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海纳百川的中国哲学
22271100000055

第55章 历史哲学

上面引文的末段表明:邹衍发展出一个新的历史哲学,用五德的转移来解释历史,它既是变化的,又是有规律的。司马迁在《史记》中并没有详述邹衍这种学说的内容,但是,《吕氏春秋》书中介绍了这种学说,尽管其中并未提及邹衍的名字。原文如下:

“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蚓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

“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

“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

“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鸟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

“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水气至而不知,数备,将徙于土。”(《有始览·应同》)

阴阳家认为,五行按照一定顺序,相生相克;还认为,一年四季也按五行相生的顺序嬗替。木盛于春,木生火;火盛于夏,火生土;土盛于中央,土生金;金盛于秋,金生水;水盛于冬,水又生木,木盛于春。

按以上引文看来,朝代的更替也是遵循五行相生的顺序。黄帝以土德王,被以木德王的夏朝所取代;以木德王的夏朝又被以金德王的商朝所取代;以金德王的商朝又被以火德王的周朝所取代。周朝将被以水德王的王朝所取代;以水德王的朝代又将被以土德王的朝代所取代。这样,历朝历代按五行顺序周而复始。

按照《吕氏春秋》的陈述,这只不过是一种历史哲学理论。然而,不久之后它便对现实政治产生作用。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帝(公元前二五九至前二一零年)征服六国,建立起统一中国古代列国的秦帝国。秦继承周朝,始皇帝确信,秦是以水德王。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秦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其色尚黑,其事则水,将黄河改名“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

由于严酷寡恩,秦朝不久就被汉朝(公元前二〇六至公元二二零年)所取代。汉代历朝皇帝相信自己也是本五德而王;至于汉朝究竟靠什么“德”而王,仍有不少争论。当时有些人认为,汉朝既然是继承秦朝,应当以土德王;也有人认为,秦朝严酷少恩,不能算作一个正式的朝代,应当认为汉朝是继承周朝。持不同意见的双方都举出支持自己的祥兆,以示自己一方的主张符合天意。最后,公元前一零四年,汉武帝决定,汉朝是以土德王。但此后,争论并未结果。

汉以后各朝对这个问题,不像汉朝那样激烈争论。但直到一九一一年清朝覆灭之前的历代皇帝,都称自己是“奉天承运”,所指就是承受“五德”转移的时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