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溪风絮语
22272300000016

第16章 旅途散记

骨子里一直想过一种流浪的生活,一个人,一只背包,独自走遍万水千山,去完美生命中一直祈盼的梦想,去修行自己空虚寂寞的灵魂。

可惜因为很多原因,在我三十几岁的人生中,旅行的次数屈指可数。我时常会看着天空发一会儿呆,然后收回自己偷偷跑掉的思绪,大笑,继续奔波劳碌。生活、现实与理想总在辩论、总在争斗,然后看谁妥协在谁的强势之下,如此而已。

我一个多月前就在争取和策划这场旅行,其艰难程度不亚于世界杯上中国队进球。这样说,可能会有朋友笑我夸张,但现实中的确是这样子的。

好在我的努力没有白费,七月二十三日早晨如愿踏出家门。当坐在回老家的车上时,我的心情有些激动和忐忑。三年之中,四百多公里的路程,我却不能随时回去。看着车窗外奔忙的人群,有等车的旅客,有忙碌的小贩,更有大清早就坐在路边乞讨的人……我有些黯然神伤:这里面有多少人,有着和我一样的无奈?只是他们没有我这样忧郁和伤感吧。

车缓缓行驶起来,渐渐加速,这个沙漠上建设起来的小城是稚嫩朴素的,没有太多的树木遮掩,连带着村庄都是一样青涩的表情,向远处看更是没有一点吸引人的风景,一片广袤荒凉。空气中总弥漫着燥热和沙土飞扬的气息,若不是远处有座罗山耸立着,遮挡住了视线,那么这片土地真的会一眼望不到边。一直也不知道这个地方为什么叫红寺堡,十几年的迁移建设,红寺堡已经是一个县级编制的地区了!

车行驶了一个小时离开了红寺堡的地界,开始进入同心县,眼前的风景已经没有了荒凉的气息。同心这地方像个大家闺秀,给人一种端庄大气、养眼舒服的感觉。家家的院落整齐干净,窗户明亮,就算是一堵土墙,都打得棱角分明,不留一丝一毫的瑕疵。路上的行人精神面貌很好,每个人都给人一种清爽利落的感觉,让人怎么看都觉得顺眼。

再走就到了海原县,这里和同心县紧挨着,情况都差不多,多少也算川区,路边的玉米已经快一米高,绿油油的一片连着一片,偶尔也有大片的向日葵穿插在玉米地里。

再往南就到固原市,宁夏的第二座高山六盘山就坐落于此。这里也因伟人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而闻名天下。固原是座美丽的山城,无论是风景还是地理人文都是值得人向往的。

车又行驶了一个小时。看着路边标识牌上的字,终于在泾源的地界上了,高速路也是依山而建,这里的山连绵起伏,或巍峨,或俊秀,或大气,或低调……各不相同,山上绿树青草,野花遍地,时有野鸡野兔穿梭于灌木丛,更有胆大的直接站在路边看过往车辆,惹得车上的人不时惊呼。我也一阵欣慰:泾源,我的故土,我回来了……

车驶进了泾源县城。对于县城我是陌生的。三年不见,很多地方我已经不熟悉,若不是二姐来接我,我肯定不知道怎么走。这里也有我太多的亲人和朋友,电话通知了几个故友,都欣喜。我也一样,无论过多少年,有些情谊是永远不会变的,我一直坚信。

我的时间并不宽裕,而亲戚朋友又太多,请吃饭成了一种负担。也许人活着就这样吧,礼尚往来是一种必需的礼貌,谁都无法拒绝。就这样,在泾源六天的时间,我就在亲友们请吃饭中度过了四天。可惜我的胃并不争气,一直不怎么舒服,没能海吃一番,辜负了大家的盛情。

泾源是个比较尴尬的地方,这里有山有水,既不属于西海固的贫瘠,又与塞上江南的富庶扯不上关系,它特有的地理环境让人们过着一种既不富裕,也不是太贫困的生活。如果同心是大家闺秀,那么泾源绝对是小家碧玉,村落掩映在郁郁葱葱的大树中,似含羞的少女偷窥着门外的人和风景。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泾源的旅游投资建设,一些著名的景点开始推向全国,如老龙潭、凉殿峡、野荷谷、胭脂峡、小南川……都是值得一看的地方,可惜身为曾经的泾源人,这些地方我都没去过,这是不是也是生命中的一种遗憾?

几天时间匆匆过去,我终于要离开这里,天空下起大雨,仍旧于电话中通知了一下朋友,她们都忙,所以没有什么送别。心情悲凉而沉重,我不是个可以洒脱的女子。雨中的泾源清新美丽,而我却成了这里的过客,这一去不知道又是哪年回来?许多想去的地方没有去过,很多相聚的朋友也没聚成,雨越下越大,我闭上眼睛不肯回头去看,就这样走吧,看得越多,眷恋得越深。

别了,泾源,别了,我短暂的旅途……

(原载于《老龙潭》201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