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飒爽英姿的少女时代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民族英雄,约出生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年间,以忠孝节义,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击败敌人入侵而闻名古今。她女扮男装从军后返乡,北魏皇帝闻知此事,下诏纳其为妃。木兰不从,自尽,被追赠“孝烈将军”。北朝时期的长篇叙事诗《木兰辞》记述此事,使得一千多年来花木兰的事迹口口相传。
北魏至今数千余年来,《木兰辞》广为流传,花木兰的事迹在现代被电影、电视剧、歌舞剧等多种文艺形式表现。
综合各种历史记载,花木兰的故事应该发生在北魏太武帝年间。
按照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戏剧家徐渭在戏剧《雌木兰替父从军》中的说法,花木兰的祖先在西汉时,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西汉时的河北魏郡,最大范围包括现在河北省南部邯郸市以南,以及河南省北部安阳市一带,其中心在邺城。南北朝时期,这个地区属于北魏。北魏后期,曾经将都城从洛阳迁到邺城,也就是说,花木兰少女时代居住的地区,距离北魏的都城邺城不是很远。
花木兰的父亲花弧是北魏时期军队的一个下级将领,做过千夫长。所谓千夫长,就是统帅一千个士兵。后来因年老无力,回家种田。所以,花木兰的父亲,相当于现在的退役军官。花木兰上面有一个大姐花木莲,下面有一个六七岁的小弟弟花雄,母亲姓袁,全家合计五口。
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不断南下,骚扰劫掠广大的汉族地区,历史上称为“五胡乱华”。有些强盛的少数民族,还在汉族地区建立了政权。花木兰所生活的北魏,就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它的统治范围,主要包括现在的河北、河南、山西,以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因为北魏是鲜卑族在汉族地区建立的政权,花木兰的父亲是北魏的下级军官,所以有的学者认为花木兰可能不是汉人,而是鲜卑人,或者说是胡人。
北魏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频仍、南北混乱的时期。那时,北方的少数民族柔然经常南下侵扰,劫掠财物。北魏西北直接与柔然接壤,首当其冲,成为柔然的劫掠对象。在北朝的碑志、杂曲中,柔然往往被泛称为“匈奴”“鬼方”“凶奴”“猃狁”“北虏”“北狄”等。所以,现在的戏剧、电影等,通常把木兰代父从军抗敌的对象定义为人们所熟悉的匈奴。
因为战乱频仍,那时的军人家庭,甚至一般百姓子弟,为了保家防身,从少年时就习练武艺。花木兰出身军人家庭,受到父亲的影响,从小就喜欢骑马射箭,骑术精,武艺高。
史载“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即是指此。古代记载人的事迹,文字非常简略。但从这短短不足20个字的记载中,我们可以推断,少女时代的花木兰,飒爽英姿,威武不凡。
二 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花木兰十七岁那年,北方的柔然又大规模侵扰中原。柔然为北方的游牧民族,以牧牛养马为生,“逐水草而居”。一个地方的青草被牛马吃光了,整个民族驱赶着牛马到另一个有水草的地方。他们长期以牛羊肉为主要食品,剽悍好斗,从小生活在马背上,精于骑射,来去如风。每次侵扰中原地区,都大肆劫掠,给中原地区带来大规模灾难。
这次柔然骑兵大规模南下,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北魏军队节节败退。很快,柔然骑兵深入北魏腹地,甚至连都城洛阳都受到了威胁。
为了抵御柔然的进攻,北魏紧急征兵,规定每家必须出一名男子上前线。花木兰的父亲花弧是退役军官,有作战经验,名字在官府中登记造册。此次征兵,出于军事需要,急需像花木兰父亲这样经历过沙场的老将。所以,《木兰辞》中说“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北魏那个时代,“爷”就是父亲的意思。
但是,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无法代父从军。这就是《木兰辞》中所说的“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怎么办呢?全家人束手无策,花木兰也非常着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木兰在织布,织布的声音哐当哐当地响着。但是,好像织布的声音人们都听不到,只听到花木兰重重的叹息声。花木兰叹息什么呢?花木兰叹息的是父亲年事已高,但官府勒令出征,一家人愁得不知所措。
花木兰思来想去,决定代父出征。可是,花木兰是个女子,朝廷是禁止女子从军的。怎么办?花木兰决定女扮男装。家里人都为木兰担心,纷纷阻止她。据历史演义记载,对于家里人的劝阻,花木兰倔强地说:“妾深愧男子中难得有忠臣孝子,故妾不惜此躯,改装以应王命。”花木兰还说:“难道忠臣孝子,偏是带头巾的做得来,有志者事竟成,儿此去保管胜过那些脓包男子。”所谓“带头巾的”,就是男人。花木兰发誓,自己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后,一定要从各方面胜过男子。
花木兰的坚定态度,感动了全家老少。大家同意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出征,并开始紧张地为花木兰置办出征的行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全家上下一派紧张、忙碌的情景。
一切准备停当,花木兰换上男装,身背弓箭,腰挎宝剑,手提长枪,跨上骏马,告别父老乡亲,踏上从军的征程。
