美食在岳池,岳池美食顾县多。以豆腐宴、牛皮豆腐干而闻名巴蜀的千年古镇顾县,在唐代原为岳池县城,后降为场镇。名为“顾县”,即回顾之意。古镇保存完好,唐风宋韵,依然留存;明清老街,犹然旧时景象。石板街面,画楼雕阁,禹王宫、聚圣宫、关帝庙遗迹尚存。

顾县美食众多,尤以豆腐名扬天下。顾县豆腐质嫩爽口、滑润细腻、味道纯正、百吃不厌。独具特色的豆腐宴席,菜式达180种之多。绵软柔韧、纯香可口、回味悠长的五香牛皮豆腐干,是顾县最具特色的名优小吃,远销海内外,备受青睐。众多的豆腐美食,使古镇顾县成为远近闻名的“豆腐王国”。

美山、美水、美酒、美食构成了岳池醉人的旅游风景,令人回味无穷、过目难忘。

有诗云:

金城山色秀,翠湖碧波流,

请君闲暇时,同往岳池游。

故里深情——邓小平故居保护区记游

人们说,“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游”是广安旅游的两大品牌。

人们又说是雄伟壮丽的华蓥山和奔流不息的渠江水,滋育了广安3000年灿烂文明,也孕育了无数的仁人志士。1904年8月22日,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就诞生在广安区牌坊村一座普通的农家三合院里,小平同志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少年时代的15个春秋。

这座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邓家老院子”的小平同志故居坐东朝西,占地800余平方米。17间大小平房,青瓦粉壁、古朴典雅,具有典型的川东民居特色,充满浓郁的蜀乡风情。庭院绿树成荫,翠竹掩映;院前荷叶青青,稻花飘香。

漫步在“邓家老院子”庭院套屋间,你也会沉浸在这浓浓的故里乡情中。你会发现这里的一切都似乎在娓娓地诉说着小平同志童年少年时代的故事,诉说着世纪伟人成长的历史。庭院正堂屋,是当年邓家接待客人的地方,正堂左边是小平祖母戴氏的住房,右边是小平父母的居室,屋梁上建房时描绘的太极八卦吉祥图形还历历在目。靠近父母居室的是邓小平弟弟邓垦、邓先治的住房。邓家饭厅后侧是厨房和猪牛圈。邓家的作坊屋一分为二,一半是粉坊、一半为酒坊,有酿酒用的大缸和邓家当年加工挂面粉条所用的大石磨。在小平同志当年居住的北厢房里,一代伟人就降生在一张雕花木床上。这里一切是这样的质朴亲切,又是这样的令人依恋。靠窗的书桌是当年小平同志读书习文的地方,书桌上小平同志当年用过的纸、笔、墨、砚和油灯似乎还带着伟人的体温,牵动着人们心底深处的思念。

南厢房陈列着100余幅小平同志的珍贵图片,展示出不同历史时期的伟人风采。小平同志那艰难曲折的人生旅程,那高风亮节的伟大品格,那运筹帷幄的超人气魄,那炳耀千秋的丰功伟绩,在这里被定格为一个个永恒的瞬间,激发起人们对小平同志绵绵不断的缅怀。

在故居大门的两边,铭刻着著名作家马识途撰写的楹联。上联是:“扶大厦之将倾,此处地灵生人杰,解危济困,安邦救国,万民额手寿巨擘;”下联是:“挽狂澜于既倒,斯郡天宝蕴物华,治水秀山,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对联精妙地表达出小平同志与这块土地的血脉联系,正是这块灵山圣水、这块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的土地才成为哺育世纪伟人成长的摇篮。

“东方的地平线!”这是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对邓小平故居的赞誉。

小平故居像一盏东方地平线上升起的明灯,像一部经典的红色革命的教科书记载他坎坷辉煌的人生传奇,供四海传颂、世代诵读;成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成为人人向往的精神家园。

