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华女杰(古代卷)
22269300000006

第6章 冯嫽 西汉出使乌孙的女外交家

一 解忧公主的得力助手

冯嫽,生卒年不详。公元前101年,以解忧公主侍女兼女官身份,随解忧公主远嫁到乌孙国,后嫁给乌孙国右大将。由于她多才多智,成为解忧公主的得力助手,并代表解忧公主出使西域诸国,为加强汉朝同西域诸国的友好关系作出了很大贡献,堪称中国第一位女政治家、女外交家。由于功勋卓著,深得西域各国人民的敬佩,被尊称为“冯夫人”。

因为解忧公主是“罪臣之女”,作为“罪臣之女”的陪嫁侍女,冯嫽的出身和地位应该是更低的。根据某些史料所透露出的信息,冯嫽应该是刘解忧家,也就是破落的楚王府的丫头。从能够得到朝廷允许作为解忧公主的陪嫁侍女这一点来分析,冯嫽应该是一直陪伴解忧公主饮食起居的丫头,年龄应该和解忧公主相近,两人关系应该十分密切,是那种亦仆亦友的关系。

按照《汉书》里的记载,冯嫽生性聪慧,“通经史”。既然“通经史”,就会经常帮助解忧公主出主意。解忧公主遇到什么难处,也会和冯嫽商量。这就有点像《西厢记》中那个经常为小姐拿主意的红娘。解忧公主远嫁乌孙,之所以要带上冯嫽作为陪嫁的侍女,其原因应该出于此。对解忧公主来说,冯嫽不仅仅是侍女,更具有智囊和女官的意义。

汉唐两朝,陪同公主远赴异域的侍女,代表的是“国家”的形象,所以必须具备相貌姣好这个条件。所以,冯嫽不但生性聪慧,“通经史”,而且应该多才多艺,美丽漂亮。

解忧公主初到乌孙,人生地不熟,还有匈奴公主的压制和敌视。由于史料的匮乏,今天的我们无法知道这对主仆嫁到乌孙之后是如何获得史料上记载的国事参与权的。但是,历史事实是,冯嫽很快通晓了西域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所以,她一定和解忧公主一样,经常出入乌孙百姓的牧场、毡帐,经常和乌孙贵族交流接触。应该肯定的是,正是冯嫽和解忧公主的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才使得解忧公主很快在乌孙站住了脚。

冯嫽的聪慧、美丽、能干和日益扩大的影响,引起了乌孙右大将的注意和爱慕。很快,冯嫽被指婚给乌孙国右大将。乌孙右大将位高权重,他与冯嫽的婚姻,应该不完全是倾慕所致。这个婚姻如同解忧公主和亲乌孙那样,带有一定的政治因素,或许其中有解忧公主的从中撮合。冯嫽与乌孙右大将的联姻,使得冯嫽的身份和地位发生了本质性变化。从此,冯嫽既是解忧公主的女官,又是乌孙右大将的夫人,这给冯嫽活跃于西域政治舞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历史记载表明,解忧公主和亲乌孙之后,很快代表大汉遣使出访西域各国,而解忧公主所遣之使就是冯嫽。

冯嫽以使节身份代表汉朝访问邻近各国,向各国国王赠送礼品,宣扬汉朝教化。各国君臣见冯嫽大方谦恭,善于辞令,与人交谈时连翻译都不用,惊奇之余,啧啧夸赞,尊称她为“冯夫人”。对此,《汉书·西域传》专门记载道:“初,楚公主侍者冯嫽能史书,习事,尝持汉节为公主使。行尝赐于城郭诸国,敬信之,号曰冯夫人。”

冯嫽身份地位的提升和本身所具有的政治家的天分,对解忧公主完成结盟乌孙、“断匈奴右臂”的历史使命,具有极大的辅助作用,成为解忧公主的得力助手。

二 兵不血刃,平息乌孙国内叛乱

据载,冯嫽与乌孙右大将成婚后,两人感情甚好。而冯嫽也利用自己的这一特殊地位,以自己的胆识和智慧,兵不血刃,成功地平息了乌孙国内的一场叛乱。

原来,细君公主去世后,解忧公主续嫁乌孙王军须靡。解忧公主嫁过去的时候,军须靡年纪更老,解忧公主没有生下一儿半女。但身为左王后的匈奴公主却为军须靡生下一个儿子,名叫泥靡。按照传位于子的传统,军须靡去世后应立泥靡为乌孙国王。但因泥靡太小,不能管理国家大事,于是,军须靡生前把他的兄弟翁归靡和大臣们叫来并留下遗嘱,让翁归靡代理泥靡为王,等泥靡长大了,再把王位还给他。翁归靡和大臣们当即同意,保证按照军须靡的嘱咐,好好地抚养泥靡,管理乌孙。

