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孙权
22284900000011

第11章 可怕的家族魔咒

丹阳惨案是年仅二十二岁的孙权第三次经历的至亲暴死事件。

孙氏家族仿佛被施了魔咒一样,个个英姿早发,却又个个英年早逝。父亲、兄长、弟弟均遭变乱横死,就像三座大山一样死死压在孙权心头。尽管丹阳已经重归平静,但孙权依然久久无法从悲怆的情绪中自拔而出。

痛苦往往会开启反思的大门。弟弟孙翊的死,和孙权有着直接的干系。如果不是他执意滥杀盛宪,妫览戴员就不可能蓄谋杀死孙翊。孙权非常自责,很自然地就反思自己的“全盘孙策化”的策略是否正确。现在,孙策本人已经死了,酷似孙策的孙翊也死了。难道孙策选择自己当接班人,就是为了让自己成为另一个孙策吗?那为什么不直接选更为合适的孙翊呢?

孙策临终前所说的“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开始不断在孙权脑海中盘旋。

孙策到底是什么用意呢?

孙权茶饭不思,反反复复地揣摩着孙策的遗言,突然脑子中电光火石般一闪,似乎抓住了孙策临终前的思维之光。

“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孙策其实并没有指望孙权去夺取天下,他只是希望孙权能够保住他千辛万苦打下来的基业。打天下和守天下是完全不一样的。打江山就得靠孙策孙翊这样一些生龙活虎般的英锐之士。而守江山则需要“举贤任能,各尽其心”。

显然,孙策临终之际,已经完全悟透了自己的失败就是性格的失败。如果他不是自恃雄豪,孤身出猎,如果他没有执意杀了于吉,伤了气脉,谁又能让他横死暴卒呢?既然如此,要想保住基业,就决不能让性格酷似自己的孙翊接位,就只能选择内向含蓄的孙权。正因如此,孙权最大的弱点反而成了最大的优势。

这才是孙策最终坚定选择孙权的真正原因。孙权终于领悟到了这一点,只是又搭上了兄弟孙翊的一条性命作为代价。

真相大白后,孙权更感锥心之痛,为自己的无知、愚蠢而深深愧疚。但一个人在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后,仅仅停留在愧疚中,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找出错误的根源,并予以拨乱反正。

孙权继续反思,一个巨大的疑问随即浮上他的心头。家族魔咒一再在孙氏儿郎身上滥施淫威,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进化心理学通过对男女两性的凶杀死亡率的分析发现,男性的凶杀死亡率最高的时期,正是他们的体能处于顶峰的时候,也是他们患病死亡率最低的时候。当一个男性个体,进入青春期后,其死亡率开始急速上升,在25岁左右达到峰值。25岁后,男性的受害率就急剧下降。这表明,25岁以后的男性开始有意识地避免使用那些非常危险的策略。到了75岁的时候,男女两性的受害死亡率的性别差异就慢慢消失了。

一言以概之,年轻男性往往喜欢采取一些非常危险的攻击方式,而这些方式很容易导致他们自身的受伤或死亡。这就是“年轻男性综合征”。

进化心理学的这个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孙氏一家的家族魔咒。孙家儿郎,包括孙坚、孙策、孙翊,都是好勇斗狠,奋不顾身,不惜一死,也要逞一时之快的性格。这自然就使得他们比一般的年轻男性的受害死亡率更要高出很多。由于“年轻男性综合征”的存在,年轻男性的意外死亡风险本来就已经很高,孙家儿郎的狂放做派又在风险上叠加了风险,自然就酿成了英年早逝的家族魔咒。

当然,孙家儿郎这种近乎自杀式的狂放做派在带来家族魔咒的同时,也营建出了一种家族声望。

人类倾向于建立一种名声,因为名声往往拥有一劳永逸的长期效应。对于年轻男性来说,他们的暴力行为在击败对手的同时,也给所有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建立起一种强大的社会声望,令他们不敢轻易启衅或望风而降。

如果不是这样,曹操为什么要评价孙策说“猘儿难于争锋也”(猘,意为小疯狗),而不敢轻举妄动呢?如果不是这样,孙策为什么能够轻易攻取江东六郡呢?

但是,现在形势不同了,已经从打天下转入保天下的阶段了,身为江东的最高领导者就不能继续沿用“好勇斗狠,奋不顾身”的做法了。

孙权当然不可能知道进化心理学的理论,但他通过自己的反复思考也不难悟出相似的道理。孙权随即又想到,如果自己继续全盘孙策化,恐怕下一个横死的就该轮到自己了,尽管他和孙策孙翊明显不是一类人。

孙权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既然照搬复制孙策是行不通的,那么,接下来孙权又该何去何从呢?

