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海纳百川的中国哲学
22271100000038

第38章 得到相对快乐的途径

《庄子》第一章《逍遥游》文字简单,却充满了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蕴含的思想是说,人们所说的快乐,其实其中有不同的层次。自由发展人的本性,可以带来相对的快乐,但要达到“至乐”,必须对事物本性有更高的了解。

为达到快乐,第一步便是充分发展人的本性,为此人要能自由发挥天赋的才能。人的天赋才能便是他的“德”,而“德”则是直接来自“道”。庄子对“道”和“德”的看法和老子相同,例如《庄子·天地》篇中说:“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从中可以看到庄子认为,德是人之所以成为人,或说,“德”是人的本质。当人得以充分并自由地发挥他的天赋才能时,他就感到快乐。

和自由发展自己这个思想相联,庄子把天然和人为做了一个对比。在《庄子·秋水》篇里河神河伯与海神北海若有一段对话,北海若说:“天在内,人在外,……牛马四足,是谓天;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顺乎天然,乃是一切快乐和善良之所由来,而服从于人为则是痛苦和邪恶的由来。

万物的本性和天赋的能力各有不同。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是:当它们充分并自由发挥天赋才能时,便同样感到快乐。《庄子·逍遥游》篇里叙述大鹏和小鸟的故事。大鹏和小鸟的飞翔能力全然不同。大鹏能够扶摇直上九万里,小鸟甚至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都感到勉强。但是大鹏和小鸟各尽所能地飞翔时,都感到自己非常快乐。这说明,万物本性不是生来一致的,强求一致也并无必要。《庄子·骈拇》篇里还有一处说:“凫胫(脚骨)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人要想戕贼万物本性,强求一致,是徒劳无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