军须靡去世后,翁归靡即位为乌孙王。按照乌孙习俗,解忧公主下嫁翁归靡,两人感情很好,共同生活30多年,生下三子二女。从乌孙与大汉长远关系来考虑,大汉希望让解忧公主与翁归靡所生的长子元贵靡继承乌孙王位。在解忧公主的努力下,翁归靡也答应了大汉的要求,准备立元贵靡为太子。

但是,由于翁归靡突然去世,乌孙贵族推举“狂王”泥靡继承了乌孙王位。解忧公主利用翁归靡与匈奴公主所生的儿子乌就屠对“狂王”的不满,设计刺杀“狂王”,由此酿成乌孙内乱。乌就屠自立为乌孙王,又扬言外公一方的匈奴将出兵平乱,阻止元贵靡继承乌孙王位。汉宣帝得报后,急令破羌将军辛武贤率一万五千兵马进驻敦煌,准备讨伐乌就屠。西域都护郑吉虑及汉军道远兵疲,胜负难料,建议朝廷派使者与乌就屠谈判,劝其让位。郑吉知道往来于西域各国的“冯夫人”善办外交,遂推荐由冯嫽担此重任。

冯嫽的丈夫乌孙右大将与乌就屠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冯嫽与乌就屠也非常熟识。尽管如此,乌就屠犯上作乱是死罪,难免狗急跳墙,对冯嫽不利。然而,值此危难之时,胆识过人的冯嫽丝毫不惧,欣然受任。

冯嫽来到乌就屠军营后,开门见山地对他说:“将军夺了王位,表面是喜,实际是忧。如今汉朝大军已至敦煌,将军区区兵力,岂不是以羊群搏猛虎?”

乌就屠听了甚为惶恐,沉默不语。冯嫽晓之以理:“汉与乌孙亲如一家,若两国开仗,百姓遭殃,将军也必身败名裂,望三思而行。”乌就屠自知远不是汉军对手,终于让步说:“愿听夫人劝告,让位于元贵靡,但求汉朝给个封号,即使小号也可。”

当时,乌孙是大汉的属国,乌孙王的任免由汉朝册封。乌就屠深知自己的军队无法与大汉的军队抗衡,而大汉希望解忧公主与翁归靡所生的元贵靡做乌孙王。所以,乌就屠提出由元贵靡做大乌孙王,自己做小乌孙王,还希望自己这个小乌孙王由大汉来册封,也就是希望汉朝能承认他,相信他。对于乌就屠的要求,冯嫽爽快答应,随后又悉心劝慰了一番。

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神奇地被冯嫽化解,汉宣帝大喜。因为冯嫽早就跟随解忧公主远赴乌孙,汉宣帝对冯嫽只闻其名未见其人,遂诏令冯嫽回国。

冯嫽得旨,迅即回国。当冯嫽回到阔别四十年的故都长安时,汉宣帝令文武百官出城迎接。京畿百姓闻讯,不期而集,人山人海,道路堵塞,争睹女使者的风采。当日,汉宣帝在宫中召见,冯嫽奏告了劝导乌就屠经过,建议给予封号以安其心。汉宣帝盛赞冯嫽远见卓识,欣然采纳,并正式册封她为出使西域的正使,竺次、甘延寿为副使,再次出使乌孙。

于是,冯嫽以大汉使者的身份,驷马锦车,手持汉节,以大汉天子的名义,召乌就屠至赤谷城中,宣读诏书,封元贵靡为大昆弥(王号),户六万余,乌就屠为小昆弥,户四万余,“皆赐印绶”。