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花木兰离开父母,离开家乡,披戈带甲,和军中的士兵一起,向着柔然入侵的方向疾驰,准备给入侵者坚决的打击。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女扮男装的花木兰和她的战友们,为了及早上前线杀敌,昼夜疾驰,耳听黄河水,夜宿黄河边。经过艰苦卓绝的行军,终于在一个昏黄的傍晚,抵达黑山头这个地方。
这里的黑山,就在今天的北京十三陵附近,属于燕山山脉。北魏时,这里是北魏和柔然的接合部。“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花木兰和将士们挺进到这里,花木兰再也听不到父母呼唤自己的声音了,满耳听到的都是交战时的兵戈相撞之声。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花木兰和她的战友们,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花木兰代父从军多少个年头?《木兰辞》中有两句涉及时间,一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中的十年,当然是表示多年征战的虚数。有人依据“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断定花木兰代父从军十二年。其实,这里的“十二年”,为了诗句的对仗,也是个虚数。因为对于女扮男装的花木兰来说,在全是男儿身的军营中隐瞒女子身份,两三年尚可,长达十几年的时间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花木兰代父从军,不管是两三年还是十余年,她多次参加了北魏对柔然的战争,且表现突出,立下战功,这应该是确定的。
在那个时代,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花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最后还立下战功,凯旋回家,确实称得上是女中豪杰了。
四 不慕虚荣,不恋富贵,告别军旅,解甲归田
激烈的战斗结束了,剽悍的敌人打退了,边境安宁了。经历了无数次生死战,目睹了无数将士血洒边疆。掩埋了战友的尸体,擦干身上的血迹,征战四方的将士凯旋了。
经过几年的四处转战,经过无数次战斗的洗礼,由于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女扮男装的花木兰成长为一名年轻的将军,凯旋,受到皇帝的亲自接见。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凯旋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高官,希望骑着千里马,借助它的脚力送她回故乡。
在南北朝时期,尚书郎是时刻陪伴在皇帝身边,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朝廷大员,地位显要。皇帝能够封花木兰这么尊贵的高官,说明花木兰在几年的征战中,战功卓著,闻名朝野。
但是,花木兰有着不慕虚荣、不恋富贵的优秀品质,她一心保国卫家,战争结束,只要求返回家乡,回到父母家人身边,过普通人安稳祥和的生活。同时,她也有一个长期不为人所知的秘密,那就是,她是个女扮男装的将军。她不愿意自己的女儿身暴露。
天子见花木兰不愿在朝为官,也不勉强。于是,花木兰骑着快马,在军中伙伴的陪伴和护送下,向着自己的家乡疾驰。她知道,家乡的父老乡亲,一直担心着她,一直盼望着她平安归来。
经过几天的昼夜兼程,花木兰终于凯旋回乡了。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村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磨刀杀猪宰羊。一家人就要团聚,大家是多么的高兴啊!
回到家,花木兰第一件事,就是恢复自己的女儿身。女子爱美的天性,使得她精心打扮起来。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裙子,当着窗子整理像乌云一样柔美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
恢复了女儿身,花木兰一身盛装,出了闺房,来到军中战友面前。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出门去见一起征战数年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雄兔的脚时时跳跃,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这是一句绝妙的比喻。通过这个比喻,说明巾帼英雄和热血男儿一起征战沙场的时候,那些巾帼女杰能够和热血男儿一样,勇敢杀敌,立下战功,体现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平等思想。
五 自尽抗旨,追赠为孝烈将军
现在的戏剧和电影,花木兰最后都有个美好的结局:获得了皇帝的赏赐,找到了如意郎君,家族拥有了极高的荣誉。但是元代的《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却记载说:花木兰立下大功归来,皇帝大喜,“授以尚书”。但花木兰“隆宠不赴,恳奏省视”,也就是不愿意当官,要回家省亲,看看自己的父母。也就是解甲归田,回归平静。花木兰回家之后,“释戎服,复闺装,举皆惊骇,咸谓自有生民以来,盖未见也。”
花木兰女扮男装,立下战功,凯旋归乡的事情,很快传遍四方。
消息传到朝廷,皇帝召花木兰入朝,“欲纳宫中”,花木兰拒绝。“势力加迫,遂自尽。所以追赠有孝烈之谥也”。花木兰拒绝给皇帝做妃子,但皇帝金口一开,圣旨难违,花木兰受到逼迫,不屈自尽,因此花木兰后来被追赠为“孝烈将军”。
从这个记载来看,为国为民、代父从军的花木兰,最后的结局是个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