励志女神徐氏的所作所为,突然就像一道闪电掠过孙权的心灵天空,在一瞬间照亮了他的整个思维空间。

在应对丹阳巨变时,为什么强硬男儿孙河不但没能力挽狂澜,反而身受其害呢?为什么偏偏是柔弱女子徐氏不露声色,反戈一击,成功歼灭元凶呢?

这一男一女的应对策略以及最终成效正好是一个鲜明对比,而这一切,根本上是源自男女两性在风险意识上的差异。

在汤森·路透机构经纪人预测系统中,存有华尔街所有的股票分析师在1983年5月到2006年6月所做的全部财务盈利预测。其中有18292名分析师对21107只股票做出了2856198项预测,而女性分析师所做的预测占总数的16%。

总体而言,女性分析师的预测准确率要比男性分析师高出7.3%。而且,女性分析师并不仅仅在她们人数比例占优的行业中比男性分析师优秀。在股票被认为划分的48个不同行业内,男性分析师仅仅在15个行业中表现胜过女性。也就是说,即使是一位一般水平的女性分析师,其表现也相当于一位男性明星分析师。

究其原因,就在于两性风险意识差异。一般而言,男性倾向于冒更大的风险,而女性对风险预测更为准确,从而也更能控制风险。风险并不会因为谨慎而减少,但应对却会因谨慎而增效。

男性往往过度自信,从而将自己置于高风险之中。孙河身为庐江太守,明明手中有兵,却偏偏赤手空拳,单刀赴会,前去质问妫览戴员。如果孙河事先有所警觉,领兵前往,就算不能将妫览除去,自己也不至于送命。

女性对风险有更清醒的认识,从而步步为营,稳妥行事。徐氏并不与妫览硬拼死斗,而是先行示弱,有效消除妫览的戒备心理,然后采用合理借口,稳住妫览。她很清楚,单凭自己的力量肯定无法扭转乾坤。于是,她开始物色同盟者。在巧妙赢得同盟者后,依然不动声色,继续麻痹妫览,一直到了有必胜把握时,才实施最后一击。

所以,孙河的自慢且逞强,误了卿卿性命;徐氏的示弱加求助,却笑到了最后。当然,徐氏也不是毫无风险的。如果她选择了能力不足以搞定妫览的人,如果她选择的人转而向妫览告密,她的计划都可能功亏一篑。但是,徐氏凭借自己的智慧,将风险置于可控范围,步步为营,稳妥推进,终至功成。

如果孙坚、孙策、孙翊能够多一点点风险意识,又何至于个个死于非命呢?

比如,张纮就曾经劝孙策说:“夫主将乃筹谟之所自出,三军之所系命也,不宜轻脱,自敌小寇,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无令国内上下危惧。”虞翻见孙策在打猎时也喜欢像打仗时那样,轻骑独进,也曾经劝孙策说:“明府用乌集之众,驱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虽汉高帝不及也。至于轻出微行,从官不暇严,吏卒常苦之。夫君人者不重则不威,故白龙鱼服困于豫且,白蛇自放,刘季害之,愿少留意。”

这些话,如果孙策能够听进去半句,他那雄浑豪迈的人生舞曲就绝不会戛然而止。在丹阳惨案的刺激下,孙权终于决定放弃了全盘模仿孙策的策略,而是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后来,孙权在攻打合肥时,也想像孙策那样,身先士卒,轻骑突进。张纮进谏说:“此乃偏将之任,非主将之所宜也。”孙权听进去了。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他受了徐氏“玉女心经”影响的缘故。

其实,徐氏不仅是一位励志女神,同时也是一位智慧女神。徐氏“玉女心经”中的谋略智慧,绝不仅仅适用于女性,而是身处弱势者屡试不爽的逆袭圣法。

生命中的每一份经历都不是偶然的,人们都可以从中找到必然的价值。丹阳惨案对孙权来说,固然是一个重大打击,但徐氏的玉女风范却也让孙权有机会领略到了这世上最顶级的生存智慧。

只是,这种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示弱策略”在刚一施行时必然是大损颜面的。作为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孙权能够坦然放下面子,坚定地予以施行吗?

心理感悟:很多人不是死于风险,而是死于对风险的误判。

年轻男性综合征年轻男性往往喜欢采取一些非常危险的攻击方式,而这些方式很容易导致他们自身的受伤或死亡。

声望策略人类倾向于建立一种强大的名声,因为名声往往拥有一劳永逸的长期效应。

两性风险意识差异一般而言,男性倾向于冒更大的风险,而女性对风险预测更为准确,从而也更能控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