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重读《周易》智慧
22244200000062

第62章 开端与续尾

一、严复翻译《天演论》的初衷

1896年,严复先生翻译了《天演论》。在一百年前的中华大地上,《天演论》在正负两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面的影响是推动了变法图强的维新运动,负面的影响是使很多人狂热地向往西方文化,希望用西方文化取代中华文化。

严复翻译《天演论》的初衷是想用西方文化取代中华文化吗?答案是否定的!严复先生的初衷是想通过中西文化对比来证明中华民族有文化,中华民族的子孙应该在中西文化对比中热爱祖先创造出的中华元文化。

《天演论》出版时,严先生写了一篇《译序》。在《译序》的开篇之处严先生引用了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的一句名言:“欲考一国之文字语言,而能见其理极,非谙晓数国之言语文字不能也。”这段话的直接意思是:要想把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字研究到精处,必须精通几个国家的语言文字,然后加以对比,才能得出正确的研究成果。严先生把这句话加以引申,引申在中西文化对比上。严先生在中西文化对比中得出了这样一个结果:“近二百年,欧洲学术之盛,远迈古初。其所得以为名理公例者,在在见极,不可复摇。顾吾古人之所得,往往先之。”严先生在紧接这句话之后,用《周易》的哲理与西方哲学做了一系列对照,证明我们祖先的确是“往往先之”。了解西方文化,“反以证诸吾古人之所传,乃澄湛晶莹”。了解西方文化,重新认识中华元文化,明白祖先的智慧底蕴所在,这才是严复翻译《天演论》的初衷。

二、严复的愤怒

《天演论》就是进化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进化论、能量守恒、细胞学被恩格斯称之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进化论是对上帝造人造万物的否定。实际上,中华民族祖先是进化论的最早倡导者。“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周易·序卦》里几句抑扬顿挫的话,涵盖了自然进化与社会进化。中华民族的祖先一开始崇尚的就是自然而非上帝。自然造就了万物与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人应该用发明创造来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难题,人的发明创造不应该危害天地与万物。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出的中华元文化。

严复认为,抱残守缺的落后,是从汉代开始的。对于中华民族的落后,严复总结了两点原因:一是祖先能够开其端而子孙不能结其尾,二是祖先能够开其大而子孙不能专其精。对此,严复愤怒地说出了痛心之言:“夫古人发其端,而后人莫能竟其绪;古人拟其大,而后人莫能议其精,则犹之不学无术未化之民而已。祖父虽圣,何救子孙之童婚也哉。”——智慧的祖先,愚昧的子孙。

三、继承昨日的辉煌

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根,每一条河都有自己的源;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民族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根与源。树无根则枯,河无源则干。一个民族没有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结果会是怎样的呢?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与南京大屠杀!外敌的凶残是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呢?早期的中华大地上有外敌横行的空间吗?早期的中华民族有割地赔款的记录吗?优秀的子孙应该继续祖先的辉煌,不肖子孙只会糟蹋祖先的辉煌,无聊的子孙则只会炫耀祖先的辉煌。面对智慧的先人,我们应该做哪一种后人呢?