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背着智慧闯天下(下)
22279900000056

第56章 学会做个有心人

应该主动去发掘工作,而不是等着上司指派,在上司的心目中,下属是不能在办公时间停下来的,下属有责任去发掘工作,而不是让工作去等他们。

在单位里,要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做事灵活,适时变通,这样才能领先别人一步,早日获得上司赏识。

不懂机智应变的人也许工作非常努力刻苦,但充其量不过是一头勤奋的牛,只能用来干粗活、重活,被人牵着鼻子工作。

在工作的过程中,每当遇到困难时,你所做出的应变行为是否恰当,是老板给分或扣分的依据。假如你的应变符合老板的意愿,你就获得了一次令老板赏识的机会,向牵牛人的位子近了一步,否则就失去了机会,离牵牛人的位子越来越远。

和珅本是宫中的一名小侍卫,默默无闻。一日,乾隆帝大驾将出,仓促间求黄龙伞盖不得,乾隆帝发了脾气,问道:“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

乾隆帝说的这句话,出自《论语》,因为他喜欢风雅,经常引经据典。这也是很多领导的喜好。

皇帝发怒,非同小可,一时间,随行人员瞠目相向,不知所措,而和珅知道此句出自《论语》,应声答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他声音洪亮,口齿清楚,语言干脆。

乾隆皇帝不禁一怔。循声望去,只见说话人仪态俊雅,气质非凡,乾隆帝很喜欢。就问他出身,知是官学生,虽然学历不高,但毕竟乃读书人出身,这在侍卫中也实属凤毛麟角了。从此记住了和珅。和珅开始发迹。

和珅常在乾隆身边,他对乾隆的性情喜好,生活习惯,甚至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处处注意,留心观察。时间一久,把乾隆的脾气、心理、爱憎等等,了解得十分清楚。乾隆什么时候想要什么东西,什么时候该办什么事情,他一看乾隆的脸色,就能猜得出个八九。有时不等乾隆开口,他早已把该要的东西准备好了。和珅如此费尽心机,在各方面都使乾隆非常满意。

有一年,顺天府举办乡试,四书的题目照例由皇帝钦命。先是内阁预先进呈一部四书,皇帝出完题后再发回。这一次当太监捧着四书发还内阁时,和珅就打听乾隆命题时的情况。太监说:“皇上信手翻着《论语》,第一本快完的时候,忽然点头微笑,振笔直书。”和珅想了想,说:“一定要考‘乞醯’这一章。”考题发下来,果然如此。原来这一年是乙酉年,“乞醯”二字正好嵌着“乙酉”。和珅的揣摩本领由此可见一斑。

由于和珅对乾隆皇帝的心理看得很准,又费尽心机去逢迎,乾隆帝对他的办事能力极为满意,嘉他勤勉忠心。

每一位领导都希望自己的下属能主动工作,并带着思考去工作,他绝不想让下属变成“机器”,也不愿接受机器般的下属,因为这样会让他不得不分出精力去指导具体业务的进行。

因此,在工作中,你若不能发挥主动接受、思考及实践的精神,你就永远不可能有进步,而永远被人踩在脚下。

首先,你不能只一味地按照指令上说的去做,上司没有交待的事就绝对不做;也不能整天抱着“只要领得到薪水就成了”的想法。

每天按时上班、按时下班,绝不在单位多呆一分一秒,上司交办的工作虽然不会拖拖拉拉完成,也绝对不会提前完成;就算在完成了现有工作之后,如果上司没有分配下一次任务,也不会主动找工作去做,并认为上司没有及时交待工作任务是他的过失,这些做法和想法都是错误的。

其次,如果你不能很好地领会上司的意图去完成工作,不能够自己思考着将这种意图实践到工作中去,那升迁的事也就与你无关了。

若是你能很好地领会他们的意图并去执行任务,对他们来说简直再好不过了。

所以,你要能够很明确地掌握老板和上司的指令,并加上本身的智慧与才干,把指令的内容做得比上司想象的还要好。

平时,要主动地学习更多的有关工作范围的知识,随时运用到工作上。要有高度的自律能力,不用督促就可以把工作效率保持在一定水平之上。别人有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你及时学过来,化为己用。

学会在工作中做一个“有心人”,你的工作和你的事业才能发展得更接近你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