人们说,这里的一切都烙下了小平同志童年、少年时代的生活印迹。

洗砚池:水浅情深,曾倒映过童年小平磨墨洗砚、识文断字的身影……

邓家老井:古韵悠悠,曾留下少年小平打水洗颜、担水浇园的迹印……

清水塘:荷叶田田,水波荡漾,诉说着小平同志牧牛戏水的儿时往事……

蚕房院子:青瓦粉壁、桑树环绕,记录邓氏家族养蚕织布、耕读传家的昔时风貌;同时这古朴而宁静的蚕房院子也记录着童年小平采桑养蚕的童趣和辛劳,这桑林蚕房、庭院屋廊仿佛还回荡着童年小平那稚气的笑声……

翰林院子:是因小平同志先祖邓时敏做过清朝翰林院编修而得名。小平同志五岁就到这里发蒙读书,学名邓先圣。私塾先生认为“先圣”对儒家祖师孔夫子不敬,便改邓先圣为邓希贤。后来邓小平在大革命的洪流中方改名为邓小平,从此这个伟大的名字就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乡亲们说,小平同志的家乡牌坊村是因境内有一座牌坊而得名的。

昔时,这里有碑有坊,碑名“神道碑”,坊叫“德政坊”。这是清嘉庆年间,朝廷为表彰小平同志先祖邓时敏的功德而建造的。“神道碑”“德政坊”离小平同志故居不过数百米,曾留下童年小平的攀越碑顶、坊顶的趣闻轶事……

寻觅小平同志的足迹,我们来到了他当年就读过的北山小学堂。学堂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是广安协兴场开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漫步其间,我们似乎看到了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也似乎聆听到了一代伟人从这里走向世界的轻轻的脚步声。

北山小学堂坐落在明清古镇协兴老街上。自古这里商贸发达、店铺云集,取名协兴,就是“同心协力、发达兴旺”之意,历史上人称协兴场,沿袭至今。据这里的古稀老人回忆,当年每逢赶场时,在这里读书的邓小平,时常背一只小竹篓,穿梭于熙熙攘攘的乡民中,为母亲买回盐巴、针线,也为自己买回学习用的桐油、蜡烛等物。

顺着脚下的这条古老的青石板路,少年邓小平走向广安中学,走向东门码头,又走向大海,走向欧洲,走上红色革命之路。

佛手山距小平同志故居仅3公里,是因山中一巨石酷似佛祖手掌而得名,历来被当地人视作风水宝地。奇特的山势,恰似一个巍峨的巨人端坐,有人说它像莲台打坐的佛祖,当地乡亲却说它更像金椅宝座,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小平同志的生母淡氏、祖母戴氏等邓家先孺就安葬在这金椅宝座的中心。

邓家先孺坟茔为一座四棺石墓,造型凝重、古朴自然。它背靠灵秀的佛手山,山势如九龙蜿蜒而下,俯视清澈的渭水河。“佛山作保障,渭水绕佳城!”这幅铭刻在墓上的楹联,正是这里地势风貌的一个精妙的写照。

“阴地不如心地,后人须学好人”,铭刻在墓柱上的这副楹联,平实无华却含义深邃,一如小平同志的风格。从中,人们似乎找到了小平同志和家族、和这片土地的血脉联系。

坟茔旁边这块巨石,当地人称为印盒石。昔时,印盒石一角悬空,下面能容纳十余人打牌下棋。巧合的是,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时,印盒石在一场暴雨中砰然落地。石上的一棵原本缺肥枯黄的黄桷树,得以根伸土中而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大自然的神奇和人生的神奇是如此地和谐辉映、多姿多彩。

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离开佛手山,沿着十里绿色长廊,到了农民新村。这里一排排按一楼一底结构设计的房屋,建筑风格体现出传统的川东民居特色,与小平故居建筑风格一脉相承。村里绿树掩映,繁花似锦。幼儿园、医疗站、活动中心、旅游购物中心、旅社、餐馆等服务设施齐备,布局科学合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建筑思想。这遍布小平同志故居四周的一处处农民新村,已经成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的一个个重要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