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背着智慧闯天下(下)
22279900000065

第65章 “防病”胜于“治病”

作为领导,必须明白防火比救火高明的道理。谁的功劳大,谁更有智慧,你一定要搞清楚。

有这样一个寓言:有一户人家的烟囱离房顶太近,他的邻居对他说:“你家的烟囱离屋顶太近了,容易失火。你应该把烟囱建成弯曲的,使它远离屋顶,另外也不要把柴草堆在烟囱下面,这都是隐患啊。”这户人家不听。后来,他家真的失火了,周围的人都提着水来救火。火扑灭后,他感谢那些前来救火的人,却忘了那个提醒他防火的人。这就是成语“曲突徙薪”的来历,是《史记》讲汉朝重臣霍光的故事时提到的。

还有一个故事,战国时的魏文侯问名医扁鹊说:“听说你有兄弟三人,都在行医,那么你们当中,谁的医术最为高明呢?”扁鹊回答说:“其实我的大哥医术最为高明,他目光犀利,一眼就可以看出得病的征兆,可以在疾病尚未形成之前就先把它治愈,所以他的名声并没有外传,只有我们自家人知道。二哥次之,他为人治病,可以把刚刚开始发作的小毛病治好,所以他的名声也只在家乡流传,没有传播到太远的地方。我其实是最差的,我治病的时候,一直要等到病毒已侵入了血脉的时候才能诊断得出,所以要使用猛药,大动干戈,结果反而声名远播了。”魏文侯听了,深有感悟,钦佩地说:“你的见解可真是高明啊!”

防病先于治病。扁鹊与魏文侯的一番对话,对这一观点做出了生动鲜明的解释。在扁鹊三兄弟之中,大哥的医术最为高超,但正因为他的医术高明到了在疾病尚未发作之前就将其根治的程度,从根本上杜绝了疾病对人的危害,反而不被一般民众所理解,因而并没有什么名气,真正有名的倒是三人之中医术最低的扁鹊。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确是这样,治病的高手和动手术的“一把刀”总是要比防疫的公共卫生医生吃香。同样是治病,如果医生在病人病未发生时就做出预防,或是疾病始发时就及时救治,避免了一场灾难的发生,这样的话,哪怕医术再高明,也不容易受人赏识;但若是当病人卧床不起,乃至病情危险时进行救治,病人尽管受尽了折磨,吃够了苦头,一旦治好,却将会对医生佩服得五体投地,视为再生父母,医生也因此红极一时了。

不仅是医疗治病方面是这样,在别的方面也是如此。我们来看看墨子的故事。

春秋时候,楚国要攻打宋国,墨子不远千里跑到楚国,劝说楚王息兵。终于,墨子靠他的辩才说服楚王放弃了攻宋的计划。墨子便起程回鲁国。途经宋国时,适逢天降大雨,于是想到一个城门洞里避避雨。

“喂,干什么的?”守门人大喊。

“我,我只是想避避雨。”墨子有些惶恐。

“走开,这里闲人莫入!”

宋国的大恩人墨子如丧家之犬,好不狼狈。

“做好事不求留名,否则就不是君子了。”墨子自我安慰道,然后走了。

墨子以不惜死的无畏精神,终于成功地阻止了楚王,使弱小的宋国避免了一场战争的灾祸。而墨子主动为此所做的一切,宋国人竟茫然不知。假如他不去劝说楚王,而是等到楚国出兵以后,直接带着他弟子帮助宋国打仗,我想,他的知名度一定更高,他会成为宋国的英雄人物。

墨子把一场兵祸消弭于无形之中,使宋国少死很多人,少花很多钱,这样的功劳,不比浴血征战要大吗?

作为领导,必须明白防火比救火高明的道理,你手下的人才,有的是防火型的,有的是救火型的。谁的功劳大,谁更有智慧,你一定要搞清楚。要给防火者以肯定和鼓励,不要冷了他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