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背着智慧闯天下(下)
22279900000067

第67章 扬长避短的用人术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会用人的领导,可以使任何人都派上用场。他是一个出色的箍桶匠,能够扬每一位下属之长,避其所短,使他们形成合力,这样整个团队就是一个高效协作的团队。

前苏联曾研制出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此战机的许多零部件与当时的美国战机相比要落后,但因设计者考虑了整体性能,所以这一机型在升降、速度、应急反应等方面成为当时世界一流。这就是管理学上有名的“米格-25效应”,对于建设一个协调高效的团队很有启发意义。

在历史上,作为军事统帅的曹操在辨才用人方面,可以说高出孔明之上。他手下谋士云集,战将林立。每一次作战,不论守关还是夺寨,曹操一般能够做到择人任势,调度得当。这就非常有利于争取主动,夺得胜利。其中,张辽、李典、乐进三将军守合肥,就是曹操知人善任的典型一例。

建安二十五年(215),曹操西征张鲁,东吴孙权见有机可乘,率军攻打合肥。镇守合肥的三员大将是张辽、李典、乐进。他们三人论资历、能力、地位、职务,不相上下,也正因为这样,所以三人互不服气。在讨论破敌决策时,意见不一。此刻,形势异常紧张,合肥危在旦夕。就在这节骨眼上,曹操派遣护军薛悌从汉中送来一个木匣,里面是曹操对合肥的防御作战做的具体安排,指出:“若孙权至,张、李二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

曹操做出这一安排,是基于他对三位将军的深刻了解。张辽,文职武职都担任过,有胆有识,能顾大局;乐进是名猛将,但脾气暴躁;李典,举止儒雅,不爱争功,但难以独当一面。如果让张辽、乐进一同出战,让李典守城的话,两员猛将可能会有争执,而李典恐怕也难当大任。所以曹操做出了让张、李出战、乐进守城的安排。

果然,在张辽的带动下,三人各负其责,协调一致,大破孙权。

知人善任,择人任势,是一门重要的组织指挥艺术。领导应深知下属做事为人、性格修养等各个方面的特长,这样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地调兵遣将,正确地使用人才。糊涂的领导常会做出派“黑旋风”到水里同“浪里白条”交手的傻事来。这种“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的做法,必然会导致调遣失度,做事失利。

在一个领导班子中,最好由各种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性格、对问题有不同思维方式的人物组成,以便于互相取长补短,异中求同,使决策更科学。那种“一色清”的指挥班子,以一人的意见为决定,一人提出方案,大家举手通过,不能进行各种意见的比较和补充,这样形成的决策就容易失误。

改革开放之初,因为中央有文件,要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于是,某些部门一哄而上,把原来的业务骨干提为所在单位的一把手、二把手。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当了“官”的业务骨干陷入日常工作的繁琐事务中,陷入了文山会海的包围中,陷入了各种迎来送往的应酬中,再没有时间,没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业务中去,时间一长,眼看着原来的同行不断开拓提高,而自己的业务水平却远远落后,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人才就是生产力。在你的团队里,有没有人才被闲置,或是被放错了位置?他们是不是正在生闷气,或是准备跳槽?这些问题值得用人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