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故事简读
22271200000031

第31章 周公旦未雨绸缪

周公即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从文王还在世的时候,周公旦作为儿子就以孝敬恭顺,忠厚仁慈著称。武王即位后,周公旦即辅佐武王处理政事,武王伐纣,周公旦随行,作了“牧誓”。杀死纣王后,周公手持大斧,召公手持小斧,左右保护武王,杀牧畜祭祀社神,把纣王的罪恶告百姓,又分封了功臣和亲族。周公被封到曲阜,这就是鲁公。但周公没到封地去,而是留在京师继续辅佐武王。后来管叔、蔡叔叛乱,周公带兵平息了叛乱,为周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周公这个人可以说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政治理想人物。周武王灭商后不久便死去,由周成王继位。周成王即位时还是个包在袱中的婴儿。周公怕天下人得知武王驾崩而谋反,便代成王摄政。周公的行为引起诸兄弟的猜忌。以管叔为首的一批人散布流言说:“周公将要篡夺成王之位。”

周公得知后,对太公望和召公爽表白说:“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成王摄行政事,完全是因为怕天下叛周,落到无法向先王神灵交待的地步。先王们好不容易创下的事业,如今略显气象,可惜武王早逝,成王年幼。为了完成周的大业,我不得不挑起这副重担。”于是,他不顾流言,仍然留在京师辅佐成王。

后来,成王长大,能亲自临朝听政了,周公便将国政交还给成王,自己退回臣子行列,面北而立,态度恭敬,谨慎小心地伺候天子。

成王小时候也得过一次重病,周公剪下自己的指甲,扔到河里祝告神灵说:“我王年少不懂事,违犯神命使神发怒的是我姬旦,请惩罚我,不要加祸于王。”祷告完毕,祝辞文册也被藏人内府,成王病便好了。

等到成王亲政后,有人向成王进谗言,诬陷周公。周公无法为自己辩白,只好跑到楚国。成王原以为周公心虚出逃。后来,成王查看内府,发现周公当年祝告河神,为自己祛病消灾的祷词,极为感动,便将周公请回朝廷。

周公作为彪炳千秋的政治家,确实有其超人的政治韬略。既善谋政,又善谋身。他精忠报国,深谋远虑,在必要的时候,为保持国家的安定,毅然代成王摄政。同样,他又深知代成王摄政为众目所瞩、众议所集,权力所准,亦祸患所生也。因而他经营现在,谋及将来。利用成王生病之机,剪掉自己的指甲,扔到河里,为成王祷告,并将彪炳藏之于内府,以备将来。果然,此举使他在后来受到诬陷时,得以免除祸患。

未雨绸缪一词的意思是,趁着还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所谓“盛时当作衰时想”。天下之事知其已然而不知其将然者众;目其已然,知其所以然且知其将然而未然者鲜,盖非深谋远虑者不能也。

一个人本领愈大,面临的风险也就愈大,做得好便罢,稍一不慎就大祸临头了。所以,即便自己完成了别人完成不了的事情,也不要自矜自夸,而要尽量淡化自己的作用,免得遭受无妄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