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溪风絮语
22272300000030

第30章 二哥家的喜事

儿媳妇还没娶进门,院子里尽是亲朋好友,不知道大家吃好喝好没?半月的忙碌,就为了今天的圆满,亲戚们都是远客,不能慢怠。二哥有些焦虑地打量着院子里的状况。

厨子在伙房里忙得一塌糊涂,鼓风机低沉地嘶吼着,吹得灶膛里的火苗乱窜,如同二哥纷乱的心情。伙房门口的两个大盆里倾倒着残汤剩菜,红的肉,白的骨头,绿的菜叶,油汪汪的汤汁混杂重叠着。旁边的筐里更是杂乱肮脏,一个个塑料袋沾满红红的辣油蜷曲在一起,堆成了一个小山丘,而桌子上几个女人还在手忙脚乱地继续搓着塑料袋,重新套在菜盘上面,摞成一摞,等着厨子炒好菜装盘。

晨礼之后已经举行了盛大的“尔麦里”,今天是父亲去世一周年的日子,二哥特意把儿子的婚礼举念在今天,虔诚地宰了一头牛,一只羊。牛是给父亲举念过年斋的,羊是举念给儿子结婚的,两件事情得举念两个宰牲。干“尔麦里”的阿訇请了二十多个,高声诵念着《古兰经》,祈求真主承领这个虔诚的举意,赦免亡故的亲人,慈悯活着的儿孙。

“尔麦里”没举行之前,凡是和举意有关的食物都不能随便吃。做饭的人把切成丁的红白萝卜、粉条、木耳、凉粉,依次被放进汤锅里,烧开后又放入盐、调料、味精、葱姜蒜末、青菜,再放进去葱花,这是回族特有的烩菜。随着阿訇的诵念,香味一阵比一阵浓郁,飘得满院子都是。随着一声悠长的“阿米乃”,亲戚邻居们摊开手掌捧于胸前,跟着阿訇的诵念默默祈祷。这是最后一个“杜哇”,祈祷完用双手从额头抹至下巴,尊贵的“尔麦里”就结束了。

院子里开始慌乱起来,烩菜早就舀进了碗里,等着端给阿訇吃,临上桌时再撒一撮香菜进去,光是看着就让人流口水。女人挥舞着铁勺继续舀着菜,男人们奔忙着来回端菜给阿訇吃,几个小孩眼馋地吮着手指耐心等待。给阿訇端好菜留人伺候着,二哥赶紧招呼亲戚邻居吃,九点之后就有随礼的人来,到时候就要“炒盘子”(炒各种菜)了。

二哥有些晕头转向,帮忙的人一会要这,一会要那。亲戚还没坐到桌子上,院子里随礼的人却多了起来。娶亲的人也迟迟没有回来,是不是女方又有什么变故?二哥一边忙碌一边心里忧虑着。以至于说话都有些前言不搭后语,看见这个亲戚喊着那个亲戚的名字,喊完倒先让自己大笑起来:唉,真的忙糊涂了。

二哥看着台阶上站着的亲戚,心里很温暖知足。自己的舅舅舅妈、姨爹姨妈、表哥表弟、表妹妹夫都来了,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更不用说,全部撸起袖子忙着伺候客人,娶亲的车大都是亲戚的,排了长长一溜,让二哥特有面子。

一个小时过去,院子里的客人渐渐少了下来,满地散落的卫生纸团诠释着刚才的红火,风却开始凑热闹,还附带着沙尘,它们也想尝一下丰盛的宴席吧?

