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孙权
22284900000033

第33章 捧杀猛于棒杀

孙权决定对关羽下手,这也意味着东吴必须和曹操联合。因为,以关羽此时声威之盛,曹孙两家谁都怯于单独与其抗衡。孙权突然担心自己匆匆打发了走曹操的使者,会不会引发曹操的不满而失去联盟的机会。

于是,孙权立即又写了一封言辞卑屈的信给曹操,表明自己的效忠之心,并派使者立即送往许都。

孙权可以放下颜面,抛开自尊,对曹操奴颜婢膝,显然是出于对“玉女心经”的深刻理解与精妙运用。

曹孙二人,因为共同的需要而前所未有地“紧密团结”在一起。这是孙权第一次挣脱了“只能与曹操为敌”的限制性信念。

此前,孙权与刘备或分或和,根据不同的情势而有所选择,但始终将曹操视为固定不变的敌人。但这样的认知极大地限制了孙权在三家博弈中的灵活性。事实上,曹操摆明了要篡汉,而刘备是汉室子孙,他们两家之间的矛盾才是不可调和的。当孙权经由这一次与曹操的“化敌为友”而尝到了在曹刘之间游刃有余的痛快滋味后,三家博弈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就被孙权牢牢掌控了。在任何一个系统中,总是最灵活的部分发挥最重要的作用。此后,孙权纵横捭阖,为东吴挣得了最大的博弈利益。

再说吕蒙,回到了与荆州对峙的驻地路口后,发现关羽早已备好了烽火台,偷袭之举很难不被发现。吕蒙已经在孙权面前夸下海口,顿觉压力巨大,开始称病不出。

消息传出,关羽无动于衷。因为关羽从不把吕蒙放在眼中,吕蒙病与不病,对关羽毫无影响。但东吴内部却有人觉得不对劲了。

这个人就是陆逊。

陆逊对孙权说:“依我看来,吕子明在这个节骨眼上生病,并非真的有病,其中有诈。”

孙权既已下定决心与关羽为敌,当然希望吕蒙早日动手。吕蒙按兵不动,极大地增加了孙权的担忧。

陆逊进言正是时候。孙权听他这样说,就派他到陆口探视。

这陆逊和当年的诸葛亮一样,都是治心病的高手。他奉命来到陆口,见吕蒙面色如常,并无病态,却说:“我有一个办法,可以为将军治疗沉疴,不知将军愿不愿听?”

吕蒙当然知道自己没病,陆逊这样说,让他心中一动,说:“伯言若有良方,还请赐教。”

陆逊说:“我看将军生的是‘荆州病’!关羽虽然远攻樊城,但荆州兵容整齐,沿江又有烽火台随时预警,将军一定是担心不能攻取荆州吧!”

吕蒙不由大惊失色!攻取荆州之议是孙权和他两个人密谋商定的,此外再无人知情,陆逊是怎么知道这一重大军事机密的呢?

陆逊当然是根据自己的观察推断出来的。世间万事,在最终揭开盖头之前,早有种种迹象先行溢出。关羽对孙权几次三番的凌辱,曹操与东吴间使者的频繁来往,孙刘两家之间的裂痕,吕蒙平素的强烈主张,都是真相拼图的一些碎片。当陆逊将这些碎片拼接起来,自然就窥见全貌了。

吕蒙对陆逊的这一惊,就像当年鲁肃对吕蒙的那一惊如出一辙。江山代有才人出。东吴与孙权何其幸运,又一位谋略深远的帅才就在不经意间破空而出了。

陆逊不等吕蒙回话,继续说:“我有一计,可以让沿江守吏不能举火报警,荆州之兵束手投降,帮助将军达成夙愿。”

吕蒙恭恭敬敬地说:“请伯言赐教!”

陆逊微笑道:“关羽自恃英雄无敌,骄纵成狂,必然自取败亡。将军不如乘着称病的机会,辞去都督之职,将镇守陆口的重任交给他人。”

听到这里,吕蒙惊中生恼,以为陆逊是来挖苦打击自己的,正要质问,却听陆逊又说了下去。

“再让此人给关羽写信,卑辞夸赞关羽,以骄其心。关羽一向欺我东吴无能,必然中计,就会调动荆州守兵,去攻樊城。如此,将军再用诈计进兵,荆州唾手可得也!”

陆逊的这一番高论,大出吕蒙的意料,但细细一品,合情合理,精辟入微,堪称绝妙,正是对付关羽的最佳良策。

吕蒙心悦诚服,觉得陆逊的计策和自己与孙权商定的“示弱克强”之策完全吻合,不由大声说:“江东有伯言,真乃主公之福也!”