就这样,靠着冯嫽的奔走斡旋,汉朝未动一刀一镞,乌孙未折一人一马,消除了汉与乌孙的一场杀伐。双方化干戈为玉帛,重归于好。

三 再使乌孙,斡旋各方

过了两年,元贵靡病故,其子星靡即位。征得汉宣帝的允准,公元前51年,年逾七十的解忧公主,返回故国。在乌孙陪伴了解忧公主几十年的冯嫽,不忍相离,跟随解忧公主,一同返回长安。解忧公主回到长安后,汉宣帝按照大汉公主规格照顾解忧公主的饮食起居,对冯嫽也以厚禄优礼相待。两年后,解忧公主去世,汉宣帝以公主之仪安葬。

解忧公主和冯嫽离开乌孙后,由于星靡生性懦弱,乌孙国内的亲匈奴势力再度抬头,局势又起动荡,非常不利于星靡。年近70岁的冯嫽身在长安,心系乌孙,上书汉宣帝,“愿使乌孙,镇抚星靡”。也就是冯嫽要求再次出使乌孙,辅佐即位不久的大乌孙王星靡。

冯嫽上书之时,碰巧汉宣帝驾崩,太子刘爽即位,史称汉元帝。汉元帝考虑到西域情况复杂,虽然不忍心70岁高龄的冯嫽出使,但没有其他更合适的人选,再加上冯嫽情真意切,只好应允准奏,并选派骑兵一队,护送冯嫽第二次出使乌孙。

公元前48年,已经进入耄耋之年的冯嫽,为了巩固汉与乌孙的联盟,在100多名汉军官兵的护送下,又一次以汉朝使节的身份,第三次踏上丝绸之路,经万里跋涉,重返乌孙。

乌孙的臣民听说“冯夫人”回来了,纷纷出城相迎,有人甚至跑出几百里远道迎接。

冯嫽重返乌孙后,不顾年老体弱,白天协助星靡和大臣们处理国政,夜晚不辞辛劳地教星靡学习经史,向他讲授做仁君的道理。同时,冯嫽以大汉使节的身份,以她的威望与才干,游说乌孙各方,使其消释嫌隙,精诚团结,帮助星靡治国安民。

在冯嫽的努力下,乌孙得以国泰民安,汉与乌孙的友好关系也因此得以继续。

就这样,冯嫽为国为民,为大汉社稷,在荒僻的边疆耗尽了她的大半生心血,和乌孙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度过了她的有生之年。

四 多少须眉无语

冯嫽出使西域,尽管其最先是以“侍女”身份,“持节为公主使”,但她实际上代表了解忧公主,代表了大汉王朝,履行了“使者”的任务。后两次被大汉正式任命为使节,那是因为经过长时间在西域的往返奔波,由于她的卓著功绩,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大汉使节,并被西域各国广泛接受所致。她不但是两汉时代的一位女外交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大使。

在冯嫽的一生中,不管是做侍女还是做使节,她都忠实地为汉朝经略西域的总政策服务,为沟通西域,为“断匈奴右臂”,为使乌孙与大汉结盟,为制止匈奴势力在西域的扩张,为维护中西交通的畅通,为丝绸之路的繁荣,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冯嫽的一生是非凡的,冯嫽的精神是感人的。作为一位两千多年前的女性,远离自己的故国,克服人地生疏、风俗各异、风沙漫漫的困难,到处奔走,巧妙周旋,出色完成汉朝赋予的使命,赢得西域各族人民的敬仰,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她的这种精神和历史功绩,不知令多少与她有相似使命的“须眉”无语。

有一首名为《多少须眉无语》的咏冯嫽的歌,恰当地歌颂了冯嫽这一中国古代的非凡女杰。

铁与火,血与泪,多少须眉无语。

谁能将女儿志,男儿胆,比个高下——

龙堆秋草朝晖稀,骢马晨迎翰海风。

大漠关山来复去,何问天涯远与近。

血浓的亲,酒香的情,只叫绝域开云道。

铁与火,血与泪,多少须眉无语。

谁能将女儿志,男儿胆,比个高下——

狼望春花雪絮积,紫鞍夜度交河月。

羽檄纷飞锦车匆,干戈玉帛怎舍取?

血浓的亲,酒香的情,不图荣名在画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