门口看热闹的人喧闹起来,娶亲的车回来了。二哥被起哄的邻居用墨汁抹了个花脸,像京剧里的脸谱一样黑一道白一道,眉间还写了一个王字。涂抹的人是随心所欲的,不知道这造型应该是老虎还是别的什么,一起的大哥三哥也被涂抹得看不清楚本来面目,还得满脸堆笑,任人摆布。这里的习俗就是这样,儿子娶亲三天无大小,至亲的亲友都要被涂抹一番,惹来乡邻围观,以示喜庆。二哥肩上搭着一根绳子,被簇拥着来到载新娘的婚车前,把绳绾在车保险杠上,让二哥弟兄三个拉这个婚车进门。

二哥在中间走,大哥三哥在两边帮忙拽绳,二嫂被安排拿了两个锅盖在旁边敲打。新娘坐的婚车是表姐夫的豪华越野车,二哥弟兄三个根本拉不动,表姐夫挂了个低速挡慢慢挪着,让他们也就意思一下。二哥松了一口气,以为会很顺利拉进门。可走了一段表姐夫一脚刹车,让二哥他们猝不及防一个趔趄,还没站稳表姐夫又松开刹车慢慢前进,惹得大家大笑不止。

婚车在二嫂拿着锅盖敲打起来的沉闷声响中进了家门,新娘被娘家哥哥扶了下来。红盖头、红衣、红裙、红手套、红皮鞋,全身上下无不用大红表达着喜庆。新郎身上左一道右一道披着各色绸缎被面,肩上的被面高度都快到耳垂了。今天披的被面越多,说明亲戚们对侄子的婚事越重视。侄子头戴回族的硬壳小帽,也是红色的,西装革履,眉清目秀,逢人就弯腰作揖,道一声“色俩目”:“安色俩目尔来库目。”(愿真主赐予您吉祥安康)对方也回以热情的“色俩目”。一群大小伙子起哄让新郎抱着新娘进屋,却被一个长辈拦了下来:“阿訇说没有念证婚词‘尼卡哈’,新郎不能抱新娘进去。”

新娘被娘家人领进了新房,新娘的哥哥拿出早准备好的红门帘挂在了新房门上。新郎随后要去给新娘掀盖头,院子里早已经铺好毯子,德高望重的掌坊阿訇已经等着了。掀了盖头的新娘被新郎牵手领出来跪在毯子上,阿訇询问了双方对这桩婚姻是否愿意,得到肯定答复后开始诵念婚姻见证词“尼卡哈”,念完的一刻,伸出双手接一个虔诚的“杜哇”,这对年轻人就是伊斯兰教义里的合法夫妻了。

举行完这个重要的仪式,新娘娘家人就座,开始吃瓜子花生,等待厨子炒菜上席。厨子准备得差不多后撤了瓜子花生,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菜开始上桌。大家抡起筷子在各个盘子里穿梭,大快朵颐。不一会儿盘子里已经是残汤剩菜了。

娘家人吃好要回去了,新娘又一次被领了出来,两个亲戚女人摊开一条新床单跟在新娘身后,这是要拜娘家了。送新娘来的亲友纷纷摸向自己的口袋,一百的、五十的、二十的、十块的一起撒向新娘身后摊开的床单。多或者少关系着娘家人对新娘的爱护之意,只希望新娘在夫家日子好过。

从新娘进门,二哥一直抻着被涂抹的脸招呼客人。送完娘家人,终于可以松口气。亲戚还要再招呼着吃一遍,这样才显得有礼数。

又一轮开始招待亲戚,新娘被领来认亲戚,新郎逐一介绍着,每介绍一位,新娘就奉上茶水,轻声跟着新郎的介绍喊一声称呼。几个桌子转完,七大姑八大姨,舅舅叔叔、爷爷奶奶喊了个遍,新娘头上汗都下来了。

招呼完亲戚,厨子开始撤离,锅碗瓢盆、桌椅板凳发出欢快的声响,小小的卡车车厢尽量被利用起来,塞得满满当当。接过二哥递上的一沓百元大钞,厨子满意地数了数,客气地告别而去。

亲戚们也要离开了,头一天就已经装好份子:每家二斤牛肉,走时一人手里塞一份,尽量让亲戚们感受到主人家的细致周到。每一场离别都是纷乱和匆忙的,看着亲戚们一个个离开,二哥眼里尽是不舍。最后一辆车子带起的土雾越来越远,二哥家的门口冷清下来,只有大门上的大红对联被风吹得哗哗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