吕蒙当下与陆逊一起去见孙权,主动辞职,至于替代自己的人选,他已然心中有数。

吕蒙对孙权说:“我假托病重,辞职之后,请主公另派一人去守陆口。关羽本来忌惮的是我,换人之后,关羽就不会再小心提防了。我们趁其不备,就可偷袭荆州。”

孙权问:“那么,谁可以替代你呢?”

吕蒙说:“陆逊智谋远略,有王佐之才,如派他去守陆口,定不负重托。而且,他现在声名不著,不会引人注目。如果用一个名声很大的人,反而会引发关羽的警惕。”

孙权一听,陆逊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他不为人知的缺点,在此刻反而成了最大的优点。孙权当即任命陆逊为偏将军,右都督,代替吕蒙镇守陆口。

有时候,成功靠的并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发现机会。陆逊凭借自己独到敏锐的眼光,一下子为自己铺就了光明万丈的职场快车道。

这个任命一下,外界还来不及反应,东吴内部的一帮老臣就开始议论纷纷了。张昭顾雍等人都很不服气,这当然是因为陆逊本是个无名小卒,竟然一步登天的缘故。但孙权快速下达任命,木已成舟,张昭顾雍等只能把嫉妒与不满隐忍在心间。

陆逊上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拍关羽的马屁。他写了一封“献媚信”,准备了名马一匹、异锦二段,以及酒水等礼物,精心挑选了一名使者,谆谆吩咐后,才派他去樊城前线拜见关羽。

关羽见自己斥退了好几拨东吴使者,但东吴还是络绎不绝地派人前来,心想:“这帮鼠辈真是犯贱!打不退,骂不走。”当然,关羽心里也不无得意之情。自从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之后,关羽觉得自己就像是东吴的太上皇一样。

陆逊的使者见了关羽之后,按照陆逊事先吩咐的说词,对关羽说:“关君侯,我江东陆口守将吕蒙病危,现在吴侯将其调回调养,现在拜陆逊为将,代替吕蒙理事。我就是陆将军派来的使者,特意来向君侯致意。”

关羽从来没听说过“陆逊”这个人,但一听这个名字,显然挺“逊”的,当即傲慢地应答道:“孙权这个紫髯小儿,一向见识短浅,这次怎么用一个黄口孺子当将军呢?难道你们江东没人了吗?”

关羽板起脸来说了这一通重话,真是有说不出的威严。使者吓得战战栗栗,差点把陆逊交待的话都忘了。关羽却是内心暗喜。原来,他立即想到,如果是陆逊这个无名小辈镇守陆口,那就根本不用多虑荆州安危了。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樊城曹仁,关羽兵力有些吃紧,既然荆州无忧,那么就可以抽调荆州之兵来增援樊城了。

使者好容易定了定神,又说道:“陆将军特地准备了礼物书信,向关君侯致意。一来祝关君侯早日攻克樊城,二来祝两家和好,请君侯笑纳。”

关羽看了陆逊的信,差点没笑出声来。陆逊写的这封信实在太对他的胃口了。

陆逊在信中对关羽大肆吹捧,将他的战功比作了春秋时晋文公的城濮之战和大汉开国时韩信的攻赵之战。这两大战役属于关键的历史节点。晋文公因此而成为春秋霸主,韩信因此而成为一代名将,刘邦因此而奠定大汉之基。

陆逊不但拔高关羽,同时也矮化自我,说身为书生,不懂军事,只不过靠幸运获得了这个职位,希望关羽日后多加照拂。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骄傲的人最喜欢听奉承话。关羽心情大畅,对陆逊的感觉竟然好多了,也没有原先那么鄙夷不耻了。

使者见关羽兴高采烈,知道自己不辱使命,于是告辞而去,将这重大喜讯汇报给陆逊。陆逊不动声色,派出探马,严密监视荆州的变化。等到确认关羽将荆州防军大批调往樊城后,立即连夜将此讯息报告给孙权。

孙权大喜!他没想到关羽这么容易就上钩了,颇有些兴奋难抑,急忙召来吕蒙,任命他为大都督,前去攻取荆州。

吕蒙点起精兵三万,从中挑出一些水性极好的人,让他们脱下盔甲,换上普通百姓的衣服,扮作商人。当时文武官吏的衣服上绣有“禽兽”以区分官位级别,百姓之衣上空无一物故称作“白衣”。吕蒙又调集了快船八十余只,将精锐之兵藏在船舱之中。这些“白衣者”驾着快船,以经商为名,很容易就骗过了丧失警惕的沿江守吏。等到天黑后,埋伏在船舱中的精兵们一跃而出,收拾了沿江烽火台上的守兵。至此,荆州门户大开,关羽实现设置的烽火台形同虚设。东吴大军长驱直入,终于踏入了孙权朝思暮想的荆州领地。这一段故事就叫做“吕蒙白衣渡江”。

心理感悟:当你的骄傲成为别人的工具,你的荣耀必然成为别人的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